和堂妹一起重生,开局被换亲

第143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43章

很顺利,便抵达了宋老家门前。

这是一座看上去很雅致的三进院落。

就连院子的围墙都设计得别有心裁。

院墙是用红、青两色的砖交叠修砌而成,主色为青,红色则是各种飞鸟的图案。

还有大门,也很是与众不同。

其他大户人家,几乎都是红漆大门,而宋老这里,大门也主红色调,却不是单一那种红。

由深到浅,从中间蔓延到大门两侧。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玄奥那种。

打量了一番宋老家的外观,何项北上前敲门。

来开门的是一个看上去五十岁上下的老者。

何项北抱拳:“请问,这是宋老府上吗?”

那老者态度很是不屑:“如果你是来找我家老爷修房子的,就请回吧!”

说完,老者就打算将大门关上。

何项北伸手撑住:“为何?”

老者连看都懒得看门前之人一眼,沉声道:“我家老爷很忙,没有时间。”

这一次,何项北没有再制止后者关门的动作,眼睁睁看着大门咣当一声关闭。

他转头:“娘子,咱们要不要再想想办法?”

刚刚很明显,来开门的老者是宋府下人。

一个下人都能鼻孔朝天瞧不起人,他的主人恐怕也是如此。

何项北很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如果那位宋老性子高傲得要命,将人请回去,如同大爷般哄着才愿意帮自家建房,也真是没什么意思。

苏韵婉也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家请人建房又不是不给工钱,更何况,他们还投其所好带着好酒过来。

结果,连下人这一关都过不去,还怎么请人?

“既然如此,我们的好酒也省下了,到镇上在打听打听。”

“好。”何项北应了一声,拉着苏韵婉的手就准备离开。

刚转身,他们身后的大门忽然就开了。

“等等!”

苏韵婉与何项北同时转过身。

大门里站着一身材魁梧,看上去年龄在六十岁上下的红脸老者。

老者须发花白,精神抖擞,身上穿着与普通百姓家汉子相似的纯棉布短打。

“你们有好酒?”

何项北反问:“您就是宋老?”

宋云松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不错,正是老夫。”

若是没有刚刚那下人鼻孔朝天的举动,何项北可能会投其所好先将那一坛子好酒送上。

可现在,他不想那么做。

因为他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要请这位宋老去家里帮忙建房。

“我们过来,是想请宋老帮忙建造房子的。”何项北从怀里取出图纸。

至于那坛子酒,要看看他们之间交流是否愉快再决定要不要送给对方。

宋老见对方给了自己一张图纸,而不是他想要的美酒,多少有些不高兴。

但还是耐着性子将图纸展开查看。

房屋的整体构造倒是没有什么,反倒是那个标记为地龙的东西,成功勾起了他的兴致。

“看你这图纸,地龙是冬天用来取暖的东西?”

何项北颔首:“是的,就是这个地龙,建造起来有些难度,我才想请宋老帮忙的。”

“嗯,这图纸看着倒是有些新意。”宋老说话的同时,视线也落在了酒坛子上面。

那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就是在告诉何项北,你这酒若是也能令我满意的话,我就可以去帮忙。

何项北知道事情差不多,也不再吝啬那一坛子好酒。

他将酒抱到胸前,苏韵婉上前将盖子打开。

一股浓郁的酒香飘散而出。

宋老陶醉的吸了吸鼻子:“哈哈哈,还真是好酒。”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