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被迫成了黑道大小姐!

第119章 两套制度发布,铁饭碗?(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9章 两套制度发布,铁饭碗?

等正式介绍结束后。

李小慧迫不及待地问柳语彤:“语彤姐,规费多少,我回头问家里要。”

她完全把柳语彤说的正规公司抛到了脑后,脑子里都是电影里黑帮交规费的剧情,甚至还觉得合情合理。

柳语彤刚要跟她解释一下,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转身对着台下众人在再次宣布了一件事。

&34;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宣布一下公司最新通过的决议。从下个月开始,公司将实行两套薪资体系,所有核心成员将额外获得一份固定工资,暂定每月两千,每年按比例递增,无论你是否在公司旗下产业就职都可以拿到。

当然,如果大家要是选择在公司旗下的产业就职,那么你们还将额外获得一份工资收入以及相对应的奖金”

柳语彤说的很详细,将核心成员和普通员工的待遇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且核心成员的待遇简直好到爆炸。

比如核心成员还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医保报销不了的部分全部由公司承担,甚至包括你的直系亲属,也就是父母子女,他们也可以享受公司的免费医疗,并且每年公司还会为核心成员的亲人准备关怀礼物和过年红包等等。

要是你足够上进,愿意到公司旗下的产业发展,那么你就等于得到了双份工资收入,还有奖金。同时,你还将拥有优先提拔权以及直接向上面反映的特权。

台下的万龙会核心成员们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明珠城这个平均工资只有一千左右的城市,他们要是能拿两份工资的话,收入加起来至少有四千以上,远超正常社畜的收入,还不含五险一金等其他福利。

而且,这还只是普通核心成员的待遇,更高级的管理层只会更好。

原本大家只是听说大小姐要推行一套特别的制度,可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以及怎么实行的。

现在听到了这好到爆炸的福利,一个个心里都激动感动的不得了。

大小姐这是要让他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啊,不仅他们自己,连他们的家人都有了保障。

就冲大小姐这份对待兄弟们的心,谁要是敢背叛大小姐,不用大小姐开口,他们自己就会将叛徒解决。

对这个制度感触最深的要数最早跟着柳语彤的那十几个前义联社成员。

他们可是真正混过社会的人,也加入过真正的社团。

那时候他们还是最底层的小喽啰,没啥稳定的收入,因为收入大头都被上面的大哥抽走了。

大哥们花天酒地,他们却经常连上出去玩的钱都掏不出来,要是没混出头上不了位,这辈子都攒不了几个存款,更别说买房买车娶媳妇了。

反观大小姐,却一次次在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真正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手足兄弟。

李小慧听到柳语彤说出的双重制度,惊得小嘴张得能塞进一整个鸡蛋,她父亲那个级别的福利待遇,不考虑其他因素和特权,只说待遇的话,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吧?

而就是这种堪比铁饭碗,甚至比普通铁饭碗都好很多的福利待遇,居然是一群社会人的标配?

这也太豪横了吧?

那岂不是说她也有份?

毕竟她可是直接被录取为核心成员了!

李小慧怎么都没想到,她现在不仅不需要交规费,反而也端上铁饭碗了,甚至连父亲都不用操心她未来工作事情了。

父亲一直希望她未来能端上铁饭碗,现在也算是如愿以偿。

以后父亲要是问她想干什么工作,她就可以骄傲地说:“爸,我也捧上铁饭碗了,而且,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升上去的,没走您的关系。”

到时候父亲一定会为她感到骄傲的。

当然,要是父亲问她在哪个单位工作,她就说是正规公司。

毕竟,柳语彤也是这么说的。

我有一把大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