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1章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贾瑞却像是得了莫大的鼓励,越发凑近,一边说着:“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远远瞧见嫂子,就想着一定要过来请安。”一边拿眼睛不住地在凤姐身上打量,那目光中赤裸裸的欲望,毫不掩饰。
凤姐何等聪明之人,瞬间便洞悉了贾瑞心中的龌龊念头。她心中暗自恼怒,却并未表露出来,只是微微皱眉,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贾瑞似乎并未察觉到凤姐的不快,继续涎着脸说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言语间满是试探与轻薄。
凤姐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依旧带着笑意,说道:“你这话说的,都是自家叔嫂,有什么见不得的。”
贾瑞听了这话,顿时心花怒放,那神情光景愈发不堪,脸上的肥肉都因兴奋而微微颤抖。他忙不迭地说道:“嫂子这话可真是让我安心了,改日我定要好好去府上拜见嫂子。”
凤姐心中暗自思忖,这贾瑞如此大胆无礼,竟敢对自己起这般淫心,定要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一番。但此刻在这园子里,不宜发作,于是她只是敷衍地应了几句,便带着婆子们离开了。
贾瑞却还站在原地,望着凤姐离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痴迷与贪婪,不时拿眼睛觑着,仿佛要将凤姐的身影刻在心底。这场相遇,让贾瑞彻底陷入了自己的欲望深渊,而凤姐心中的算计也悄然展开。两人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汹涌,为后续一系列精彩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不禁为故事的走向捏一把汗。
四、人物形象塑造
1.王熙凤的精明与狠辣
王熙凤在寿宴上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的精明能干。整个寿宴的操办过程中,她虽不是主要负责人,但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威望,在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她往来穿梭于各个场合,对宴会的各项事务都了如指掌,从人员调度到物资安排,从接待宾客到协调各方关系,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能迅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让整个寿宴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令人赞叹。面对众多宾客,她能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地位,恰到好处地进行应酬,言语得体,举止大方,既展现出贾府的威严,又不失亲和力,将贾府当家少奶奶的风范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在应对贾瑞时,王熙凤的善于权谋和心狠手辣更是展露无遗。当她察觉到贾瑞对自己不轨的心思后,心中立刻升起了整治他的念头。她深知贾瑞的品行和弱点,于是巧妙地利用他的欲望,一步步设下陷阱。表面上,她对贾瑞虚与委蛇,用言语和神情给予他希望,让贾瑞误以为有机可乘。她故意表现出对贾瑞的关注和亲近,使贾瑞愈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王熙凤的狠辣在于她一旦决定出手,便毫不留情。她不仅要让贾瑞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还要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警示那些对她有非分之想的人。她精心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骗局,让贾瑞在寒冷的夜晚苦等,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即便贾瑞已经陷入绝境,她也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依旧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直至贾瑞彻底崩溃,最终一命呜呼。
王熙凤的这种精明与狠辣,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既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走向悲剧的原因。她凭借精明能干,在贾府中掌握了极大的权力,成为实际的管理者。然而,她的心狠手辣也让她树敌众多,最终在贾府的衰败中,无法逃脱命运的制裁。她的性格特点,深刻地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2.贾瑞的猥琐与愚蠢
贾瑞对凤姐起淫心这一情节,将他贪图便宜、没有品行的本质暴露无遗。在宁府寿宴上,见到王熙凤的那一刻,贾瑞内心的欲望瞬间被点燃。他全然不顾伦理道德,眼中只有王熙凤的美貌与权势,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占得便宜。这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嫂子生出不轨念头的行为,足见其品行的低劣。他的脑海中没有丝毫家族规矩和道德准则的约束,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尽显贪图便宜的丑恶嘴脸。
此后贾瑞的一系列行为,更是将他的愚蠢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王熙凤巧妙地应对他的轻薄言语时,他不仅没有察觉到凤姐的厌烦与暗藏的怒火,反而以为凤姐对他有意,心中窃喜,愈发大胆放肆。他完全不考虑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手段,也不衡量自己与凤姐之间的差距,仅凭凤姐几句敷衍的话,就笃定自己有机会得偿所愿,实在是愚蠢至极。
贾瑞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冒犯了王熙凤,更没有预料到王熙凤会对他展开严厉的报复。他一次次地陷入王熙凤设下的圈套,即便遭受了种种折磨,依然执迷不悟。在寒冷的夜晚,为了等待凤姐,他不顾严寒,在空屋子里苦守,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摧残。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继续追求那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欲望。
贾瑞的愚蠢还体现在他对自身处境的盲目无知。他身处贾府这样复杂的家族环境中,却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家族的伦理道德,也挑战了王熙凤的权威。他本应清楚,以王熙凤的性格和手段,绝不会轻易放过对她不敬之人。然而,他却如同飞蛾扑火一般,一步步走向毁灭,始终没有清醒过来。
贾瑞贪图便宜、没有品行且愚蠢至极的人物形象,在他对凤姐起淫心及后续行为中得到了深刻的刻画。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不仅导致了他个人的悲剧命运,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在贾府这个看似繁华的大家族中,像贾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存在预示着贾府衰败的必然结局。
3.秦可卿的柔弱与无奈
秦可卿病重时的状态,尽显她身体的柔弱。在王熙凤与宝玉前来探望时,她挣扎着起身相迎,面色苍白如纸,身形消瘦得让人不忍直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耗尽了她全身的力气,说话也是声音微弱,气息不稳。这种身体上的柔弱,并非一时之症,而是长期病痛折磨的结果。寻遍名医,吃了无数的药,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这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日益衰弱。
从她的言语中,能深切感受到她无奈的心境。她拉着凤姐的手,称自己怕是难以熬过这个年关了,话语里满是对生命的绝望与无奈。她清楚自己的病情,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消逝。同时,她又自责未能好好孝顺公婆,料理家中事务。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女子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义务,秦可卿深受其影响,即便在病重之际,依然将这些责任牢记于心。然而,她的身体状况却不允许她履行这些责任,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让她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愧疚。
秦可卿的人物命运极具悲剧色彩。她身处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封建贵族家庭,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境。她与贾蓉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不知是贾珍在前导致他们夫妻关系破裂,还是二人本就没有感情,致使贾珍趁虚而入。这种混乱的家庭关系,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而她的病情,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命运对她的沉重打击。她在病痛中苦苦挣扎,却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最终只能走向死亡。她的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是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压迫下的悲剧缩影。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柔弱与无奈中,默默承受着一切,直至生命的尽头。秦可卿的悲剧命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惨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五、诗词与戏曲的隐喻
1.会芳园景色描写的寓意
文中对会芳园景色的描写,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情节、人物和主题起到了精妙的烘托与隐喻作用。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这段景色描写,首先在情节上起到了巧妙的过渡作用。在热闹的寿宴场景与后续人物的情感交流、矛盾冲突之间,营造了一种舒缓而宁静的氛围。它宛如乐章中的间奏,让读者在紧张的情节节奏中得以片刻舒缓,同时也为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感发展埋下了伏笔。
从人物烘托方面来看,会芳园的秋景与人物的心境和命运形成了鲜明的映照。黄花满地、白柳横坡,看似美好却又透着一丝凋零的气息,暗示着秦可卿病重的命运。她如这即将凋零的黄花,虽曾有过美好的时光,却在病痛的折磨下逐渐走向衰败。而“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在美丽中又带有一种萧瑟,恰似贾府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的衰败危机,也映衬出王熙凤在复杂家族关系中,虽精明能干却也面临诸多困境的心境。
在主题隐喻上,会芳园的景色深刻地反映了《红楼梦》中荣华易逝、世事无常的主题。“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季节的更迭、自然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贾府此时看似热闹的寿宴,如同这会芳园的秋景,虽有一时的绚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走向衰落。这种景色描写,以自然之景隐喻人生百态,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会芳园的景色描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2.《还魂》《弹词》《双官诰》的暗示
王熙凤在贾敬寿辰家宴上点的《还魂》《弹词》,以及宁府演出的《双官诰》,绝非随意为之,这些戏曲犹如隐藏在情节中的密码,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有着深刻的暗示。
《还魂》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妇的爱情故事。这出戏暗示了秦可卿的命运走向。秦可卿此时病重,生命垂危,如同杜丽娘一般陷入绝境。杜丽娘能死而复生,可秦可卿却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这种对比暗示了秦可卿即便有过美好的生活,却无法像戏曲中那样逆转命运,最终只能走向死亡,为秦可卿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出贾府众人虽希望秦可卿能好转,但命运的轨迹难以改变,就像戏曲与现实的落差,暗示了贾府繁华背后的无奈与无常。
《弹词》是清初洪升《长生殿》的第三十八出,以唐玄宗乐工李龟年流落江南,弹琵琶卖唱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悲欢离合及唐王朝盛衰陈迹为内容。这出戏暗示了贾府的兴衰命运。唐玄宗时期的辉煌如贾府此刻的繁荣,然而盛极必衰,“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败,正如贾府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内部危机四伏。李龟年的流落象征着繁华过后的凄凉,暗示贾府在经历繁荣后,也将面临衰败的结局,家族命运如同王朝更迭,难以逃脱盛极而衰的规律。
《双官诰》讲述冯琳如婢妾碧莲守节教子,最终获得夫子双份官诰的故事。这出戏与贾府的家族期望形成鲜明对比。贾府希望家族子弟能光宗耀祖,延续家族荣耀,如同碧莲期望儿子成才获得官诰。但贾府子弟大多不成器,贾瑞之流贪图私欲,毫无进取之心,暗示贾府难以实现家族的理想与期望。同时,碧莲守节的情节也与贾府内部复杂的男女关系形成反差,暗示贾府道德伦理的混乱,难以维持家族的长久昌盛。
这三出戏曲从不同角度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它们以戏曲的形式,巧妙地融入到贾府的生活场景中,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文化内涵,也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主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戏曲与现实的映照,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府命运的不可避免以及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六、主题思想探讨
1.家族兴衰的预兆
宁府为贾敬举办的这场寿宴,表面上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尽显贾府的富贵荣华与家族兴旺。然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犹如细微的裂痕,悄然暗示着贾府家族兴衰的命运走向。
寿宴的奢华筹备与盛大场面,无疑展现了贾府雄厚的财力和广泛的人脉。从精美的菜肴、豪华的宴会布置,到众多达官显贵送来的寿礼,无一不彰显着贾府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但这种奢华背后,实则隐藏着家族经济的潜在危机。如此大规模的铺张浪费,必然消耗大量的钱财,长期以往,贾府的经济负担将愈发沉重。这种过度的奢华,恰似大厦将倾前的最后狂欢,暗示着贾府经济根基的逐渐动摇。
在人际关系方面,寿宴上众人的表现也透露出家族内部的矛盾与隐患。尽管表面上大家欢声笑语、一团和气,但在这和谐的表象之下,却涌动着复杂的利益纷争和情感纠葛。例如,王熙凤在寿宴上的精明操持,虽展现了她的能力,但也凸显出家族管理的混乱。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滋生腐败和内部矛盾。而贾瑞对王熙凤的轻薄之举,不仅暴露了他个人的品行不端,更反映出贾府家族教育的缺失和道德风气的败坏。家族中的年轻一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长此以往,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逐渐丧失。
秦可卿的病情,更是为贾府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秦可卿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她的病重意味着家族中一个重要环节的脆弱。她的病若无法好转,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到家族的诸多事务。这暗示着贾府看似繁荣的表象下,实则隐藏着诸多危机,如同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打破现有的平静。秦可卿的病情,就像一个不祥的预兆,预示着贾府家族命运的转折。
此外,王熙凤点的戏曲《还魂》《弹词》以及宁府演出的《双官诰》,也从侧面暗示了贾府的兴衰命运。这些戏曲所传达的盛极必衰、命运无常的主题,与贾府的现状相呼应,仿佛是对贾府未来命运的一种预言。
宁府寿宴的热闹与背后隐藏的问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暗示贾府家族兴衰命运走向的画卷。这场寿宴看似是家族繁荣的象征,实则是家族逐渐走向衰败的前奏。这些隐藏在细节中的预兆,如同命运的丝线,悄然编织着贾府的未来,为读者揭示了这部家族兴衰史背后更深层次的悲剧内涵。
2.情欲的警示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贾瑞对凤姐起淫心这一情节,犹如一记警钟,深刻传达了关于情欲的警示意义,同时也无情地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