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6章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一、《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概述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描绘了一幅贾府内部管理变革与人事互动的生动画卷。
本回开篇,王熙凤生病,贾府管理陷入混乱,王夫人安排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理府中事务。探春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开启了兴利除弊的改革。她首先处理了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去世的赏银问题,面对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的故意隐瞒,探春查明旧账,坚持按例支付二十两赏银,与赵姨娘发生激烈冲突,扞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接着,探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子以及各位姑娘每月的脂粉钱,缩减了重复开支,剥夺了府中买办采办姑娘、丫鬟脂粉的权力,起到了节流的作用。此外,她借鉴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将大观园的园圃、池塘等承包给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等,除供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外,各自享用剩下的赢余,既开辟了财源,又调动了家人干事的积极性,还维护了贾府的秩序。
在探春改革过程中,宝钗发挥了重要的协助作用。她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为改革提供了权威的理论支持。同时,她提出“小惠全大体”的主张,照顾到承包者的利益和左邻右舍的利益,使改革能够顺利推行。
本回还穿插了甄家的情节。甄家进京祝贺,派人送礼请安,四个婆子给老太太讲说他家宝玉之事,贾母叫出贾宝玉,四人为之吃惊。宝玉开始以为四人承悦贾母,后做梦梦见甄宝玉,醒后方知道是镜中影儿。
回目名称中,“敏探春”的“敏”字,体现了探春的敏锐、精明和敏捷。她对贾府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兴利除宿弊”则概括了探春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开辟财源、去除弊端。“贤宝钗”的“贤”字,突出了宝钗的贤淑、智慧和顾全大局。“小惠全大体”体现了宝钗在协助探春改革时,通过一些小的恩惠来维护整体的利益和稳定。
总的来说,这一回通过探春的改革和宝钗的协助,展现了贾府内部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刻画了探春和宝钗这两位红楼女性的鲜明形象。
二、回目解析
1.“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解析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敏”字精准地概括了贾探春的性格与才能特点。“敏”有敏锐、聪敏之意,探春正是凭借着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和聪敏的头脑,在贾府的管理事务中崭露头角。
探春兴利除弊的举措,首先体现在她对贾府内部管理弊端的敏锐察觉上。当时的贾府,表面上依旧繁华,但内部管理却已千疮百孔,财务支出混乱,下人办事懈怠。探春深知,若不进行改革,贾府的衰败将不可避免。她的这种敏锐,使她能够在众多复杂的事务中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探春兴利除弊的具体措施之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在处理赵国基死讯赏银一事时,她没有因为赵国基是自己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而徇私舞弊。她查阅旧账,按照贾府的规矩,只给了二十两赏银,而不是像赵姨娘所期望的那样多给。这一行为展现了她的公正无私和对规矩的严格遵守。她明白,只有公正执法,才能树立起管理者的威信,让下人不敢随意钻空子。这一举措虽然引起了赵姨娘的不满,但却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蠲免费用,节约开支也是探春的重要改革措施。她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的费用,认为这些费用本就不合理,是一种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她还取消了姑娘们的脂粉钱,因为这些钱实际上被负责采购的人克扣,并没有真正用到姑娘们身上。通过这些举措,探春有效地减少了贾府的财务支出,为贾府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这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和对财务管理的深刻理解。
实行承包,开辟财源是探春改革的一大亮点。她借鉴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对大观园实行承包责任制。她将大观园中的花草、树木、果蔬等分别承包给有经验的婆子们,让她们负责管理和经营。这些婆子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收益,还可以减少贾府对大观园的管理成本。同时,这种承包责任制也激发了婆子们的积极性,使大观园的管理更加有序。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贾府的收入,还提高了大观园的生产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从探春兴利除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人物性格特点。她勇敢果断,面对贾府内部的诸多问题,毫不畏惧,敢于挺身而出进行改革。她有主见,不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做出决策。她有责任心,深知自己作为贾府的管理者,有责任为贾府的未来着想,因此全力以赴地推行改革。
探春兴利除弊的意义重大。从短期来看,她的改革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贾府的财务危机,提高了贾府的管理效率。从长远来看,她的改革为贾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最终未能改变贾府衰败的命运,但她的努力和尝试值得肯定。她的改革精神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2.“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解析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一回目精准地概括了薛宝钗在探春改革期间所展现出的贤淑智慧与处事之道。“小惠全大体”体现了宝钗独特的管理理念和人际交往智慧,她通过一系列具体做法,既维护了贾府的整体利益,又兼顾了各方的感受。
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具体做法首先体现在她对探春改革的协助与建议上。当探春提出对大观园实行承包责任制时,宝钗积极响应并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她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强调“学问中便是正事”,提醒大家不要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要从长远和大局出发。她指出,承包大观园的婆子们虽然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益,但也不能忽视了对园子的管理和维护,要做到公私兼顾。这种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实际事务的做法,既体现了宝钗的学识渊博,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宝钗还为探春提供了具体的承包人选和“小惠全大体”的主张。她建议选择那些本分老实、有经验的婆子来承包园子,这样可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她提出了“小惠”的措施,即让承包园子的婆子们拿出一部分收益来分给其他的下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引起其他下人的不满和嫉妒,从而维护贾府内部的和谐稳定。通过这种方式,宝钗巧妙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使改革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配合。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宝钗也充分展现了她的贤淑智慧。她深知贾府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各方利益交织,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中立和公正的态度。她既支持探春的改革,又不刻意打压其他下人,而是通过沟通和协调,让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改革的措施。例如,在处理赵国基赏银一事时,宝钗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她对探春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安慰了赵姨娘,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宝钗“小惠全大体”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她是为了维护贾府的整体利益。当时的贾府已经陷入了经济困境,探春的改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到贾府的稳定。宝钗通过“小惠”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从而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宝钗一直以贤淑、端庄的形象示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贾府的上下都能够认可她的能力和品德。在改革过程中,她的“小惠全大体”做法赢得了众人的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贤淑智慧。她善于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周到,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她懂得运用人际关系的技巧,通过沟通和协调来化解矛盾和冲突,使各方都能够满意。她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人心,知道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总的来说,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做法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和人际交往智慧的体现。她在探春改革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帮助探春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又维护了贾府的整体利益和内部和谐。她的贤淑智慧不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难能可贵,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情节详析
1.探春理家背景与起因
在《红楼梦》的故事进程中,王熙凤生病成为了贾府管理格局变动的重要转折点。王熙凤素以精明能干、杀伐决断着称,她凭借着过人的管理才能和泼辣的个性,长期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然而,随着贾府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外部环境的逐渐恶化,王熙凤的身体也不堪重负,终于病倒了。
王熙凤生病后,贾府的管理状况陷入了混乱。原本井然有序的府宅,因为缺少了王熙凤的严格管束,下人们开始懈怠起来。办事拖沓、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支出也变得混乱不堪。一些心怀不轨的下人趁机中饱私囊,贾府的经济状况愈发窘迫。同时,府中的各种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主子与下人之间、各房之间的利益纷争不断,使得整个贾府陷入了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
探春理家的契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王夫人看到王熙凤生病,贾府管理无人,心急如焚。她深知贾府的管理需要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来接手,而探春正是这样的人选。探春虽是庶出,但她自幼聪明伶俐,有见识、有主见,对贾府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王夫人认为探春有能力在这个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于是决定让她参与到贾府的管理中来。
除了探春,王夫人还安排了李纨和宝钗共同管理贾府。李纨是贾珠的遗孀,为人端庄稳重,善良宽厚,在贾府中素有贤名。王夫人让李纨参与管理,一方面是因为她是贾府的长媳,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能够起到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宝钗则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她博学多才,贤淑聪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王夫人认为宝钗能够为探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同时也可以借助宝钗的家族势力,为贾府的未来发展寻求一些支持。
综上所述,王熙凤生病导致贾府管理混乱,为探春理家提供了契机。而王夫人安排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理贾府,是希望她们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共同解决贾府面临的问题,使贾府能够重新走上正轨。
2.探春兴利除弊具体举措
(1)支付赏银,秉公执法
在探春理家期间,赵国基的死讯传来,这一事件成为了她秉公执法的试金石。赵国基是探春生母赵姨娘的兄弟,按常理,赵姨娘自然希望女儿能在赏银一事上给予特殊关照。当赵姨娘得知赏银只有二十两时,顿时不依不饶,跑到探春面前哭闹,认为女儿应该多给些银子,以彰显自己的体面。
探春面对生母的无理取闹,并未被亲情冲昏头脑。她首先冷静地查阅了贾府的旧账,明确了按照府里的规矩,家生子去世赏银就是二十两,并无更改的道理。她义正言辞地对赵姨娘说,这是祖宗的旧例,自己不能因为是亲戚就破坏规矩。她还指出,若今日为了赵国基一事坏了规矩,日后其他下人也会效仿,那贾府的管理必将陷入混乱。
探春的这一做法,展现出了她坚定的原则性和公正无私的品质。从意义上来说,她通过秉公执法,树立了自己作为管理者的威信。下人们看到探春连自己生母的面子都不给,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便不敢再心存侥幸,妄图钻空子谋取私利。这使得贾府的管理秩序得到了初步的整顿,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一事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赵姨娘觉得女儿不给自己面子,在众人面前丢了脸,从此对探春更加怨恨,母女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但从长远来看,探春的做法是正确的,她牺牲了一时的亲情,换来了贾府管理的公正和有序。
(2)蠲免费用,节约开支
探春在深入了解贾府的财务状况后,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于是果断地采取了蠲免费用的措施。其中,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的费用首当其冲。原来,这三人上学,每月都有一定的费用补贴,但探春认为,这些费用本就不合理。他们在贾府中衣食无忧,上学的费用本就应该由贾府承担,而这额外的补贴无疑是一种浪费。取消这笔费用,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也让贾府的财务支出更加合理。
姑娘们的脂粉钱也是探春改革的对象。表面上看,这笔钱是用于姑娘们购买脂粉等化妆品的,但实际上,负责采购的人往往从中克扣,导致姑娘们拿到的脂粉质量差,数量也不足。探春深知其中的猫腻,她认为与其让这些钱被人贪污,不如直接取消。这样一来,姑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购买,既保证了质量,又避免了浪费。
这一举措对贾府的财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取消这两项费用,贾府每月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开支,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这也体现了探春的精明能干和对财务管理的深刻理解。她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从源头上解决财务浪费的问题。
(3)实行承包,开辟财源
探春借鉴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对大观园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这是她兴利除弊的一项重要举措。她将大观园中的花草、树木、果蔬等分别承包给有经验的婆子们。这些婆子们负责园子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采摘等工作。
具体来说,婆子们承包的项目不同,收益也不同。例如,负责种植果蔬的婆子,可以将收获的果蔬拿到市场上售卖,所得收入一部分归自己所有,一部分上缴贾府。负责花卉的婆子,则可以通过出售花卉或提供花卉租赁服务来获取收益。
这种承包责任制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激发了婆子们的积极性。她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会更加用心地管理园子,使得大观园的花草树木更加茂盛,果蔬产量也有所提高。其次,减少了贾府对大观园的管理成本。以前,大观园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现在,婆子们自行承担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贾府只需进行监督和协调即可。最后,增加了贾府的收入。婆子们上缴的收益,为贾府开辟了新的财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经济困境。
从意义上来说,探春的这一举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封建社会,女性参与管理并进行改革是非常罕见的,而探春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贾府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承包责任制,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勇气。这一举措不仅为贾府带来了实际的利益,也为后世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宝钗协助与建议
(4)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
在探春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宝钗巧妙地运用朱子言论来指导理家,为改革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支撑。宝钗提及朱子所说“学问中便是正事”,她借此强调,即便在管理贾府这样的实际事务中,也不能忽视学问和道理的指引。
宝钗指出,承包大观园的婆子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做到公私兼顾。她认为,婆子们在通过劳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要用心管理好园子,保证花草树木的生长和果蔬的丰收。这就如同做学问一样,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
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改革的思想高度。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引用朱子言论能够让改革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贾府上下更容易接受改革措施。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婆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强调学问和正事的关系,让婆子们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从而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这一做法对探春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为探春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改革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措施,而是上升到了文化和道德的层面。同时,也让婆子们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在宝钗的引导下,婆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园子的管理中,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5)提供承包人选与小惠主张
在探春对大观园实行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宝钗积极为其提供承包人选。宝钗建议选择那些本分老实、有经验的婆子来承担园子的管理工作。她深知,承包人选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那些本分老实的婆子,做事认真负责,不会轻易偷奸耍滑,能够保证园子的管理质量。而有经验的婆子,则熟悉园子的各种事务,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她推荐了那些在园子里工作多年、对花草树木和果蔬种植有丰富经验的婆子。这些婆子对园子的环境和植物生长习性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施肥,什么时候该修剪、采摘。她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园子的良好管理提供了保障。
宝钗还提出了“小惠全大体”的主张。她建议承包园子的婆子们拿出一部分收益来分给其他的下人。具体来说,婆子们可以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作为额外的福利分给那些没有承包园子的下人。这样做的作用十分显着。
从维护内部和谐的角度来看,“小惠全大体”避免了其他下人的不满和嫉妒。如果承包园子的婆子们独自享受收益,很容易引起其他下人的怨恨,从而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而通过分享一部分收益,让其他下人也能从中受益,就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维护贾府内部的和谐稳定。
从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角度来看,这一主张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配合。其他下人看到自己也能从改革中得到好处,就会对改革持积极的态度,不再抵触和反对。这样一来,改革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执行,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