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7章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一、《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概述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
《红楼梦》版本众多,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带有脂砚斋评语的抄本系统,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二是经高鹗、程伟元整理修订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即程甲本、程乙本。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主题丰富多元,涵盖了爱情、家族兴衰、社会百态、人性善恶等诸多方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可救药,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在全书中是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回中,紫鹃为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谎称黛玉要回苏州,致使宝玉痴傻疯癫,充分展现了宝黛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情。薛姨妈则以慈爱之语安慰黛玉,还提及为她和宝玉做媒之事,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暗藏薛家的心思。这一回不仅推动了宝黛爱情的发展,也进一步揭示了各家族之间的利益纠葛和人物的复杂性格,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红楼梦》的整体架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回目解析
1.“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解读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这一回目,生动展现了紫鹃的聪慧和宝玉的性格特点。“慧”字精准概括了紫鹃的特质,她的聪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紫鹃对宝黛二人的感情有着清晰深刻的洞察。她深知宝玉对黛玉用情至深,也明白黛玉内心对宝玉的深情,只是两人都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明确表达心意。紫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想出试探宝玉的办法。
紫鹃情辞试宝玉的过程十分巧妙。她先是以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为由,向宝玉透露这一“消息”。面对宝玉的质疑,紫鹃有理有据地进行回应,称苏州虽是黛玉原籍,可如今姑父姑母已去世,无人照看才来到贾府,但终究不能在贾家过一辈子。这番说辞让宝玉深信不疑,瞬间如遭晴天霹雳。他两眼发直,口角津流,人事不知,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慌乱之中。
紫鹃试探宝玉的目的明确且良苦用心。她是为了让宝玉将对黛玉的感情更明确地展现出来,也想借此让黛玉看清宝玉的真心,促使两人能早日确定关系。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这次试探,引起贾府上下对宝黛感情的重视,为他们的未来争取一些机会。
而“莽玉”则反映出宝玉性格中单纯、痴傻且冲动的一面。宝玉对紫鹃所说的话没有丝毫怀疑,完全被情绪左右,失去了平日的理智。他的这种“莽”,恰恰体现了他对黛玉的痴情已深入骨髓。在他心中,黛玉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一旦听闻黛玉要离开,便方寸大乱,无法自持。这种“莽”并非真正的鲁莽,而是他对爱情纯粹而热烈的表达。紫鹃的试探,让宝玉的深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宝黛之间爱情的真挚与深沉。
2.“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解读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这一回目,“慈”字看似体现了薛姨妈对黛玉的慈爱关怀,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真实意图。薛姨妈在贾府中是个世故圆滑之人,她的言行往往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
薛姨妈爱语安慰黛玉时,讲述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婚姻道理,提及管姻缘的月下老人用红丝将两人的脚绊住,无论相隔多远、有无世仇,终究会成为夫妇。她还拿黛玉和宝钗举例,称她们的婚姻此刻难以预料。表面上,这些话语是在安慰多愁善感的黛玉,让她放宽心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
然而,薛姨妈的真实意图并非如此单纯。她深知宝黛之间感情深厚,但薛家一直谋划着“金玉良缘”,希望宝钗能与宝玉成婚。她这番话一方面模糊了宝黛爱情的明确性,淡化了众人对他们感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在向黛玉暗示婚姻的不确定性,为宝钗争取机会。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贾府的婚姻格局中为薛家谋取最大利益。
“痴颦”则生动地刻画了黛玉的形象。“痴”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痴情,她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宝玉身上,为他欢喜为他忧。“颦”描绘出黛玉柔弱、忧愁的神态,她敏感细腻,常常因一些小事而黯然神伤。在面对薛姨妈的安慰时,黛玉虽未明确表态,但内心的情感复杂而纠结。她既渴望与宝玉的感情有个结果,又深知在贾府的处境艰难,充满了无奈和担忧。薛姨妈的爱语,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安抚了黛玉的情绪,但无法改变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这也进一步展现了黛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爱情无法自主的悲惨命运。
三、情节梳理与分析
1.紫鹃试探宝玉情节
紫鹃试探宝玉这一情节,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占据重要地位,情节发展跌宕起伏,生动展现了宝黛之间深厚的感情。
故事起始于宝玉去看望黛玉,恰逢黛玉午睡,他便与回廊上的紫鹃交谈。宝玉见紫鹃穿着单薄,伸手摸了摸她的衣服,提醒她多穿些,以免生病。紫鹃却借此机会,严肃地对宝玉说:“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还提及黛玉常吩咐她们不要和宝玉说笑,让宝玉觉得黛玉似乎在疏远他。宝玉听后,如遭冷水浇头,心中悲凉,独自坐在山石上发呆落泪。
雪雁路过,看到宝玉的异样,将此事告知紫鹃。紫鹃意识到试探宝玉的时机已到,便来到宝玉身边。她先是笑着解释自己之前的话是为大家好,让宝玉不要赌气。接着,紫鹃巧妙地引出话题,提到几日前宝玉和黛玉说燕窝的事,顺势说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闻,惊问谁要回家,紫鹃明确告知是黛玉要回苏州老家。
宝玉顿时如遭雷击,他试图反驳,称黛玉因姑父姑母去世无人照看才来贾府,回去也无依靠。但紫鹃继续说道:“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还说林家虽没了姑父姑母,但还有极多的房族。这番话让宝玉彻底慌了神,他两眼发直,口角津流,呆若木鸡,随后便人事不知,陷入癫狂状态。
众人见状,惊慌失措。李嬷嬷掐他也毫无反应,袭人急忙找紫鹃询问缘由。贾母和王夫人赶来,得知是紫鹃戏弄宝玉,贾母要打紫鹃,宝玉却死死拉住紫鹃,哭着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宝玉看到十锦格子上的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认为那是接黛玉的船,还将船掖在被中,说“可去不成了”。
经过太医诊断,宝玉并无大碍。紫鹃试探宝玉这一情节,对宝黛感情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让宝玉对自己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黛玉通过紫鹃的转述,更加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同时,这一事件也引起了贾府上下对宝黛感情的关注,为他们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使宝黛之间的爱情在经历考验后更加坚定。
2.薛姨妈相关情节
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的一系列行为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背后也有着复杂的家族利益考量。
薛姨妈生日过后,她留意到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出于家族利益和人情世故的考虑,她开始为邢岫烟的婚事谋划。起初,她想到薛蟠,但觉得薛蟠行事鲁莽,怕糟蹋了邢岫烟。经过一番思索,她认为薛蝌未娶,与邢岫烟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于是,她将自己的想法告知贾母和凤姐儿,在得到贾母的欣然同意后,这门亲事便初步定了下来。薛姨妈此举,一方面是展现自己的慈爱和热心,在贾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薛家扩充人脉,巩固家族在贾府中的地位。邢岫烟虽家境贫寒,但为人端庄,与薛家联姻,能为薛家增添一份文雅之气,也有助于薛家在贾府的社交圈子中拓展影响力。
一日,宝钗在看望黛玉的路上,看到邢岫烟穿着朴素,在寒冷的天气里衣着单薄。询问后得知,邢岫烟的钱有一半要寄回娘家,剩下的还要应付身边的妈妈丫头们,甚至把绵衣服当了换钱。宝钗将此事告知薛姨妈,薛姨妈虽未直接表现出过多的干预,但她的默许和支持,让宝钗有机会去帮助邢岫烟。这一情节体现了薛姨妈对家族成员的掌控和协调能力,她通过宝钗的行动,既帮助了邢岫烟,又维护了薛家的声誉,让贾府众人看到薛家的善良和慷慨。
之后,薛姨妈来到黛玉房间,与黛玉、宝钗说笑。她半开玩笑地提出要给黛玉和宝玉定亲。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实则暗藏深意。薛姨妈深知宝黛之间感情深厚,但薛家一直期望宝钗能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她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试探黛玉的反应,观察黛玉对宝玉感情的深浅;另一方面,也是在向贾府众人表明自己对宝黛感情的态度,试图在舆论上引导大家对宝黛婚姻的看法。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宝钗争取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与黛玉和贾府产生直接的冲突。
薛姨妈在本回中的一系列行为,无论是为邢岫烟做媒,还是安慰黛玉、提及宝黛定亲,都围绕着家族利益展开。她在复杂的贾府人际关系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为薛家谋取最大的利益,展现出一个世故、圆滑的家族长辈形象。
3.其他人物情节
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袭人、雪雁等人物虽非主角,但他们的情节表现对主要情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袭人在本回中展现出了对宝玉的悉心照料和高度负责。当宝玉因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而陷入癫狂状态时,众人惊慌失措,袭人迅速冷静下来,承担起了寻找原因和稳定局面的责任。她第一时间去找紫鹃询问缘由,以便让贾母和王夫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在宝玉病情稳定后,袭人又细心地照顾着宝玉,确保他能尽快恢复。她的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她对宝玉的忠诚和关爱,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若没有袭人及时的行动,宝玉的病情可能会让贾府更加混乱,紫鹃试探宝玉的事情也难以迅速水落石出。她的存在,使得整个事件能够有序地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为宝黛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雪雁在本回中起到了传递信息的关键作用。她从王夫人房中取人参回来,路过沁芳亭时,看到宝玉独自坐在桃花树下发呆哭泣。她的疑惑和好奇促使她上前询问宝玉,虽然宝玉的回答让她以为宝玉又受了黛玉的委屈,但她还是将宝玉的异常情况告知了紫鹃。正是雪雁的这一发现和传递,让紫鹃得知了宝玉的状态,从而有机会去试探宝玉。可以说,雪雁是紫鹃试探宝玉这一情节的重要导火索。如果没有雪雁的出现和传递信息,紫鹃可能无法及时把握试探宝玉的时机,宝黛感情的发展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她的情节表现,为紫鹃的试探行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使得整个情节能够顺利展开。
此外,李嬷嬷在宝玉陷入癫狂时,掐他来判断其状态,她的惊慌和哭泣也从侧面烘托出宝玉病情的严重,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而林之孝家的来看宝玉,宝玉听到“林”字的反应,也强化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宝黛之间感情的深厚。这些人物的情节表现,共同构成了本回丰富的情节体系,为主要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人物形象塑造
1.紫鹃的形象特点
紫鹃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光彩的丫鬟形象,她聪慧、忠诚的性格特点在第五十七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宝黛感情的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紫鹃的聪慧体现在她对宝黛感情的敏锐洞察和巧妙处理上。她深知宝玉和黛玉彼此深爱,却因封建礼教的束缚难以表达。于是,她精心策划了试探宝玉的行动。在与宝玉的交谈中,她以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为借口,有理有据地回应宝玉的质疑。她提及黛玉的身世,称苏州虽为原籍,但姑父姑母已去世,不能在贾家过一辈子,这番说辞让宝玉深信不疑,瞬间陷入慌乱。紫鹃的试探过程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她不仅准确把握了宝玉的心理,还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情境,让宝玉的真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紫鹃的忠诚则体现在她对黛玉的一片赤诚之心上。她全心全意地为黛玉着想,希望黛玉能与宝玉早日确定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不惜冒险试探宝玉。当宝玉因她的话陷入癫狂状态时,她虽然内心害怕,但依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黛玉好。她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麻烦,但为了黛玉的幸福,她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在面对贾母的责备时,她也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这种忠诚,是紫鹃性格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紫鹃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也进一步展现了她的性格特点。在试探宝玉之前,她内心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宝玉的过激反应,但她更清楚这是让宝黛感情明朗化的唯一办法。在试探过程中,她观察着宝玉的反应,心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当宝玉陷入癫狂时,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恐惧,但她依然努力安慰自己,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些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紫鹃。
在宝黛感情中,紫鹃起到了桥梁和催化剂的作用。她的试探让宝玉更加明确了自己对黛玉的感情,也让黛玉通过紫鹃的转述,更加确定了宝玉的真心。她的行动引起了贾府上下对宝黛感情的关注,为他们的感情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没有紫鹃的努力,宝黛之间的感情可能会更加曲折和艰难。紫鹃以她的聪慧和忠诚,为宝黛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宝玉的形象特点
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宝玉的形象特点鲜明地展现出来,尤其是他对黛玉的痴情、“莽”的性格表现,以及面对紫鹃试探时的反应,深刻体现了他情感的深度,同时也能看出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
宝玉对黛玉的痴情可谓深入骨髓。在紫鹃试探他时,当听到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他瞬间如遭雷击,完全失去了平日的理智。他两眼发直,口角津流,呆若木鸡,随后便人事不知,陷入癫狂状态。他对紫鹃所说的话没有丝毫怀疑,完全被情绪左右,这充分表明在他心中,黛玉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哪怕只是听闻黛玉可能要离开,他便方寸大乱,无法自持。这种痴情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以来对黛玉深厚感情的积累。他与黛玉之间有着灵魂的共鸣,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一种纯粹而真挚的情感。
“莽”也是宝玉性格的一个显着特点。他在面对紫鹃的试探时,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和判断,就轻易地相信了紫鹃的话。他的这种“莽”并非真正的鲁莽,而是他对爱情纯粹而热烈的表达。他的世界里只有黛玉,所以当听到关于黛玉的不利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慌乱之中。他的这种“莽”,让他的情感更加真实和动人,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对黛玉的深情。
宝玉在面对紫鹃试探时的反应,进一步体现了他情感的深度。他看到十锦格子上的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认为那是接黛玉的船,还将船掖在被中,说“可去不成了”。他死死拉住紫鹃,哭着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这些行为都表明他已经无法承受失去黛玉的痛苦,他的情感已经达到了极致。他的反应不仅让紫鹃看到了他对黛玉的真心,也让贾府上下都意识到了他与黛玉之间感情的深厚。
在家族中,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的喜好和情绪也会影响到家族中的其他人。他对黛玉的深情,虽然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难以实现,但也引起了家族中一些人的关注和思考。他的存在,为这个封建家族带来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也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宝玉的形象特点,在第五十七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痴情、“莽”和情感深度,都让他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3.黛玉的形象特点
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黛玉敏感、痴情的性格特征通过她对紫鹃试探和薛姨妈安慰的反应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能看出她在贾府中的处境和情感困境。
黛玉的敏感在紫鹃试探宝玉一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紫鹃为试探宝玉,编造黛玉要回苏州的谎言,此事虽未直接告知黛玉,但黛玉心思细腻,从紫鹃的行为和宝玉的异常反应中,她能敏锐察觉到事情的不寻常。她深知紫鹃的用意,也明白宝玉对自己的深情,然而这种深情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却让她感到不安和担忧。她会反复思量紫鹃的做法是否妥当,宝玉的反应是否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给自己和宝玉带来麻烦。这种敏感源于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她时刻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情感,生怕自己的行为会招来他人的非议。
黛玉的痴情更是贯穿始终。她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宝玉身上,紫鹃试探宝玉后,宝玉的癫狂状态让黛玉心疼不已。她深知宝玉对自己的感情,这份感情是她在贾府中唯一的慰藉。她为宝玉的痛苦而痛苦,为宝玉的深情而感动。她的痴情使她在面对感情时毫无保留,哪怕知道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她依然执着地爱着宝玉。
面对薛姨妈的安慰,黛玉的反应也体现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薛姨妈半开玩笑地提出要给黛玉和宝玉定亲,黛玉虽未明确表态,但内心却充满了期待和矛盾。她渴望与宝玉的感情能有一个结果,但又深知在贾府中,自己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薛姨妈的话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同时也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她明白薛姨妈的话可能只是一种试探,也可能是为了薛家的利益而说的场面话。这种期待与矛盾的心理,进一步展现了黛玉的敏感和痴情。
在贾府中,黛玉的处境十分艰难。她虽为贾母的外孙女,受到贾母的疼爱,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她没有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贾府的人际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她的情感困境也源于此,她与宝玉的感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难以得到公开的认可和支持。她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地爱着宝玉,承受着相思之苦和外界的压力。黛玉的形象特点在第五十七回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她的敏感、痴情以及在贾府中的处境和情感困境,都让读者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惜。
4.薛姨妈的形象特点
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世故、圆滑的形象特点展露无遗,她在宝黛感情和家族利益之间的权衡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同时她在薛家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