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1章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赵姨娘唆使彩云偷玫瑰露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她的自私、狭隘和爱挑事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她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和微不足道的影响。她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
三、情节发展与转折
1.林之孝家的介入与初步判断
林之孝家的在大观园中负责管理园中的闲杂人等,一向以严格着称。当她撞见柳五儿趁着月色提着一小包茯苓霜进入园子时,立刻觉得其形迹可疑。她没有丝毫犹豫,马上上前对柳五儿进行盘查。
林之孝家的态度强硬且不容置疑,在得知柳五儿要去怡红院,又在她身上搜出茯苓霜后,便初步判断柳五儿与怡红院丢失的玫瑰露一事有关。她根本不听柳五儿的解释,认定这就是证据确凿的盗窃行为,直接将柳五儿扣押起来,准备进行审问。
林之孝家的这种处理方式和初步判断,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她的强硬和武断使得原本可能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柳五儿本是无辜的,却因为她的判断而陷入了困境,名誉受损。而且,她的行为引发了园中的议论和猜疑,使得整个大观园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人开始对身边的人产生怀疑,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此外,林之孝家的初步判断也给后续平儿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平儿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查明真相,还柳五儿一个清白。她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曲折。
2.平儿的调查与真相揭示
平儿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贾府内部的轩然大波,于是决定亲自展开细致的调查。
她首先找到了怡红院的袭人。袭人作为怡红院的大丫鬟,对院内的情况了如指掌。平儿向袭人询问玫瑰露丢失前后的细节,包括是否有外人进入、物品的摆放情况等。袭人回忆说,玫瑰露原本放在固定的位置,平时只有怡红院的丫鬟们会接触到,而且最近并没有外人进入过。平儿又问是否有丫鬟表现异常,袭人思索片刻后,提到彩云最近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接着,平儿找到了芳官。芳官告诉平儿,柳五儿送来的茯苓霜是自己之前给柳家的。平儿进一步询问茯苓霜的来源,芳官解释说是宝玉赏给她的。平儿心中有了初步的判断,柳五儿身上的茯苓霜并非偷来的,但玫瑰露的去向仍然不明。
为了获取更多线索,平儿开始在怡红院的丫鬟们中间打听消息。她旁敲侧击地询问,观察丫鬟们的反应。在与其他丫鬟的交流中,平儿得知彩云与赵姨娘关系密切,而赵姨娘一向爱挑事,这让平儿对彩云产生了怀疑。
平儿决定试探一下彩云。她找到彩云,看似不经意地提起玫瑰露丢失的事情,观察彩云的表情和反应。彩云听到后,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也有些闪躲。平儿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但她并没有立刻戳穿彩云。
平儿继续收集证据,她仔细分析了目前掌握的情况。玫瑰露丢失在怡红院,而彩云有接触的机会,且她与赵姨娘的关系可能是背后的动机。同时,柳五儿的茯苓霜有合理的来源,她应该是被冤枉的。
为了让彩云主动承认,平儿再次找到彩云,诚恳地对她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可能是一时糊涂才做了错事。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若主动承认,我会尽力帮你减轻处罚。”彩云在平儿的劝说下,内心十分挣扎,最终,她含着泪承认了是自己偷了玫瑰露,是受了赵姨娘的唆使。
至此,平儿通过细致的调查、敏锐的观察和巧妙的询问,逐步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她不仅还了柳五儿一个清白,也为后续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平儿的智慧和公正,在这次调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宝玉瞒赃与各方反应
当平儿将事情的真相调查清楚后,深知此事若公开处理,会引发诸多麻烦。彩云偷玫瑰露是受赵姨娘唆使,一旦揭露,赵姨娘必定会大闹一场,不仅会让探春难堪,还会使贾府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柳五儿无辜被冤枉,若不妥善解决,她的名誉和未来也将毁于一旦。
宝玉得知真相后,主动站了出来,决定承担“偷”玫瑰露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平日里与丫鬟们情同手足,不忍心看到彩云和柳五儿因为此事受到惩罚。他深知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丫鬟们的命运十分悲惨,一点小错就可能被严惩。于是,宝玉找到平儿,表示愿意揽下这个罪名。
怡红院众人得知宝玉要瞒赃后,反应各不相同。袭人作为怡红院的大丫鬟,深知宝玉的善良和重情重义。她虽然担心宝玉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也理解宝玉的苦心。她知道宝玉是为了保护彩云和柳五儿,不想让她们受到伤害。袭人心中有些无奈,但还是选择支持宝玉的决定,她默默为宝玉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希望能尽量减少此事对宝玉的影响。
晴雯则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对宝玉的做法既生气又心疼。生气的是宝玉总是为别人着想,不顾自己的安危;心疼的是宝玉要为别人的错误承担责任。她忍不住抱怨道:“你总是这样,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也不考虑考虑自己。”但她也知道宝玉的性格,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其他丫鬟们对宝玉的行为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她们觉得宝玉是个真正的主子,不把她们当丫鬟看待,而是当作平等的人。宝玉的行为让她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也更加坚定了她们对宝玉的忠诚。
此事对其他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林之孝家的得知宝玉承认偷了玫瑰露后,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也不敢再追究下去。毕竟宝玉是贾府的重要人物,她不敢轻易得罪。赵姨娘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计划得逞了,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宝玉为了维护贾府的和谐而做出的牺牲。而柳五儿则对宝玉充满了感激之情,她没想到宝玉会为了自己这样一个卑微的丫鬟承担责任,心中对宝玉的敬意油然而生。
4.平儿劝凤姐放手
平儿深知王熙凤的脾气,若将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事件的真相如实相告,王熙凤必定会大发雷霆,对彩云和柳五儿进行严厉处罚,这不仅会让贾府内部矛盾激化,还会引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她决定劝说王熙凤放手。
平儿来到王熙凤房内,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王熙凤的脸色,然后轻声说道:“奶奶,这玫瑰露和茯苓霜的事儿,我已经查清楚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就是几个丫鬟之间的小误会。”王熙凤眉头一皱,冷冷地说:“小误会?丢了东西还能是小误会?你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平儿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奶奶,这事儿要是闹大了,对咱们贾府可没什么好处。您想啊,彩云是受了赵姨娘的唆使才偷了玫瑰露,要是把赵姨娘牵扯进来,那探春姑娘的面子往哪儿搁?探春姑娘向来要强,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她在府里还怎么立足?而且,赵姨娘那脾气,肯定会大闹一场,到时候府里不得鸡犬不宁啊。”
王熙凤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甘心地说:“那柳五儿呢?她就这么白白被冤枉了?”平儿笑着说:“奶奶,柳五儿是无辜的,这事儿我已经处理好了。宝玉公子主动承担了责任,说是他要的玫瑰露,这样一来,既给了林之孝家的一个交代,又保护了彩云和柳五儿。而且,宝玉公子心地善良,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维护府里的和谐。”
平儿接着又说:“奶奶,咱们府里现在本来就事儿多,要是再因为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让外人看了笑话不说,还会影响府里的团结。您一向精明能干,肯定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吧。不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这几个丫鬟,也算是给大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王熙凤沉思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就依你吧。不过,以后可不能再让这样的事儿发生了。”平儿连忙点头称是,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平儿劝说王熙凤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彩云和柳五儿,避免她们受到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贾府的稳定和团结,避免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她的劝说理由合情合理,既考虑到了贾府的大局,又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王熙凤,让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四、主题与意义探讨
1.人性的光辉与弱点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通过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这一事件,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弱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在这一回中,贾宝玉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光辉。当他得知柳五儿被冤枉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偷”玫瑰露的责任。他的善良并非是表面的怜悯,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在他看来,女儿家都是纯洁美好的,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而遭受折磨。他的这种善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同时,他的行为也展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敢,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面前,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和公平。
平儿则展现了人性中的公正和智慧。她在处理玫瑰露和茯苓霜丢失案件时,没有盲目听从林之孝家的判断,而是亲自展开调查,通过细致的询问和观察,逐步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她的公正体现在她不偏袒任何一方,既考虑到了柳五儿的无辜,也没有忽视彩云的错误。她的智慧则体现在她能够从大局出发,采取一种折中的处理方式,既保护了彩云和柳五儿,又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风波。她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理性和成熟的一面。
彩云虽然犯了偷玫瑰露的错误,但她在事情败露后的表现,也展现了人性中的一些光辉品质。她有着羞恶之心,当平儿指出她的错误时,她羞愧不已,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她的正直体现在她没有推诿责任,也没有诬陷他人。她对赵姨娘的忠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但也体现了她的专一。她的通情达理让她能够理解平儿的苦心,愿意接受平儿的处理方式,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人性中也存在着一些弱点。赵姨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自私、狭隘、爱挑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唆使彩云去偷玫瑰露。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不惜破坏贾府的和谐与稳定。她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
林之孝家的在处理柳五儿的事情上,也表现出了人性中的弱点。她过于武断和强硬,没有给柳五儿解释的机会,就认定她是小偷。她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她的狭隘和偏见,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弱点。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善良和丑恶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贾宝玉的善良、平儿的公正和彩云的正直,同时也要警惕赵姨娘和林之孝家的所表现出的自私、狭隘和贪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人性的光辉更加闪耀。
2.制度与人性的冲突
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贾府森严的规矩和管理制度与宝玉、平儿等人的人性行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考。
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规矩。在物品管理方面,每一件物品都有明确的归属和存放地点,丢失物品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必须彻查到底。林之孝家的在发现柳五儿形迹可疑后,按照贾府的规矩,立刻将她扣押起来进行审问,丝毫不听她的辩解。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贾府的秩序,但也显得过于僵化和不近人情。
贾宝玉的行为则与这种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深知柳五儿的为人,不忍心看到她蒙冤受屈,于是主动承担了“偷”玫瑰露的责任。他的善良和对女性的关爱,使他不顾贾府的规矩,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无辜的人。在他看来,人的尊严和情感比制度更加重要。他的这种行为是对贾府森严制度的一种挑战,体现了他对人性自由和真善美的追求。
平儿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与人性的冲突。她深知贾府的规矩,但她更明白事情的真相和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按照制度将彩云和柳五儿的事情公开处理,不仅会让赵姨娘和探春之间的矛盾激化,还会影响到贾府的内部团结。于是,她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处理方式,既保护了彩云和柳五儿,又给了林之孝家的一个交代。她的这种做法虽然违背了贾府的一些规矩,但却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种制度与人性的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规矩繁多,人们的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制度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但却压抑了人性的自由和发展。人们为了遵守制度,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情感和良知,变得冷漠和麻木。同时,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一些人利用制度来谋取私利,而一些无辜的人则成为了制度的牺牲品。
作者通过描写宝玉、平儿等人的行为,表达了对人性的赞美和对制度的批判。他认为,人性应该是善良、公正、自由的,而制度应该是为人性服务的,而不是压抑人性的。他希望人们能够在遵守制度的同时,也能够尊重人性,关注人的情感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