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第39章 贾敬(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9章 贾敬

宗教信仰方面,道教在封建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将其视为精神寄托和追求长生不老的途径。贾敬痴迷于道教的炼丹术,渴望通过服用仙丹来延年益寿、得道成仙。这种对宗教的盲目迷信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宗教。然而,贾敬的悲剧结局也揭示了宗教迷信的危害,他因服食丹药而死,不仅没有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贾敬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在家族传承、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

3.隐喻历史人物

在《红楼梦》中,贾敬这一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作者借此对历史进行了隐喻和批判。

嘉靖皇帝在位早期曾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推行了一些改革举措,但后期却逐渐沉迷于道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他在宫廷中大兴土木,建造道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贾敬同样痴迷于道教,长期在都外玄真观修炼,全身心投入到烧丹炼汞的活动中,对家族事务和外界的纷扰充耳不闻,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在炼丹上。这种对道教的过度痴迷,使得他们都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嘉靖皇帝因沉迷道教,疏于朝政,导致朝廷内部腐败现象滋生,官员们争权夺利,政治日益黑暗。贾敬作为宁国府的重要人物,本应承担起管理家族的重任,引领家族走向繁荣。然而,他却消极避世,将家族事务全部抛给儿子贾珍。贾珍缺乏正确的教导和约束,行事荒唐,把宁国府搞得乌烟瘴气,家族风气日益败坏。这反映出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家族中,当领导者沉迷于个人私欲而忽视责任时,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衰败。

嘉靖皇帝晚年因长期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身体每况愈下,最终驾崩。贾敬也因服食秘制的丹砂,导致身体被剧毒侵蚀,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痛苦地“烧胀而殁”。他们的悲剧结局都揭示了对长生不老的盲目追求是不切实际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通过塑造贾敬这一人物形象,隐喻了嘉靖皇帝等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昏庸、迷信以及对权力和长生的盲目追求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行为对社会和家族造成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生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四、贾敬出家原因探究

1.情感因素

贾敬因妻子难产而死,伤心欲绝选择出家,这种可能性在小说的情节脉络中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从小说对其家庭生活的描写来看,贾敬与妻子感情深厚。他不像贾赦、贾政那样纳妾,仅与嫡妻生育了贾珍和贾惜春两个孩子。从贾惜春生母高龄产女这一情况推测,贾敬与妻子相伴多年,感情稳固。

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贾珍年龄至少三十岁以上,由此可推断贾敬的妻子生育贾惜春时已是高龄产妇。在当时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高龄生产风险极高,很可能导致其难产而死。妻子的离世对贾敬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他或许在妻子难产的过程中,深感自己的无力和对生命无常的无奈。面对妻子冰冷的遗体,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和自责。此后,他无法面对失去妻子的现实,也难以承受家庭中没有妻子的空缺。于是,他选择逃避,将世袭的官职和宁国府的管家权力都交给了贾珍,自己则出家做了道士,试图在道教的修行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忘却这份痛苦。可以说,妻子的难产离世,极有可能是他选择消极避世、出家求道的重要情感因素。

2.政治因素

贾敬放弃仕途选择出家,极有可能与政治因素相关。从朝代更替角度看,有观点认为贾敬考中的乙卯科进士处于明朝末期,而清朝接替了明朝。“贾敬”谐音“假进”,暗示他这个进士在新的朝代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他作为前朝进士,或许不愿变节为官,在新的政治环境下,仕途之路变得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这可能促使他萌生退意。

再看官场黑暗,封建社会的官场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贾敬即便考中进士,若进入官场,也需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周旋。他可能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在《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下,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贾敬若深陷其中,不仅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还可能危及自身和家族的安全。

从小说情节来看,贾敬早早将世袭的官职让给儿子贾珍,自己远离官场,选择在道观中修炼。这一行为或许是他对政治环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官场黑暗的无声抗议。他希望通过出家,远离政治的漩涡,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因此,政治因素很可能是贾敬放弃仕途选择出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个人信仰

贾敬对道教的信仰极有可能是其出家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道教文化盛行,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贾敬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对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深信不疑。他认为通过炼丹、修行,可以与神灵沟通,获得超凡的力量,从而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道教文化对贾敬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思想层面来看,道教的“出世”思想让他对尘世的功名利禄产生了看淡的态度。他不再热衷于仕途和家族事务,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道教的修行中。在行为上,他长期隐居在都外玄真观,与道士们为伴,专注于烧丹炼汞。他相信通过炼制仙丹,可以达到延年益寿、超凡脱俗的境界。

然而,贾敬对道教的信仰过于盲目和偏执。他没有认识到道教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追求物质层面的长生不老上。他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对家族和子女不管不顾。最终,他因服食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这一悲剧结局也揭示了他对道教信仰的错误理解和过度迷信。尽管个人信仰是贾敬出家的重要因素,但这种盲目信仰却给他带来了悲惨的命运。

五、贾敬形象的文学意义

1.丰富小说人物群像

贾敬这一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红楼梦》的人物群像。与贾政相比,贾政虽迂腐但仍努力维护家族秩序,承担着家族责任;而贾敬却消极避世,放弃家族管理,将一切抛诸脑后,凸显出他对家族事务的冷漠。和贾珍相比,贾珍虽荒唐放纵,但仍在家族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家族的各种事务;贾敬则一心沉迷炼丹,远离尘世,对家族的衰败视而不见。与贾宝玉相比,贾宝玉虽叛逆,但对家族仍有情感上的眷恋和对家族命运的担忧;贾敬却彻底脱离家族,毫无责任感。贾敬这种独特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使《红楼梦》的人物群像更加立体、多元,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选择和命运,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内涵。

2.深化主题思想

贾敬这一人物形象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深化作用显着。在家族兴衰方面,他身为宁国府重要人物,却消极避世、痴迷炼丹,放弃家族责任,导致儿子贾珍行事荒唐,家族风气败坏,加速了贾府衰败,深刻体现了家族兴衰与成员作为息息相关的主题。

对于人生无常主题,贾敬考中进士,本有光明前途,却因对死亡恐惧,沉迷炼丹求长生,最终却因服食丹药悲惨死去,其命运的大起大落,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在人性弱点上,他对长生的盲目追求,反映出人性中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恒的贪婪。他对家庭的冷漠,展现了人性的自私。贾敬的种种行为,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家族兴衰、人生无常、人性弱点等主题思想。

3.体现作者创作意图

作者塑造贾敬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目睹了家族的兴衰变迁,这些经历融入到他的创作中。

贾敬考中进士却消极避世,反映出当时官场黑暗,有才之士不愿同流合污。他痴迷炼丹,体现了封建社会人们对长生不老的盲目追求,批判了宗教迷信对人的毒害。他对家庭的漠视,导致家族衰败,揭示了封建家族传承中长辈失职的问题,批判了封建家族制度的腐朽。

从人性角度看,贾敬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贪婪以及自私冷漠,展现了人性的弱点。作者通过贾敬这一形象,让读者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引发人们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美好的期许。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赐命格!他,神明阳间代言人
天赐命格!他,神明阳间代言人
他,出生的时辰不是很吉利,于是,幼时便体弱多病。孤魂野鬼侵扰,纷纷想鸠占鹊巢,李桃代疆,为求那一丝活命机会,奶奶带着他妈祖面前求玄机。圣杯之后,他苟活于世。直到游神,他猛然见到人群中潜藏的恶鬼大黑佛母
佚名
王诗允秦凡
王诗允秦凡
爷爷被七个大小姐救下,但是他已年老,所以只有我来替他报恩。为了报恩,我给七位大小姐当牛做马,可她们还对我动辄打骂。重生回到给七个大小姐报恩时,我选择离开,恩情上一世已报,这一世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佚名
灭元1399
灭元1399
莺莺燕燕,卿卿暮暮。叱咤梨园的风流子,可寄语西厢,可随拾桃花,可悠游牡丹亭上。是在乱世之中尽享风流,还是在风流之中涤荡乱世?
老大河
姜语嫣苏乘羽
姜语嫣苏乘羽
苏乘羽为妻子顶罪入狱三年,出狱后却遭妻子背叛,因祸得福而一朝入道,踏入修仙者的世界。仙术古武,轻易拿捏,炼丹画符,治病救人,信手拈来!苏乘羽在红尘都市中疯狂装逼,誓要查出二十六年前,苏家一百二十七条人
公子彧丞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十万年前,人人如龙,皆可修炼武道,劫变之后,天道崩塌,诸神陨落,只有一尊须弥神塔遗留世间。十万年后,武道修行,血脉为王。废血为虫,不得修炼,神血为龙,翱翔九天。一个废品血脉的少年,偶得无名宝塔,穿越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