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劳劳亭》李白(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 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点旨。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直中见曲,越过离别之事写离别之地,越过送别之人写送别之亭,让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后两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是神来之笔。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将联想和奇想结合,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不让柳条发青,是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

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构思巧妙,落想奇特,迂回曲折,蕴藉深婉。

- 语言简洁明快:用“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直接点明主题,“天下”二字将离别的悲伤扩大到世间万物,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离别之苦的普遍性。“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语言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奇妙的想象。

- 巧用拟人手法:“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中,“知”和“不遣”把春风拟人化,使春风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仿佛它也懂得离别的痛苦,不忍看到人们折柳送别,所以不让柳条发青,使诗歌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构思新奇独特:诗人没有直接写送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悲伤,而是通过描写劳劳亭这一特殊地点以及春风、柳条等自然景物,从侧面烘托出离别的哀伤。尤其是将春风与离别联系起来,以春风不遣柳条青这一奇特想象,来表达对离别的独特感受,给人以新颖之感。

创作背景

《劳劳亭》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是李白漫游金陵(今南京)时所作。

当时李白离开长安已有多年,仍对国运关切、对朝廷眷恋。他在劳劳亭看到人们送别,有感而发,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写下此诗,通过描写劳劳亭这一送别之地,以及春风不遣柳条青的景象,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李白写《劳劳亭》时处于漫游时期,离开长安多年,虽远离政治中心,但仍心系国运,且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情感积累。这种创作背景对诗中情感表达有以下影响:

- 强化离别之苦:李白一生历经坎坷,漫游中见多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在劳劳亭这一传统的送别之地,他目睹人们在此送别,联想到自己的漂泊不定和诸多离别场景,使得诗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所表达的离别之苦更为深沉浓郁。

- 增添人生感慨:离开长安后,李白的政治理想受挫,人生道路充满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在劳劳亭触景生情,借春风不遣柳条青的奇特想象,不仅表达了当下离别的哀伤,更蕴含着对人生中种种无奈和不如意的感慨,使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

- 体现豁达与超脱:尽管李白有着诸多不如意,但他性格豪放洒脱。在诗中,他没有一味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解读,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离别,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不让离别之苦完全占据内心,这也是他独特人格和创作风格在特定背景下的体现。

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简初暗恋戚柏言十年,为了嫁给他甘愿抛下一切;结婚一年,他却为了白月光毫不犹豫提出离婚。为了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她忍痛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离婚后,永不再见。”他嗤笑,“简初,你别后悔!”然而当这段婚姻彻
棠梨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
天际线外银月在闪耀,数个世界在彼此重合,神明、人类、巨兽、魔物、妖孽、怪诞、异类在交相辉映。那古老斑驳的岁月缓缓流淌至新时代,更加古老的武者们也在新的时代里有了新的姿态……他的拳头在撕裂时空,他的脚在
古月居士
我们还在上班,你跑去剑斩航母
我们还在上班,你跑去剑斩航母
关于我们还在上班,你跑去剑斩航母:一千年了!自他莫名其妙穿越到了修仙界,足足过了一千年了。他从一个普通大学生,跌宕起伏地修炼到了渡劫期。可就在他渡劫失败之后,竟然回到了地球。谁能想到。他堂堂昊阳剑仙,
影子剑客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洪武二十五年,朱炫穿越了,成为了一个被遗弃在木盆里,顺着河流漂荡的弃婴。恰逢朱标逝世,朱元璋在钟山脚下散心,捡到了朱炫。为了活下去,朱炫果断抱上朱元璋的大腿,以可爱的笑容,治愈了朱元璋丧子之痛,让朱元
陈喵呜
过河卒
过河卒
天下为棋,苍生作子,而齐玄素便是那过了河的卒子,有进无退,一往无前。
莫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