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第14章 文叔本意荐国昌,事违人心凉(3)(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4章 文叔本意荐国昌,事违人心凉(3)

高公绘还是拒不退让,“他即与歹人为伍,必心术不正,乱我社稷,毁我江山,若他日再行歹事,岂非是得不偿失。”

苏轼辩道“何为歹人,我看你等高门纨绔子弟,且不是歹人吗?若非你等欺凌弱小,拿流民开刀,何以会激起民愤。”这时高太后的脸色极为难看。苏轼接着对高太后说道“既然数十年前没有杀唐国昌,今日也不能杀之。若是今日要杀他,岂非是错神宗之决议,为天下笑哉!人皆有命,唐国昌之命,既然数年前已经定夺完毕,今日不必再行定夺。据我所知,高门二子劣迹,汴京城人人皆知,今日还来殿前索命,岂不是更令人笑话。是故悠悠国士,却受轻浮之徒构陷,何其悲哉!”

高公绘见苏轼十分的纠缠,高太后虽然有意为兄做主,但是苏轼说的句句在理,满朝文武也都在看着,不好执意为之,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对高门攫取豪财和强词夺理极为不满,便都向着苏轼。高公绘见人纷纷倒向苏轼,遂扑通跪地,委屈的喊道“微臣不服!吾对不起含冤枉死的二子。”

高太后见状急忙回道“兄莫如此,有失威仪。”高太后有心向着高公绘,毕竟是自家人,但是又显然不想在此刻与众臣翻脸,毕竟时光去之已久,那唐国昌即便有罪,也已是明日黄花,再作争执,必为天下人笑之。

大殿上人声喧哗,大家驳斥高公绘如此仗势欺人,高太后听在耳中,心中径自盘算如何才能让众人及高公绘就此罢手。寻思片刻,高太后突然对众人道“唐国昌远道而归,为大宋尽忠,可谓天地昭彰,众人莫要疑之。不过目前军中人员匮乏,苏翁及众卿家费劲千辛万苦方才召集十万左右,刚刚超过西夏人的一半,大宋男儿怎可对敌身强马壮的胡人,以一敌二,哪取胜算?”高太后息声片刻后又道“既然唐国昌一心为宋,可编入宋军,当为大宋左路先锋。”众人唏嘘叹息,左路先锋向来都以勇猛着称,多是亡命之徒,今让唐国昌入左路先锋,实在是欲亡其命!

苏轼急忙阻止道,“唐国昌毕竟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上阵杀敌呢,更何况朝中更需要此等人才。”

高太后似有讽意道“是朝廷需要唐国昌还是你苏轼需要唐国昌,增其万人尚不足以抗西夏贼兵,今若少了他,岂不是釜底抽薪,唐国昌是个读书人没错,可是我大宋难道缺读书人吗?你看曾经的宰职吕惠卿不是也在军中吗?”

苏轼道“吕吉甫乃军中副职,长居帅帐,何有性命之忧?”苏轼说这话的时候吕惠卿朝他白了一眼,“这苏子分明是在讽刺我。”苏子又说,“唐国昌久为文工,上阵杀敌实在是强人所难。”

高太后道“若是大宋之士都如苏子这般惜死之人,吾等还在这汴京城里论什么出兵之策?”

苏轼一时无语。

高太后问唐国昌道“唐国昌,你可是惜命之人?”

唐国昌回复“臣不惜命!”

高太后又道“那此次西行,可为左路先锋一员!”高太后说的斩钉截铁,两眼冒光。

唐国昌激动的说“臣不惜命,不畏死,只是希望如若有命归来,希望官家能去我罪责,还我功名。”

高太后允诺“若我大宋为得胜之军,必恕汝之罪;但若兵败,亦当降罪!”。

苏轼则来怒道“怎可将胜败归咎于唐国昌一人!”

高公绘又跳起来欲有所言,高太后急忙阻止“兄你住嘴,还是好好管教你家儿郎,多培养一些如骠儿一样的血性男儿。”高公绘听此言语只得闭嘴。

此时李格非心里还是觉得十分的不妥,唐国昌来汴京,完全是他一手怂恿的,若是唐国昌在战事中丢了性命,他可怎么向历城的唐夫人和唐迁交代呀,遂又出步而言“大娘娘,这唐国昌,乃是有功名之身,亦读兵书无数,在历城即为衙门里官士,今为左路先锋,岂不是只作一步卒,起码为一领五百人的统制。”

高公绘急忙阻止道“大娘娘,不可呀!唐国昌乃是戴罪之人,其对官家及朝中人事必有怨言,若领五百人投敌叛变恐为大患呀!”

众人也纷纷信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唐国昌急忙释疑道“为大宋一步卒,臣无怨言矣。”

高太后道“若是领多了,百官不服,若是领少了,又是人才的浪费,且显得官家不够大方。这样吧,唐国昌就领左路先锋一百人的统制,且看你的造化如何!”

唐国昌拜服,李格非苏轼虽然对此事不甚中意,但是身为臣子却无可奈何。这就算“两不委屈”的决策吧。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苏轼为出征征集粮草和物资:

“粮草十万担,布匹一万段,备用皮革金甲八千套,弓弩两万手,箭矢二十万支,备用长戟三千支,战马八千匹,战车……”等等,苏轼等一一念完。

高太后对这些数字却不是特别感兴趣,真是听得昏昏疲乏,接下来就是去三军帐前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众臣纷纷准备移步,高太后却道“三军仪仗,我一妇道人家就不要去军前,以免有伤军威,就让煦儿代我前行,苏子可要照看好我的煦儿。”

赵煦拜谢祖母大娘娘,随后直跨三四个台阶,竟步出得大殿,百官有年事高者,哪里追得上盛气的赵煦。却说三军仪仗在顺天们,与此宣德殿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就这样趋步而去,花费了大半个时辰。

这边高太后确实也是体力不支,毕竟本身就有疾在身。高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离开宣德殿。却说有一个老的宫女生的如此眼熟,对,那是向太后假扮的!向太后于左侧搀扶高太后,小声对高太后问道“大娘娘,儿媳不知,你为何让煦儿独自去参加出征仪式,而你却悄悄避开呢?”

高太后道“这江山终究是赵家的,煦儿迟早会长大的,不如此回就让他去前军多见见世面,看看士气,也好了解一下三军现况,认识几个大臣将军之类的。”大概是高太后也在默默的考察赵煦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君王。

向太后说道“可是大娘娘您前番还说煦儿年纪尚幼,不足以领衔群臣吗?”

高太后有点气愤道“向妃,你我都是妇道人家,妇道人家还是离权利远点为好,将来你只协之,莫要妄想取而代之,否则引火烧生,哀家或已先去,到时我可无法帮你。”

向太后道“儿媳不敢妄想取而代之,只是煦儿年纪轻轻,若操持过重,恐其乏也!”

高太后道“这些莫用你等操心,那苏子可是久经官场的大才,怎不可辅之?还有种师极,吕惠卿,年少者高骠高景佑宗泽,自会协助之,那里能让他疲乏。向妃多虑了。”

向太后连连应身“还是大娘娘想的周全,儿媳受教了。”向太后表面谦和,内心却是无比的失望,她与权利之锋又远了几步。

其实高太后亦不可能不知这世界上谁不贪恋权利,只是如何让这天下掌握在更合适的人手中,才是最紧要的事,其他则可不必考虑,诸如唐国昌之事,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话说皇帝与众大臣在顺天门,赵煦自然是年轻,面不红气不喘的,可惜就是苦了这帮上了年纪的大臣,个个虽然不至于人仰马翻,但是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那时的长衣宽袖,不便跑步,这宣德殿与顺天门之间约莫有五里远,皇帝即无銮驾,大臣亦不敢轻言车马,都皆鼎力而行。走到军前,赵煦先行冲上饮马台,观三军将士,威严肃穆,旌旗蔽空,台下三千甲士严阵以待,气势非常。赵煦此时见威严的三军,心中异常的惊喜。因为他的前半生见过的最大阵仗就是宣德殿上的一班酸朽的老臣在叽叽喳喳,这一下子三千人的情形观之当然不能自已,内心突然的变得洒脱与豪迈,真是前生未有过的自由与轻快,也许正是离开了大娘娘,内心才会变得如此的飞扬,难怪每个人对权利的追逐不遗余力,原来被挟制的感觉真是无比的压抑,只有此时才若放飞的鸟儿一样自在。

此时苏轼来到赵煦身边,轻声说道“官家,你看这三军阵势,遇见西夏贼兵,可是势如破竹呀!”苏轼说时依然带着喘息之声。苏轼又指着左侧先锋营马军,“这是冲锋最前的马军,个个骁勇善战,通常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冲破屏障,以使后军可以长驱直入。”然后苏轼又指着中间方阵。“这是中军大营兵马,负责拱卫帅府,护卫我军机要人,个个都皆是舍命之人,必可保我军帅府不失。”苏轼又指着右侧方阵“这是右军拱卫司,若左军冲锋已乱敌军,则作后续杀入敌阵,若未乱敌军,则可视战场形势而定,可以继续随左军冲锋,亦可后撤于中军外围,筑起一道屏障,以观形势。”苏轼又指着更远处的军士,“那些皆是我大宋步甲,机动性极高。”

赵煦确实没有见过如此阵仗,细心听苏轼讲解,连连点头示意,内心却万马奔腾,不停的从自己读过的书籍中寻找相似的场景章句。那众军士看见皇帝和苏轼在饮马台上嘹望三军,遂齐声山呼“宋军扬鞭,兵指天下!”欢呼声震耳扬天,直至天道尽头。正当欢呼声渐息之时种师极携高骠走上饮马台,高骠也没有见过如此阵仗,遂心生怯意,还是种师极见多识广,“官家,可以开始举行出征仪式了,”赵煦听得种师极此语不知所措,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遂向苏轼示意,苏轼明白,遂言道“种将军,可以开始了。”

只见种师极挥手示意饮马台侧的令旗兵,只见令旗兵瞬间就明白其意,极速向空中挥舞着令旗,接着四方军中战鼓擂动,声音响彻天际。各方阵随鼓声而动,喊杀声,马嘶声,脚踏声,舞动旌旗声,以及风声,声声动天惊地,光看这声响,就可以吓退敌军于百里开外!赵煦及高骠竟皆惊喜甚至惊恐状,苏轼亦叹道“有宋军如此,何愁言败。”种师极却莫莫不语,正当此时,吕惠卿,晏秋,宗泽,狄少云业已走上饮马台告知“官家,将士们可以出发了。”

赵煦激动的站在饮马台上,听得苏轼许多言语,也见得宏伟博大的宋军,却还一言未发,不免觉得些许的遗憾,毕竟是读过圣贤书的,君王将军响令三军的故事自然看到的不少,就这样草草结束肯定不爽。于是赵煦寻着机会,对着台上的众人及台下的数千之众,高声喊道“大宋之军,常行仁义之师,今胡虏不肖,吾大宋军民必击之以安天下。尔等策马西夏,星河日月皆为你等所引,天地神明皆会护你周全,尔等都是我大宋的好男儿,男儿当志在四方,刀枪剑戟皆为所长,斩贼兵于大散关外,复我大宋疆土,未来公侯伯爵皆为你等荣光,吾在汴京盼尔归来,壶觞曲饮,共敬天下!”

听完赵煦此语,大将军种师极激动回敬道“有官家如此豪言,吾等必将舍命保我大宋江山。”

后有宗泽道“男儿当马革裹尸,不破胡兵不还。”

苏轼轻声对宗泽道“唉!莫要先想着马革裹尸,要先想着收复失地,宗汝霖(宗泽,字汝霖)乃今年新科状元,朝廷还需要你回来安邦定国,且要留命得回,吾将深念之。”

宗泽笑道“吾在朝廷亦将小命舍于大宋,吾在沙场,更当奋勇杀敌,何异哉?”

苏轼却要更多言语时,赵煦却先抢道“大宋有宗将军,必为胜也,今此一去,必取功名!”

苏轼还想劝慰宗泽,种师极却拦道“战场杀伐本来就是吾等武人快乐源泉,苏子岂会明白,苏子还是归家吟诗作赋去吧。”说完急将苏轼拥入众将之外,众人亦是笑之。就这样在最后愉悦的氛围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苏迈携大部分物资粮草先走,右军紧跟,帅府居中,左军最后出发,是时天色已晚,粮道军已经行出十几里地驻扎,右军刚刚过了后陇野(地名)也停步,帅府营和左军还未及动身。

此时唐国昌被左军都卫司看管,虽然被限制人身自由,却不限制朝中同僚过来探视。李格非因为没有参加出征仪式,遂早早的携酒过来为唐国昌送别。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出阳神
出阳神
若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犯六千恶,为二十八狱囚。鬼有洞天六宫。道存七千章符。人养三万六千神!这个世界,鬼不做鬼,人不当人。地狱已空,人间如狱。
罗樵森
疯了!你一修仙大佬去摆渡后人
疯了!你一修仙大佬去摆渡后人
我是活了千年的修仙大佬,最古老的上神一枚,我还有另一个身份,来自百年后,人称‘摆渡人’。我穿越了,灵气复苏,噩梦袭来,为了查找自己最本源的亲缘关系,与越来越多的修炼者接触,我才发现,除了自己救下的麻烦
佚名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她竟然穿越了!好巧不巧,这具身子的原主也叫上官若离,是这镇国大将军府的嫡女,十六岁。性格木讷愚钝、胆小如鼠,最关键的还是个瞎子!面对这一个个困境,她扑上去果断抱住了某人的腿——宣王,听说你需要一个有名
佚名
退婚渣男后,被矜贵小叔掐腰求吻
退婚渣男后,被矜贵小叔掐腰求吻
【1V1甜宠,虐渣打脸,互撩,男主大佬,后期巨宠】为了退婚出轨渣男,扮丑的沈鸢招惹上未婚夫的小叔。一夜放纵,沈鸢想抽身之时,却被男人圈在怀里。薄擎是闻风丧胆的存在,高不可攀,有人说看到他把一个女人压在
萌兰
三大反骨仔大闹洪荒?大圣是牵头人
三大反骨仔大闹洪荒?大圣是牵头人
他穿越了。变成了一只猴子。没错,他变成了花果山的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菩提祖师坐下学习,好在他不笨,用着大圣的身体,把该学的,不该学的都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金刚不坏,长生不老……菩提祖师突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