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第23章 宋家兵马破残贼,止战长城北(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3章 宋家兵马破残贼,止战长城北

苏轼的酒当然不是白尝的,现在西夏国已经撤兵,宋国重归安宁,那么苏轼的法便有了施展的环境,请众人来尝酒,其目的则不言而喻。那却看到底如何?

苏子设宴,汴京城内的文人雅仕总爱凑这种热闹,尤其是黄庭坚,因为苏子宴上总会有百般锦文流出,都是为人间词话。

苏子曰“此次邀请各人前来,都皆因西夏敌众自行遁去,特此庆贺,诸位或可言者,或可饮者,今日必尽兴方归。”

苏轼扫视众人,问曰“为何今日独缺李格非其人也?”

秦观笑道“李文叔自宋出兵以后就离汴京而去,或在历城育儿,且知他现在可是有两个孩儿的人。”当然我们都知道李格非这回历城躲着什么的,大抵就是不想在汴京直面唐国昌的事吧!

黄庭坚笑道“若是李文叔知道西夏兵已经退去,必然会携妻唤儿庆贺,正是所谓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苏轼见黄庭坚引用杜甫诗句以述当前之志,谅此情愫,也是众人之心志,遂言道“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天地两团圆,家国都有幸事。这西塞兵事,老朽或可不懂,但是这庆贺之事,苏某却十分擅的。来来来,大家就此饮宴,满饮此杯,以贺吕公等为国生计。”说完苏轼即举杯一饮而尽,众人也随苏轼共同举杯,庆贺此等幸年。

“今日把酒,当与君歌一曲,众人切莫辞。贺宋军得胜,你我书笔以慰之天下。千里江山莫藏雪,飞鱼断刀斩敌首;意气宋军谁天下,从来霸王志天涯。谁人不惜命,谁人不念情,命所谓贵比天高,情更通联父兄子弟,胭妹阿姊,可惜故草喂敌马,故土深陷敌人家,你我当执剑去天涯,横扫大漠,横扫兴庆府。血与泪,都不惜,尸骨荒草俱一起,南望神州兄弟子。愿君把酒送一杯,慰我长眠护战旗。”苏轼说到动情处,居然以酒拭泪,众人劝慰,“今日宋军胜,当高兴才是。”其时众人之盈光亦泛眼帘,谁人不为得胜而泣,激动的泪水,深情的言遂就在此时向着大众喷涌而出,令人感慨。可是令人感慨的不仅是宋军的得胜而归,还有那些战场上血肉亲情势比山海兄弟。还有就是相识相知的人是否平安,今日举杯意在念此,当然对于苏轼来说苏迈和唐国昌才是其最担心的人。

苏轼慨叹道“不知唐国昌和迈是否平安?”

黄庭坚安慰道“迈公子只是粮草参曹,必不会亲自上阵,定是安全无疑。至于唐国昌,我相信吉人自有天相,或可不必担心。”

苏轼说,“但愿如此甚好。”其实众人也都明白,左先锋营在战时第一波冲锋后几乎所剩无几,十可存一,都是说多了,若能多存,那必是上天庇佑。

秦观道“目今西夏撤军,乃是民间谣传,朝廷尚未有军报!”

张耒接着道,“朝廷虽然还没有军报,但既然民间有谣传,那定是不虚。我想军报不日即可抵达汴京,且静观之。民间自有谣传,老百姓的消息,必非空虚来风,来,今日莫要辜负了苏子这美酒。”众人转涕为笑,都皆举杯。

第二日,军报果然至,官家先知,众人且待朝上来看,于是汴京城官员皆早早的来到宣德殿上准备开启得胜的军报,是时高太后依然精神矍铄的坐于赵煦身侧,或正喜事逢来才让其病痛消没。一班群臣立于殿下两侧,文左武右,武将一班要少于文官,因与西夏的战事,将皆赴命在外。可是高太后却令内侍官何超喊道“有本启奏,吾本退朝。”众人纷纷奇怪碎碎言语,大臣们眼巴巴的想看一眼军报的内容,可是太后却故意隐匿不知何为。

这时范纯仁实在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遂出班言道“官家,臣闻得西夏撤军,必是宋军威武令敌人胆寒,却不知实际战况到底如何,还请官家当着众臣的面公布战果。”

有人揣测高太后如此隐匿必是不祥之兆。众人不解其意,难道是敌我伤亡皆多,无以颜面面对天下。

高太后顾左右而言他“朝中数月未见得右仆射李格非,他人现在身在何处,可有告假否,若是不然,必当重责之。”

苏轼道“李格非目前身在历城,盖因家中琐事萦绊,未能及时来汴京城赴职,实在令人惋惜。”

高太后道“既然李格非家中有事,久不在汴京,可不是耽误职守,不如更让贤能。何人可担当其职。”

苏轼立马反对道“官家,李格非确实有急事,且请官家原谅则个,李格非已经数次书信与我告假,且请太后收回成命。”

太后怒对苏轼道“苏子莫要如此不羁,李格非数月不见其人,朝事荒废日久,难道不应该重责,你数次维护你之众人(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且置官家朝廷于何地?”

苏轼亦大声吼道“今之重事乃是边关战报,莫要论及个人升迁与贬谪。”

太后不让,又强行说道“谁可任右仆射职,快说,可自荐也。”

却道朝中却也有那么一两人蠢蠢欲动,但是在太后与苏轼的争锋之下却无人敢接,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啊,在这种气头上,谁接谁倒霉,接了会得罪苏轼,不接简直浪费大好机会,自古便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太后苏轼相争,不知会便宜谁?可是但见殿下无人敢说话,或是怕“两人相争,伤及无辜”,遂无言才能各自安生。

危急时刻还是赵煦言语“祖母大娘娘,且让翰林院太傅赵挺之领此职。”

高太后其实挺诧异的,他并不知道赵挺之的底细,只知道其人文采了得,曾为王安石幕僚,上次向妃略微提起,她也没有太在意。如今赵挺之为赵煦的老师,长俸翰林。高太后也顾不得其他,急切的问“赵挺之在哪里?”

朝上众人亦都不识赵挺之,皆是面面相觑,或从文官后排一角落里出一人言“太后,臣赵挺之在,只是臣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还请太后另选贤能。”

众人这才看到一直都处于朝臣边缘的赵挺之,一时间,朝堂之上“原来是他呀!”的话语不绝于耳。

高太后见到赵挺之也是不识,只是如果不任用赵挺之,朝中即无他人敢领此职,高太后恐自言语无法施行,让人笑话,遂大声道“今皇帝举荐你为右仆射,且莫要让皇帝失望。”

只见赵煦坐在帝位上偷偷向赵挺之使眼色打招呼,毕竟是自己日日相见的老师,见之则分外的亲切。其实这赵煦现今也是恰正年华,论理来说,这大宋应该是他说了算,但是却多被祖母高太后阻拦,于是日日相对的老师就成了最为体己的人。此番提议赵挺之为右仆射,也是想尽早的培植自己的势力,毕竟他多番示意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未有表示,此刻赵挺之则为最合适的人选,离自己又近,至少可以日日说上几句话。

高太后高声道“那就以赵挺之领右仆射职,撤李格非为谏议大夫朝散郎,领门外执事(一种未得召见不得入朝议事的官)”

苏轼见高太后一顿乱操作,内心极为不安,急忙阻道“李格非在任,并无什么不妥,只是近期少在汴京执事,既未违反朝廷行事,又未忤逆上官。不可随意撤换。”

高太后怒道“你莫要忘记李格非仅凭一篇(王安石)祭文入得朝堂,其治国理政之能,并不十分突出,实在有负官家厚望。莫要再作辞言为其推脱。”

苏轼急道“官家,李格非本人朝中并无同僚结伴,故而行令皆畏手畏脚,不得长治,但是其亦是熙宁年间进士,其文章,其国策论皆有城府,确为不可多得人才,反观赵挺之寂寂无名,其文章学识尚不及蔡元度(蔡卞,字元度)知名,若这赵挺之领职,必更为畏手畏脚,恐连李格非之能也不及也。”苏轼说此话甚是着急,脑门青筋暴起,汗也生珠,力劝之心溢于言表,可是这样的话,你听听多得罪人,同时把赵煦,太后,赵挺之都得罪了。

赵挺之毕竟是赵煦所提议,听苏轼如此诋毁赵挺之,赵煦内心极为不悦,多次欲出言阻止苏轼言,都皆为苏轼之宏音所盖,真是让人唏嘘,从此赵煦与苏轼渐渐生罅。

那赵挺之倒是十分的识趣,急忙对太后言道“大娘娘官家,微臣才疏学浅,治国理政之能未有几分,请官家收回成命。微臣只愿意常伴官家(赵煦)左右,读书写字才是微臣之能,别无他愿。”

太后见赵挺之如此谦虚,更觉得赵挺之乃是右仆射的不二人选,遂厉声言道“官家之命,岂可更改。汝莫要推辞,让吾等觉得你胆怯惧事,不愿为朝廷行事。”

如此言之多时,其实太后就是不想将军报示众,所以就拿李格非说事,却偏偏就便宜了赵挺之,而最可怜的是李格非,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被撤职,只能在汴京城领一散职。

苏轼见官家心意已决,遂不再言李格非之事,但是今日入朝,众人皆想知道边关军报,高太后此等不提不问,却非寻常,苏轼不想再得罪官家,可是以免误事,遂又用婉转语气言道,“官家,此次边关战事,坊间传闻,我军大获全胜,西夏已然退兵,吕惠卿等人正当乘机收复失地。可是究竟军报上写的什么,吾等莫知,还请太后明示。”

高太后回曰“边关军报内容并非我等有意隐匿,实在是情势所逼,不堪言辞。”

苏轼道“那难道是鏖战,宋军亦死伤大半,太后不忍告知群臣。”

高太后道“非也!”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出阳神
出阳神
若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犯六千恶,为二十八狱囚。鬼有洞天六宫。道存七千章符。人养三万六千神!这个世界,鬼不做鬼,人不当人。地狱已空,人间如狱。
罗樵森
疯了!你一修仙大佬去摆渡后人
疯了!你一修仙大佬去摆渡后人
我是活了千年的修仙大佬,最古老的上神一枚,我还有另一个身份,来自百年后,人称‘摆渡人’。我穿越了,灵气复苏,噩梦袭来,为了查找自己最本源的亲缘关系,与越来越多的修炼者接触,我才发现,除了自己救下的麻烦
佚名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盛世嫡女:你家王爷不太行
她竟然穿越了!好巧不巧,这具身子的原主也叫上官若离,是这镇国大将军府的嫡女,十六岁。性格木讷愚钝、胆小如鼠,最关键的还是个瞎子!面对这一个个困境,她扑上去果断抱住了某人的腿——宣王,听说你需要一个有名
佚名
退婚渣男后,被矜贵小叔掐腰求吻
退婚渣男后,被矜贵小叔掐腰求吻
【1V1甜宠,虐渣打脸,互撩,男主大佬,后期巨宠】为了退婚出轨渣男,扮丑的沈鸢招惹上未婚夫的小叔。一夜放纵,沈鸢想抽身之时,却被男人圈在怀里。薄擎是闻风丧胆的存在,高不可攀,有人说看到他把一个女人压在
萌兰
三大反骨仔大闹洪荒?大圣是牵头人
三大反骨仔大闹洪荒?大圣是牵头人
他穿越了。变成了一只猴子。没错,他变成了花果山的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菩提祖师坐下学习,好在他不笨,用着大圣的身体,把该学的,不该学的都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金刚不坏,长生不老……菩提祖师突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