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2章 胡光珠玉迷人眼,利钝辨亦难(2)
向太后还来怒道“吾邀汝等来汴京商议,这条件利益不是你等说了算,当由我大宋决定。”
章淳附和道“官家,让我杀了这厮,也好为我大宋将士报仇,并将此人人头送还西夏,以震慑其主。”
章楶急忙阻止道“断不能斩杀来使!”
种师极也阻止道“章将军,这西夏使臣乃是官家之名相邀,若让其死于汴京,此后辽国,吐蕃,大理,南越,还怎么与我大宋相交,莫要意气用事。(又对向太后)官家息怒,所有这般皆因一人(李秉藏)而起,不如宣此人入殿,也好转注目光。”
章淳怒目圆瞪章楶和种师极,内心似百二十分怨气。
这时众人才想起有李秉藏这个人,也许是各种争执不可开交,大家正想找个由头转移注意力。向太后发话,“带青山王上殿”。
这些天来这李秉都乃着汉装在这汴京城里“游玩”,可是衣服好弄,那头发胡须却难恢复,于是这李秉藏只是换了西夏的衣饰,面目却未恢复,被侍卫押了上来。
众人唏嘘李秉藏的装束,可是除了晏秋和苏轼等人知道李秉藏成了这副模样,其他人则都还蒙在鼓里,所以看到李秉藏刮了胡子,修了眉毛发须都皆惊讶不已。
范纯仁更是惊异道“此人分明是个汉人”又速责晏秋道“晏寄安,此人怎么这副模样。”
晏秋支支吾吾道不知所云,遂也就含糊其辞搪塞言之。
苏轼乃言“众人莫惊,青山王虽然是胡人血脉,但是胡人和我等汉人皆是人也,去之须发,必与众生相似。”
黄庭坚也来解围道“青山王入宋,着宋装以显对我国的尊重并无不妥。”
听到如此说辞,殿下众人再看青山王如此装扮也算认可,可是向太后哪里肯让,他气愤晏秋在未征得官家同意就肆意改变青山王面目,很明显是目无官家,遂怒道“晏秋,汝何故如此放肆,不经上官批准,就肆意脱其须发,以混淆其名目!”
晏秋反驳道“官家,这青山王乃是夏国王族一脉,官家让我好生看管此人,我亦当是尽心竭力,可我那晏府地处荒僻之地,食难果腹,寝难入眠,正遇春夏之交,蚊虫飞咬,汗流浃背,臣乃想将青山王收拾干净才出此下策。”
向太后道“胡扯,你那上水门私宅和我宫中乃是一样,哪来的蚊虫,汝莫要诓我。”
晏秋道“官家息怒啊,吾之私宅年久失修,蛇鼠虫蚁出没,哪里能与宫中这般住处相提并论,况且我晏家已非旧日,吃喝乃难供应,官家且未付我金银,我只能私自携青山王在众官之间求讨,这青山王乃是西域人士,相貌极其恶煞,有吓坏众人孩儿之嫌,故而改装易服,见过李文叔的之女李易安,子李迒,黄庭坚孙黄莫离,这些都是未见过世面的孩儿,若让他们见得青山王本来面目,岂不吓煞。”说完苏轼黄庭坚等人投来赞赏的目光。这晏秋现在也是巧舌如簧。
苏轼当然也看的懂晏秋的意思 ,遂也附和道“晏公子为看押青山王也是煞费苦心矣,请官家息怒!”
向太后早就知道苏轼晏秋这伙人乃是“蛇鼠一窝”,可事已至此,发不可以重结,须也难明复,她也就不再苛责,只是怒目圆瞪这晏秋和苏轼等人。可是晏秋被官家嫌隙,乃是咎由自取,但是苏轼呀,明明是想帮助晏秋说话,可是不经意之间却给了官家留下极坏的印象,恐怕这苏法呀,则更难成行。
这等争辩,夏使李昌吉早就看在眼里,只是看到李秉藏如此模样,内心也不由得笑之,“看来这青山王比我还白净,这大宋的水土养育的人儿果真是不一样,只匆匆数月,青山王就似换了个人一样。”李昌吉看到李秉藏这样,也就能断定当天他刚入汴京时晏秋手下那个鬼鬼祟祟的宋兵就是青山王。这一切正如这李昌吉所料,李昌吉也向梁道使了眼色。
梁道也就明白自己的行踪早就暴露在青山王的眼中。青山王暗地里偷偷的观察夏国使臣,却不说破,这决然不可能是宋朝胁迫,唯一的可能就是这青山王早已投叛,心向了宋家。
李昌吉和梁道对这情形必已了然于胸,可是又不能明言,因为各怀鬼胎则各不能以真实的心思示人。
李昌吉收紧自己嘲笑青山王面目的表情,假装怒意道“真是荒唐,小人听闻‘宋国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可是今日却对夏人作下如此行径,难道不让人汗颜吗?莫非我夏人的发肤不是受之于父母,宋国人折磨人也不用如此杀人诛心!”
向太后冷静的道“剃发去须又不伤及肤理,何来折磨,若然真的把他关进大理寺的诏狱,严刑拷打也算是合乎寻常,夏使所急,未免也太过匪夷所思了吧!且这青山王面目并非官家所命,乃是下官私自为之。如今为两国睦邻为善才是大事,何必要在这面目之上一争短长。”
李昌吉道“官家,宋国乃是极重视礼仪的,却逼迫我夏人更面异服,这比剜肉钻心更为伤理,若是我等与宋人结交,是否也要改正衣冠,以应宋之潮流!让这等规矩凌驾于我夏人之上,吾等断然不会答应议和。”
面对李昌吉的咄咄逼人的言辞,向太后也是无言以对,只好不作回应。苏轼却出解围道“易面异服,乃是顺应天时地利之要求,你且闻在夏国,风沙侵面,烟尘染服,乃只能戴面纱,穿粗布衣方可抵御这风沙,可是在我宋国,风和日丽,柳絮飘飘,轻衣锁扣即可御寒防风,所以这青山王有此模样,也是应了自然规律,无需以国风曲张,杀人诛心来误读,此必有损宋夏两国信任。”
李昌吉(假装)愤怒道“我大夏国人,从来不在乎衣冠,能在大漠草原潇潇洒洒的奔腾,这宋服显然是无有长处,今宋国强逼青山王改之,是要断其风骨,摧其意志,让我等西夏人见之岂能视之不理。”
晏秋则又解释道“青山易服异面乃是自己所求,并非吾等相逼,夏使可与之对峙便见分晓。”
李昌吉远远的看着李秉藏,正想听其言语二三,遂请求向太后准与之言。
李秉藏入得前来。
李昌吉见之拱手问候李秉藏道“青山王受委屈了。”
李秉藏则十分不屑的道“梁氏派你前来,果真如我所料,看来你已成为夏国柱石。”
李昌吉道“不,柱石将军乃是梁道也”李昌吉随手指向身边的梁道,而后又假意寒暄道“青山王在此,可思我大夏国否?”
李秉藏不屑的道“哼,梁氏还是信任其宗族多一点,李小儿毕竟还是外人!”说的梁道和李昌吉都很气愤,其又道“大夏国与我,只不过是人间烟尘一处,渺渺茫茫,来来回回,梁氏主政,我即无所益处,又何来念想,不过是……哼!”
李昌吉道见李秉藏心思不正,遂言道“青山王,你我曾同为夏臣,自然为夏国做事,本是同根而生,何必冷眼相对呢?”
李秉藏道“我是夏臣,但不为梁氏做事,汝乃梁氏一走卒,难同我相提并论。”
李昌吉内心极为气愤,但是表面却盈而不张“青山王息怒,你知昌吉只是远族皇亲,与夏国之利无缘,只有依附于当政者才能实现胸中报复。汝等诸王,本就利益各异,与梁氏相左也是自然。梁君所作乃是为了平衡各自关系,非为故意屈你。我身从梁君,也是国法使然。”
李秉藏气愤道“这就是所谓的各位其主,可是这梁氏并非夏主,汝等这么顺其之力,难道不会被夏国人笑骂,历史会斥汝等宵小。”
李昌吉道“当今夏国虽然是梁君主政,但是总有一天,这朝政会重归李家,所以我等才如此为力,若是这西夏果真就姓梁了,那我第一个不答应。”说的在一旁的梁道满身胆颤,当然他也不敢说话。
李秉藏讽刺道“你会如此好心?”
李昌吉道“当然,毕竟我也姓李!我与西夏诸子臣民一样。”
说的李秉藏好像都快相信了,只是这李秉藏和李昌吉还是怨念太深,李秉藏还是看不起这远族皇亲李昌吉,这李昌吉当然也是怀着另一种心思,所以这些不过是场面话。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