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第69章 宋夏两战谁敌手,息止征戍愁(5)(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69章 宋夏两战谁敌手,息止征戍愁(5)

苏轼尚未言出,向太后即抢话道“苏子所虑,乃是因为嫌弃官不高位,不能胜任。可是愚以为不论汝身处何地,身居何位,只要心系大宋,汝就为大宋的决胜之臣,更何况连夏使都认为苏子是行次附签之事的不二人选,汝乞能不担待。前人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乃心系天下君臣之典范。”向太后斜眼瞥向范纯仁,然后阴阳怪气的问曰“是不?范宰!”这话向太后说的真是太有心了。

范纯仁也是涨红了脸,见向太后望向自己,自己如果不说点什么恐怕有失官家的颜面,所以便诚惶诚恐哆哆嗦嗦的说道“是也,今日苏子所作,乃有家父(范仲淹)之遗风,吾作为人子,却不能继我父之遗志,实在惭愧,不过好在苏子明义,替家父行其未了之志,实在是令范某感激。”范纯仁也是,哪怕是贬低自己也要抬高苏轼,怎么着也不想趟这顿浑水,就是怕后世人将此次和议乱盖,安他个亲夏窃宋的罪名就不好了,要知道这和议虽然表面于宋有益,但是也不是全然是好,免不了会被反对者攻击。所以范纯仁为了将此事推卸给苏轼,甚至不惜拿自己的父亲说事,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不孝之举,这正是无从分说!

苏轼也是为难,签吧,名不正言不顺,不签吧,众人拱火到这,似乎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在其身后的黄庭坚,李格非等人也不明事理的窃窃私语怂恿苏子行附签之事。苏轼自己恐怕也没想到这附签会给其带来无妄之灾,他只道是想行新法成就一番伟业而不得不应承下这等事宜。

向太后见苏轼已有几分心动,遂催促道“苏卿家,官家知你心思。既然你以为行附签之名不正,那哀家便先行决定,撤范相之位,立你为宰,诸如黄庭坚,李格非,苏辙,秦观等皆官升一级,以配合你施政新法。”

苏轼听说官家要助其行新法,遂乃喜笑颜开,虽然附签和议有风险,但还是答应了附签此次宋夏和议,黄庭坚李格非等也官升一级,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吧。

再看范纯仁,官家言要撤其宰位,在世人看来,这应该是不利于他的,作为一个文仕,当需发表种种郁郁不得志的诗词以明志,然而并非如此,范纯仁一直就想辞宰,他被扶上宰位,也全赖高太后临终嘱托,本就是苏轼的替位,如今撤宰,就算是一个解脱,他也高兴了起来。

可是诸官莫要忘记,宋人为官,从来不是官家一人说了算。今官家私自封官苏轼,并不合规,还要经过三省六部的勘验校准颁发诏令,向太后为了让苏轼附签和议的权宜之计也许会让其等空欢喜一场。

不过还必须说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找人签署宋夏和议盟书,目观所众,还只有苏轼最合适。

向太后对苏轼道“现在你就以宰位之人签署此项和议,待夏使离去,吾必为你举行盛大的登宰仪式。今朝顺应天道,改元元符,此盟约谓之‘元符铁盟’如何?”

“元符铁盟”众臣纷纷赞叹不已。

苏轼听之,内心自是兴奋,或许是被向太后轻易的许诺冲昏了头脑,于是拿起笔在和议盟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苏轼”。

李昌吉也不落其后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李昌吉”。

侍卫将盟书拿给端坐在正位之上的向太后观看,向太后观之,露出会心的微笑。

此和议大宋不仅名义上取得了河西之地,还使得夏国兵马后撤了十里,虽然失去了已获得的大部分的灵州城,但是毕竟灵州城本来就是从西夏人手中夺来的,所以无论怎样对大宋来说都不算亏。当然也许只是字面上的不亏,那损失的兵马和丧身的百姓却没有寻机向夏人讨要说法,只能长叹一声“死者长已矣!”

向太后笑焉,而后对李昌吉说,“汝等回兴庆府后,当立行和议之事,不过现在且在汴京游玩一番,也好让我宋官尽地主之谊,以愧此前不礼之失,待苏子准备好粮食和盐后一同返夏。”

李昌吉应声感激道“谢官家!”

向太后又对苏轼道“既然事情已定,汝且先休整一番,待夏使去后,立刻登宰,行新法。”

向太后还不忘再叮嘱一句“别忘了为夏国筹措物资!”

苏轼急道“为官家做事,一刻不敢怠慢。吾当即刻投入征粮与购盐之中。”

向太后又婉声道“苏子不仅要悉心征粮和购盐,也要替哀家好生招待夏使,这汴京城里,处处皆可引夏使一览。”

苏轼应声道“是!”

正当向太后宣布散朝之际,忽然有人叫道“官家!官家!这夏国的青山王目前还关押在我晏府之上,既然和议已定,还请官家寻摸新处关押。”那人当然是晏秋了。

向太后本也把青山王的事给忘了,这么一提还真想起来有这么回事,于是诧异的道“那就交给夏使处置吧!”

梁道立马作感谢状,刚要拱手谢恩,李昌吉立马阻止并对向太后道“如今昌吉与众夏国士乃居于枢密院官舍,方地狭小,人尚不能自主,不如就让青山王留在晏府多叨扰几天,待我等准备停当,再携青山王一同返回夏国。”这当然不是因为枢密院地方狭小,而是青山王若和西夏人使臣同居,恐会生乱,不如就留在晏秋家,出什么乱子也好向宋国交涉,毕竟青山王生与死对夏国并不重要。青山王果然是一枚棋子,现在谁都不愿理,终被弃之。

向太后虽然不解其意,但是还是准其所奏。可怜这个晏秋,本想将这个烫手山芋推介出去,没想到还是砸在自己手里,这下不知道青山王和晏秋相处会出现什么“趣事”。

晏秋又说道“官家,晏某不善文词,乃如行伍,所以待夏使物资准备停当,臣愿一同随返回军中。”

唐国昌,章淳,种师极,章楶也道“臣也愿同回军中。”

向太后却道“夏宋之境已定,勿须诸位将军同往灵州,可先在汴京休整,待时机成熟,或往幽云,或往陇右。”

唐国昌,章淳,种师极,章楶听之立刻应声道“谨遵官家旨意!”

唯有晏秋说出不同心意“官家,夏人从汴京往灵州再入兴庆,沿途皆在宋境,行动恐有不便,况且携带大量粮食和盐,区区三十来人,怎可行动,臣愿率一队人马,沿途护送。以确保夏使行将万全。”

向太后道“晏将军所言也是,只是哀家以为,护送夏使回国,唐国昌将军比你更为合适,所以晏将军莫要过度担忧。”

唐国昌听到向太后有此任命,急忙拱手的道“唐某自然不辱使命。”

于是和议已定,立为“元符铁盟”!

诸位出得宫门,各散而去。

李昌吉即来与苏轼拜别,李昌吉道“苏子,前日之闻苏子对我夏酒涟涟,今昌吉欲复邀苏子入来再饮夏酒,如何?”是的,李昌吉又来勾引苏轼以期再多了解宋国。

苏轼道“几许夏酒,回味悠长,未能感谢还请见谅!今若再复去饮夏酒,岂非是我苏某好酒无礼。汴京城乃是苏某主场,岂能让夏客复请,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不如明日,我来作东,在食尚居,宴请二位,顺道再引二位于汴京城一观,也好让天下人知我宋好客之礼。”

李昌吉道“苏子要宴请我等二人,真是倍感幸运。可是吾等二人粗壮有力,食量超乎常人,岂非让苏子破费!”

苏轼笑道“那里破费,前次吾等众人往夏使住处,乃有九人之多,今夏使只有两人,以九比二,吾等众人乃是赚得一大波酒钱了呀,你说划算不划算?”

众人哈哈大笑。

李昌吉道“苏子名声,天下皆知,今日得见,果真豪迈过人,不过李某有一小小的要求,宴席之上,可否多请一人?”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以后,开局绑定反派系统
穿越以后,开局绑定反派系统
他只是在医院里面割了一个包皮而已。竟意外穿越到了异界,还成为了太墟圣地的圣子。开局就被未婚妻和主角污蔑他在秘境之中杀了同宗的弟子,还偷盗了太墟圣地的残缺圣器,太墟钟。好在这时,他觉醒了反派系统,没成想
佚名
麒麟小奶包,被五个爹爹抢疯了
麒麟小奶包,被五个爹爹抢疯了
三岁小麒麟为找亲爹下凡,却不想因为自己爹爹灵魂过于强大,只能分割后落入凡间有了五个马甲,还个个都是大佬。她只能走在不断碰瓷亲爹求养的路上。将军爹爹草根出生,战场上的杀神,但没啥身家底蕴,为了养活自己手
垂耳兔
夜火缠绵
夜火缠绵
暂无
骨子鱼
为钱误入歧途?禁欲医生用爱救赎
为钱误入歧途?禁欲医生用爱救赎
第一次接到她的电话时,我还以为有人打错了。直到对面三番五次的打来电话:“先生,我是认真的,我今年20岁,身体健康,年轻干净,就读北城A大,卵子质量一定很好,你考虑一下吧。”我内心不屑。已经接受高等教育
佚名
人在修仙,边修炼边传承挚爱血脉
人在修仙,边修炼边传承挚爱血脉
他,小小道士,存活世间800年,繁华看尽,了无生趣,不愿下山。某日,他意外得知玄孙媳妇偷人,所生后代竟然都不是自己的后人!为延续挚爱与自己的血脉,他毅然决定下山!他:我与挚爱的血脉,必须传承下去!玄孙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