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9章 天下集散九曲疆,汴京共梓桑(2)
等酒之际,高景佑对着高骠道“小叔叔为何每次总是不言不语呀,莫非我等有怠慢之意?”
那高骠故作大声粗野的说道“哪里哪里!我年纪尚轻,各种行事还需要向诸位贤侄学习学习。”显然听高骠的语气并不愿意与之为伍,但却为这席间时事所驱。
高景佑道“哎,这叫什么话,向我们怎么能叫学习,能跟我们一起行事那是小叔叔看的起我们。虽然二公公让我带着你一起玩耍玩耍,但是你是长辈,应当给我们带头才是。”高景佑此语说的高骠有点不好意思,很显然高骠跟这一群人一起觉得十分的不自在。这一切却让一旁独自喝酒的晏秋看在眼里。
高骠对高景佑等兄弟道“我哪里是你们叔叔,按照此等状况,我都得喊你们哥哥。”
高景佑等笑道“哇,不可这样,我等虽然顽劣,但是礼法却不能乱”,正说之间,高俅已经回来,酒菜也随着上桌,店家小厮说道“各位慢用,这顿是我们店家请你们的。”
高景襄笑道“算你们店家识相,可是我等是那种赖账的人吗?”实际上也从来没有付过账。店家小厮也“呵呵”的离去了,想必店家也明白这一伙人吃酒从来不给钱,不如卖个人情,说是送的。
众人狼吞虎咽,酒足饭饱之际,高景佑示意大家一起去“杏林苑”耍耍,众人齐刷刷的兴起,唯有高骠似有反对之意,高骠退却曰“爹爹不让我去那种地方玩耍。”
高景佑劝道“你看景凌被打了一顿板子去那种地方都不惧。还有别看你爹爹我二公公跟你一本正经的,他年轻的时候可没少去那种地方。”
高骠执意回家,高景佑只得让其归家,只是他年纪轻轻,又未见的多少世面,不能让他一个人回家,“不如高俅你送小叔叔回家吧,你脚力甚好,一会就到了,送他回家后,你再跑到‘杏林苑’来,我们在那里等你。”
那高俅一百个不愿意啊,“我脚力虽好,那是我一个人可以,但是我拉一个人,或者背一个人脚力可就不好了。”
高景佑却待要向高俅生气之时,邻桌的晏秋突然出言,“不如我送骠公子回家吧!”,众人见这个人,是有人识得,高景佑说道“莫非是晏秋晏大人。晏大人,今日朝中无事啊?闲情雅致坐我们身边喝酒却不作声。”
晏秋道“秋乃是一无权无利臣,何敢打扰诸位公子呀!”
高景佑后面的几个弟弟有点不耐烦,心中嘀咕“既然识得他,就让他送小叔叔回家得了,这小叔叔本身就与我等不是同一辈份,带着多有不便啊!”
高景佑也就同意高骠跟晏秋回去“既然这样,就劳烦晏大人了。”然后还盛气凌人的对晏秋说道“若让小叔叔有任何差池……”
晏秋当然是另有目的的,他也懒得跟无礼的高景佑等一般见识,其微微而笑应声。
于是晏秋和高骠一同下楼去了,但是另外四人的脚步却比闪电还快,一溜烟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
晏秋与高骠一同前往位于紧邻宫门西侧的高府,途间,晏秋寻一僻静处停了下来,此间唤做“十里亭”为故人送别之用,此时更无别人在场。高骠正疑惑晏秋到底意欲何为,其父曾讲过晏秋此人乃圣贤之后,遇见则必敬之,但也不必委全于心,毕竟晏秋只顶着一顶圣贤之后的名讳,高骠则谨记在心。
此时晏秋说话,“高小公子为何不与景佑,景襄,景凌,景洪公子一起去杏林苑潇洒呀?”
高骠终于见得晏秋说话,但还是不知其意,且静静观之,遂如实答曰“吾尚且年幼,家父早就叮嘱,不可与景佑等做出出格之事,况且我即为他们长辈,亦不能全然与之为伍。”
晏秋说“令尊大人高公纪果然是明眸天下,高小公子被调教的也是非同寻常。气节更是景佑等人所不能比也。”
高骠谦说“晏秋大人且勿如此说来,我父之所以喜欢我,必是因为年幼,生的俊秀,在家中遭众人爱护,所谓人云亦云,爱屋及乌,然骠为庶出,倘若一朝父去,家中则无所依靠,迟早有一日会惹嫡出之人嫌隙,尤其是我这软胳膊软腿的,还不为那帮豺狼之徒给生吞了。”
晏秋上下打量一下高骠“骠小公子今年有十五了吧。”
高骠答曰“及满十五。”
晏秋道“没想到小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地,国有贤遇,而家却只论嫡庶,诚然家事国事皆应是能者居之,令尊已老,汝还年少,他年令尊顾不及你,你必为你的兄弟侄辈等所欺凌。为今之计只有早作图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高骠急问道“不知晏大人有何高见,可指点一二。”
晏秋唯唯诺诺,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
高骠见晏秋如此这般讳言,便说“晏大人但说无妨,不必讳忌吾父之权利。”
晏秋环顾左右,见四下无人,便拱手作揖道“公子之见识不凡,晏某觉得汝父与太后都已年迈,三秋之年恐也不及也,汝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未来多事,汝必将为众兄弟所不容,汝之年幼,未有权柄自系,恐生计难以保全。况且太后去,则高门不荫,又因众兄弟子侄多为泼皮无赖之辈,无人会念及旧情。眼下汴京城百姓皆畏之,实乃畏惧其权利,他日权去,谁还肯让汝等白吃白喝。”
高骠听的晏秋之语格外的刺耳,虽然内心不悦,但是此等状况亦是他心中所思,遂对晏秋说“以晏大人之见,我当如何才能破局?”
晏秋叹道“晏某也曾是高门之后,祖父数度拜相,家父也曾官至开封城令,奈何我年少生活富足,未明其理也。”
高骠听晏秋之言确实是实情,晏秋之身世早有叔婶伯侄等谈及,亦听门下小厮多有论述,可为叹也,若今高门之后将来恐更不如彼。晏秋祖即为闻名天下的相邦宰子,弟子众多,却少有人助其仕途,而吾父伯皆为勾利之徒,子孙辈更是恶名在外,他日若是不落个乱臣贼子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今日晏秋之言,实为善也。高骠遂又急切相问,“请大人许以明鉴。”
晏秋见高骠即不生气,反而又番询问道“汝若想更变之,要么从仕途,经科考而进官曹,骠小公子只有与家族划清界限,方可在汴京浮沉中不受牵连。”
高骠急问道“晏大人还别的方案可以选择吗?读书实非骠之强项。”
晏秋听高骠不愿意从科考,遂非常遗憾,然后只好说“若是不行,骠公子可先暂借父伯之力而从科考,或可有通达之便利。”
高骠回问曰“你是说利用父伯之关系从科考,而后高中,”意思就是托关系让他考中进士,高骠一脸嫌弃和不爽道“若从此道胜人不武,骠人为之羞矣!决不能呈作弊于其中。”
晏秋回复道“确实哦,大宋科考想作弊,确实难也!”
高骠又道“骠不善从文,科考之路实难从之。”
晏秋又回复曰“天下人皆重苏翁,汴京城百姓皆惧怕汝辈。苏翁则以文赋盛名兼济天下,而汝辈高门皆以权利欺之汴京,两者截然不同。苏翁之利为千古,而汝等之勾利只有一世,一世之后必为后来者掩之。叹矣!若要改这一世之命运,必立志报国。汝之不称心,乃是难从科考之道,难成苏翁之才,唯有从军立伍,方可然也。汝姑母乃是当今太后,汝父汝伯皆为朝中大员,可以轻而易举的扶你做个将军,到时候领一方豪杰,为大宋开疆拓土,名声在外,不仅有权柄以自保,还可续你高门一世风流。”晏秋之言,高骠的父伯高族不能为其在科考上提供便利,但是可以在从军入伍上轻易的让他当个将军什么的。
高骠略有疑惑道“从军?可我尚且未满十五,身不比马高,力难举长刀,何以为将军。”
晏秋道“十五足矣,你是高门之人,又娇生于汴京城,可是你知道陕南道上对抗西夏的大宋军中有多少将士连十五都未到。人之所在成长,你也不会永远十五,男儿志当在报效国家,所谓‘十五从军行,将士千里名。归来铁衣着,壶浆劝侯饮。’,若是你在军中有上好的佳绩,何以会为汝叔伯兄侄嫌弃。”
高骠听得晏秋所言,血脉喷张,跃跃欲试,又急切的问道“若是如此,我当如何准备?”
晏秋道“你无需多做,只需归家告知汝父伯你之意愿,同时持戟弄枪,提正身姿。他日上朝,吾自会向上言明,我晏秋虽然无权无利,但是在朝上说一两句话还是可以的,汝必不用担心。”
高骠听的晏秋之言,回家便将自己欲从军的意愿告知父亲,其父高公纪非常的支持“没想到吾儿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志向,我高门之幸也。”只是那高骠的母亲却是反对,“我儿此等年纪,怎么能上的战场。”高公纪怒斥其母“汝等妇道人家,知道什么人生大志。”高骠的母亲即为小妾,这么多年已经失尽了容颜和宠溺,哪里还有说话的份儿,遂无力反对。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