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2章 西平府地终不安,遗民更揭竿(2)
这四人纷纷回复“是!”
梁太后又问道,“既然青山之事已了,那汴京之行其他事宜如何?”
李昌吉急忙呈上和议盟书,梁太后观之,一边看,一边听李昌吉介绍“大夏国以白沙之地,换回青山王和西平府城。目前西平府城尚在敌手,待我亲率大军前去接收灵渠北城。至于白沙之地,据属下探子来报,已有宋人前往白沙之地勘探,乃是其从秦凤路抽调部分兵卒,不过人数并不多。至于青山王……”李昌吉一时也不敢直说,不过众人也知道,就是“下落不明了呗?”
梁太后则曰“好好好,既然事已至此,吾等且需筹集大军前往接收西平府城,虎威将军有何计划。”
李昌吉直言“臣还未有计议,听凭太后差遣!”。
可是另一人不满道“太后,白沙之地,足有两千里,怎么就换来西平府区区不过百里之地。”这人是赫连铜
梁太后解释道“赫连将军,白沙之地虽然广袤,但是其地向来与吐蕃纠缠不清,不如就送之给大宋,从此我国与吐蕃再无干系,也少一劲敌,这样岂不是更好!”
赫连铜不满道“祖宗之地,轻易予人,非明君之所为呀!”
梁太后道“赫连将军如有异议,待世事已定,汝可亲率大军征讨!”
听到梁太后这话,赫连铜一时又不说话了,退却了几步便也安静了些许。
梁太后又对众人道“李将军此次汴京之行,便能拿我西夏废地兵不血刃的换回西平府,也算是大功一件。吾必当为其加官进爵!”
赫连铜等纠集一帮老臣叫嚣“如今西平府地未入囊中,青山王下落不明,白沙之地又失,在目者也只区区几万金的物资,为其加官进爵还为时过早。待诸事已定再作封赏也蔚为不晚。”显然众臣对这小小的李昌吉能如此得太后大赏极为不满,而且这和议之款事前并未有让诸臣过目,故而众人对此愤愤不平,毕竟这笔买卖表面上看是极其不划算的。是的,众臣皆以眼前为利,而梁太后却想借西平府地为跳板,东出中原,其乃是大计。众臣短视,但是梁太后又不能将胸中之计尽数吐露给群臣。
所以梁太后只得假意依从众臣“既然诸位朝臣皆有反对,那虎威将军暂且委屈旧职,待汝收回西平府失地,哀家自会为你加封爵位!”
众臣则是一阵唏嘘,李昌吉则急忙拜谢。
梁太后示意群臣退去,后又使了一个眼色给李昌吉,示意他朝会之后留下。
这下朝中就剩下李昌吉和梁太后了,二人相望片刻,果然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熟络了起来。
梁太后分外高兴的对李昌吉道“李将军,此番入得汴京,见汴京景致如何?汴京城是否真如书中所记,婉转纷呈,雕楼画壁?”
李昌吉则快意而答道“吾与柱石将军入宋,正遇春夏之交,正是柳荫纷飞时节,才盛旺动,人乃清丽,汴京铁塔高耸,城墙绿葱,蔚为生机一派。想我兴庆风尘,撕面而来,染垢而去,真难比拟。一个乃人间天上,一个乃凡尘俗下。”
梁太后赞叹道“果真是也,汴京之风烟,吾在书之中早已熟稔。想那繁华之地谁人不倾慕,谁人不念想。”梁太后仰面而叹,似有郁郁不得志之感,而后又对李昌吉道“既然李将军已见其实,心中可有大计!”
李昌吉微微淫邪笑曰“太后,汴京城繁华,人人想取,我夏国也不例外,我已经在慢慢调计,罗织干系,一切正朝着计划行事。不过现今还不能发兵。”
梁太后问曰“李将军此言或有他虑,可细说之!”
李昌吉解释道“前唐以来,天下三分(西夏,辽国,宋国),唯宋据之土最为富庶,中原之地,人人向往。虽然宋人战力不强,可是宋将皆善谋断。宋地富庶,余粮可撑十年二十年,我夏国若然不能速战速决,恐陷其要害,得不偿失!”
梁太后道“那以你之见,我大夏国想入主中原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李昌吉道“非也!宋人目前正在准备施政新法,新法之政,都想改变当今现况,挽救危局。然而以宋人的施政方针策略,我看也是必败也!”
梁太后问曰“宋人之新政若何,李将军何以见得其必败!”
李昌吉的道“宋人之策,对人乃仁,即不杀生,也不杀旧,那旧派势力必然设法阻挠,新法之步举步维艰已成定数!”
梁太后道“若是宋人变法能壮士断腕,一举将反对者清除,那其新法可成否?”
李昌吉回应曰“若是宋人真能下定决心革除旧族,也许可行!可是我在汴京城中搜集到的苏轼的新法策章,其中保留,维护了大量旧势力的律策,虽然名义上说是为了不伤及旧族利益,以免旧族聚力为反,但是自古变法哪有不损及旧人利益的。”
梁太后赞同道“是有这么个道理!”
“我在汴京城且看苏子之法,可谓是耗资巨万,即便宋人新法能够正常施行,我看也耗损大宋半分元气,到时候吾等起兵,岂不是手到擒来。”李昌吉得意的说道。
梁太后又问道“那此时吾等只需等待就可以了吗?”
李昌吉道“虽然等待亦可,但是做好起兵的准备才更为妥当。”
梁太后道“如何准备,李将军可有计议?”
李昌吉道“正如此前太后所料,青山王心有异向,在返夏途中乘机脱逃。下臣也是有意放他而去!”
梁太后面露微笑曰“哦,青山王还是逃脱了啊!那我肃清夏国之政敌,便是指日可待也!”
李昌吉高兴且道“是呀!青山王还是鲁莽了些,其脱身之后,要么前往汴京寻摸晏秋,从此消没成人间烟尘,要么勾兑西夏远族近族诸王,兴兵兴庆,到时候吾等只需略微计议一番便可轻松挫其兵势,让四方之力皆汇于王军。目前宋人之新法正在慢慢发酵成一个自损之法,我夏国几股势力也正交织,虽然奔我兴庆而来,不过也在太后的计议之中。只要时光正好,宋人的新法损益得当,再加上我夏国势力同向,攻取汴京就如探囊取物!”
梁太后道“那我等商议如何才能肃清夏国境内之敌。吾命你与青山王交际,事办的怎么样?”
李昌吉道“禀太后,我在宋国假意向青山王诉说我欲助他为帝的想法,其虽然未表深信,但是此意已然在其脑海里回荡,正如太后所料,是凡李姓男儿都想夏国复李,为此将不惜代价。青山王作为夏国皇族最近的一支,有此想法更比他人切。”
听到李昌吉说“李氏”一词,梁太后满脸疑问的打量着李昌吉说道“那你也姓李,不会和他们一样吧?”
李昌吉急忙向太后示好“太后放心,我李昌吉虽然姓李,但我心向梁,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专心于夏国(梁夏)。”
梁太后婉转语气满意的答道“这样最好,你且继续说!”
李昌吉接着道“我在晏府已经示意青山王先去北部族找乌拉额济王嵬名炽烈那里借兵,再去西疆莫王那里结盟,而后召集旧部,潜来兴庆攻打王城,我则假意投敌,诱其深入,这样便可将青山王所勾连的诸王一网打尽,那其所领的兵马将尽归我王军,到时候我王军正盛,再发兵攻宋,便似如鱼得水,探囊取物也!”
梁太后道“若此,则大事可成!”
李昌吉道“为确保万无一失,吾等还需要联络辽国,许之以利,诱其一同攻宋,这样宋国必无法分兵,其必亡!”
梁太后道“辽国能如此容易惑动吗?”
李昌吉道“万般皆靠一张嘴!只要我能入得临潢(辽国首都),必能说得耶律洪基攻宋。到时候可谓是两臂之力齐向汴京,宋人也不得不献出其繁华的帝京。”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