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7章 治国
李倓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二伯是宫里的忌讳没有人敢提,李倓不明白李隆基为什么突然就提起了他,他不知道李隆基的心思,因此也不敢盲目的接话。
又过了许久李隆基突然用沙哑的声音问李倓:“倓儿!你是不是也觉得祖父冷血无情?”
送命题来的太快了,李倓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管是肯定或者否定都不恰当。
李倓沉思了一下说道:“老话说舐犊情深,人心都是肉长的,二伯是祖父的孩子,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呢?但是祖父是父亲也是帝王,父亲是孩子的天,帝王却是天下万民的天,我理解祖父。”
李隆基听李倓说完已经干涸了多年的眼窝湿润了,两行老泪再也控制不住。
李隆基用悲痛的声音说道:“虎毒不食子!瑛儿是我的血脉!我如何忍心赐死他!但是我是帝王!为了皇权稳固,断了一些人的念想,我也是情非得已啊!”
李倓看了看老泪纵横的李隆基什么都没有说,因这事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劝,自古皇权更替几乎都是尸山血海,更何况李隆基亲身经历数次政变。
自古以来争储明面上是皇子斗,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群人抬着甚至逼着一个皇子争储,你不想当皇帝你下面的一群人也会逼着你做皇帝,因为只有你做了皇帝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权利。
玄武门之变从根上来说就是天策府的一群人和太子手下一群人争夺权利的结果。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傻,单单是他们兄弟二人,不可能做出手足相残之事。
权利之争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李隆基等情绪恢复了一些问道:“倓儿!我听力士说你不喜欢读书?”
李倓说道:“孙儿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已!”
李隆基一愣随口问道:“那你都读什么书?”
李倓说道:“孙儿喜欢读史书!”
李隆基有些好奇继续问道:“为何?”
李倓解释道:“太宗皇帝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孙儿喜欢读史书,至于四书五经不过是让人明理,孙儿既然已经明理,所以就没必要继续研读。
李隆基微微一愣,然后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你可有收获?”
李倓回道:“有!”
李隆基随口问道:“何种收获?说来听听!”
李倓回问道:“祖父是否可以具体点!面太广孙儿不好作答。”
“哈哈!”李隆基爽朗的笑声顿起。
“君王当如何治国?”
李倓微微一愣,没想到李隆基直接给自己放大招,治国可不小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李隆基看了看李倓的窘迫样笑了,准备换个话题,因为他也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他自己都没有完全弄明白。
就在他准备换话题的时候李倓说道:“治国之事如果细说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简单一点说治国策略也不过三策,霸道、王道和强道。”
李隆基问道:“何为霸道?”
李倓说道:“霸道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即通过严酷的律令和刑罚治国。但律令严苛很容易忽略事情本身缘由,长此以往必然激化矛盾最终导致王朝更替。
“何为王道?”
“王道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通过道德教化来驯服民众。但人心难测,有些人未必会听从规劝,进而作奸犯科,造成社会动荡。”
“说的不错,那该如何是好?”
“孙儿觉得应当两者结合互为填补。”
李隆基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确实有所获!只是朕从来没听说过治国策略还有强道一策。”
“强道主张强权和对外战争,通过掠夺“以他国之财富,滋养本国之臣民。将本国国内矛盾通过战争转移至他国。”
李隆基一听瞬间眼睛一亮说道:“这强道听着不错!”
随后李倓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李倓说道:“此道虽好!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度暴力掠夺很容易引起反抗,树敌过多容易被群而攻之,并且战争破坏力很大,即便战争胜利也是得不偿失,最主要的是战争一旦失利很容易王朝崩溃,强道很容易伤敌又伤己。”
李隆基顿了顿说道:“确实如此。”
接着李隆基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所言非虚,确实所获不少。”
李倓也微微一笑说道:“孙儿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要治理一国需要综合考虑,绝对不是孙儿的三言两语。”
李隆基似乎深有感触说道:“是啊!难啊!累呀!”
李倓看了看李隆基说道:“祖父!古人云:吏良,则法平政成,百姓所图不过衣食温饱,想长治久安,吏治才是重中之重。”
李隆基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朕何尝不是,但是忠良之臣凤毛麟角。”
李倓小心翼翼地说道:“良臣未必都是文人,满腹经纶未必都是治国良才,祖父选良臣无需仅限于文人。更何况大部分文人只会吟诗作对,夸夸其谈,于国于民毫无意义。”
李倓的话说到李隆基的心坎里了,李隆基忍不住赞道:“好!说的好!”
五峰山下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