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74章 钱家到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明,几个汉子把房子周围查看了一遍,倒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县衙的官差不会那么早过来,吃过早饭,几家人把隔壁秦家的院子也一并收拾了出来。
秦家的院子和周家的差不多,不同的是把周家后院的配置挪到了前院,只是进院门的前方多了一个葡萄棚,整个前院比周家要长上越多,也宽了不少,但后院也相对小了一些。
因为村尾距离村口有好长一段距离,都快赶上从村口到清河县城的距离了,未免等会儿官差来了赶不及,赵春兰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和罗阙、秦朝阳、周强生一起提前往村口赶,其他人则留在家里。
几人赶到不一会儿,官差也到了,领队的依旧是那个叫毛英的。
与其说是分地不如说是量地,整个村子如今也就他们这几户人家,那地却是几乎一眼望不到头。根据就近原则,每户按人头,每人十亩地,因为都是平地,分起来倒也快。
不出所料,早上她们刚分完地,下午未时刚过,官差又送了一批人过来。
这次分到东田村的有十五户人家,因为罗阙如今是这东田村的里正,他自然是要去接待的。
“小罗啊!当初我让你住村头你非要住村尾,你看如今有点事儿找你,让人跑这一来一回的通知你都去了两刻钟了!”毛英见到罗阙的第一眼就忍不住抱怨道。
小罗?自己跟他有那么熟吗?心里想是这么想,但嘴上罗阙只能连连赔着不是。
“行了,少来跟我打马虎眼,这是名册,你把这些人安排一下。我有点内急,先找个地方方便一下。”
毛英说着丢给罗阙一本册子,径自往王家走去,给罗阙那感觉,这可不要太熟门熟路。
呵呵,内急?只怕是那急吧!罗阙对毛英这样的人是不屑的,但越是这样的人,只怕越是不好得罪,尤其是他们根基不稳的情况下。
核对着名册,罗阙先把各家的物资发了。这次过来的都是流民,而且只有三户是迁刑,其他的都是徒刑。
这靖安国的流刑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徒刑。
服徒刑的人家要服徭役、苦役至少三年,不能离开州府。
服徒刑的人家刑满后,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屋地契才可以向朝廷申请落户,如今的房屋和田地只算是朝廷给他们的暂时安家之地。不过日后他们若是想原地落户也是有优惠政策的,只需缴纳房屋地契一半的费用即可。
至于迁刑,其实也就是户籍流迁,充作军户,不过人身是自由的,劳动所得除了缴纳相应的赋税,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房子和田地都是朝廷免费发放的,有通牒就可以出行。
就如赵春兰在下潭县原本就是落户,这对她而言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罢了。只是可惜了她原本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当。
罗阙他们脱了奴籍之后,原本在下潭县办理的户籍是军户,不过作为响应政策的移民,他们的户籍如今已是普通的农籍。
有罗阙这个内部人员在,赵春兰不用出门都能得到最新消息。
这次分到东田村的十五户人家里还真就有钱家!不过钱家属于徒刑,是要服徭役的,官府若是兴建水利或者修路什么的,他们必须无条件到位,就是分到的田也不属于他们。他们种出来的粮食除了留下一部分自己吃之外,其他是要上交朝廷的。
想到这,赵春兰还真是得感谢那姓钱的都统,要不然她也是那服徒刑的其中一员了。
“钱家房子分哪儿了?”
那一家子若是能不碰面,她还是想尽量不要碰面的好,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不然也不能分到这东田村来不是?就是她都还是托了罗阙打点的福才混了一个名额呢!
“村头第一家。”
“村头第一家?”原本正在擦洗门框的赵春兰,停下手里的活不可置信地问,“原本那毛英打算分给你的那一家?”
“嗯!”
“那砖瓦房不是移民才有的名额吗?”
“毛英分的。”
得,不用说赵春兰也知道是咋回事了。那毛英不过一个贪财好色,欺软怕硬之徒。
“喏!”
罗阙将一小块银子丢给赵春兰,“钱家给的!”
“乌烟瘴气!”赵春兰将银子又丢了回去。
见罗阙囧在那里,随即解释道:“没说你,这钱家的钱不要白不要,不过你最好还是留一手,可以把它归入村里的公中。”
“嗯,三年一调换,还有半年。”
赵春兰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只是有时候谁又说得准呢?要知道她那便宜好外祖父可是在下潭县的任上来回调动待了将近三十年!
这靖安国的官场怕就像是一滩子臭水沟!像李鸿皓那样的只怕没几个。
然赵春兰不知道的是,如今的靖安国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
这第二日,秦家和罗家的院子也清理出来了。
赵家的院子比其他三家都要大上许多,却也要破败许多,几家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将院子清理出来。
后面的院墙也重新夯好了,这夯墙的工具还是罗源和秦朝阳花了一早上的时间跑到远处的山林砍伐了树木当场做的,木工活虽然不咋滴,不过还在还算勉强能用。
各家将房屋收拾出来之后,便开始投入到田里的活计当中,其实这些荒芜的田地当初也都是良田来着,只不过因为战乱荒废了而已。
几家人,一人十亩,一共是一百二十亩,赵春兰光是看着就头皮发麻,这南沧国果然是地广人稀!就这一百二十亩还只是这东田村水田的冰山一角。这些地要是搁在下潭县得卖多少钱啊!
照赵春兰的意思,这户籍既然已经分给了各家,那各家还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得了,可是无论她怎么好说歹说,几家人都不同意,最后只得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们可以各过各的,但是第一年赵家的田地要由他们三家一起无偿地打理。
几家人如果一直混在一起可不太像回事,再说这几家人给她的回报已经远远大于她当初支付的价值,可若是不同意,只怕这“家”也分不成,赵春兰只能无奈的妥协。
风小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