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53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腾冲操着感觉稍有些不对味的北京话,问道:“请问这位小战士,您怎么称呼?”
“我叫钱守住,是43团3营1连2排2班的精确射手。”钱守住开心的回答。
本来他不愿意来,但是团长王松告诉他,被采访之后,你就出名了,总司令都会记住你,于是他就傻呵呵地来了。
腾冲觉得眼前的小战士很可爱,于是又问:“那你对英军之前的进攻有什么看法?”
“看——法?”钱守住疑惑了一下,马上说道:“跑的慢,就他这速度,要是换在我们训练场上,教官不得抽他几百鞭子,三天都不给他吃饭。亏他们长那么高的个子,那么壮的体格子,才背那点儿东西,跑得跟蜗牛似的。”最后总结:“白瞎了,啥也不是。”
腾冲哭笑不得,又觉得小战士的回答风趣幽默。于是又问:“你们训练时比他们跑的快是吗?”
“必须滴呀!”钱守住自豪地说:“我现在身上的战斗负重25公斤,行军的时候达到45公斤。”钱守住一脸不屑的表情:“我背着25公斤的东西,跑起来,至少要比他快三分之一。”
腾冲想象了一下自己背着25公斤的东西,能走多远,就不说跑了。
腾冲又分别采访了另外几名战士,得到了很多让他震惊的回答。
守在收音机旁的袁世凯等人,听了禁卫军战士的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深思之中。他们不明白,实在想不通,禁卫军是怎么训练的,不过还好,现在北京禁卫军和北洋常备军都各有600名(三个批次)军官在朝阳陆军讲武堂“留学”。两年后,见分晓。事实上,禁卫军并没有对这1200名大龄国内军事“留学生”区别对待,一切和禁卫军相同。
英军的炮击还在继续,43团、45团、41团,各自己防守的阵地上,橘红色的火焰就没有熄灭过,像娇艳的花朵,一层层的,在绽放,在奔腾,妖娆无比,此起彼伏,就像在万华镜里看到的,千变万化,绚烂的极致,却孕育着死亡,任何与它接触或沾染,都将灰飞烟灭。
隐藏在距离前沿阵地不远,不在阵地的正面,在侧后方,又相对非常安全的角落,三台电影机正在忠实地记录着阵地上的真实情况,以后播放的时候,虽然是没有声音的,但依然能真正反映出战争的残酷。
这种活动电影机最早就是1891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一种集照相机、胶片处理室、电影机三者的综合体,1902年8月初,李劲松来到朝阳时,带来了这个综合体的技术及生产许可。在戈辉的强烈要求下,加装了电机,使用11寸(35毫米,去掉了零头)的胶带,拍摄速度定为24格每秒,而不是原来的16格每秒,只要录影带足够长,就可以长时间拍摄。虽然还不能解决声音的问题,但是相信也不会等太久。1905年初,朝阳已经有了第一家电影院,播放有专人解说的无声电影,有点像有配音的皮影戏。
英军这次的炮火准备足足持续了四个小时,翻来覆去的炮火开始向禁卫军阵地后方延伸。这个变化立即被前沿观察哨察觉,并通知了团指挥部。
王松判断英国人要进攻了。
让王松没有想到的是,英国人几乎是踩着自己炮弹的炸点,冲了上来。
当哨子声响彻禁卫军阵地的时候,英军士兵已经冲进了43阵地前的200米以内了。英国人这次要正面突破,把43团的磐石村阵地作为主要突破方向,而45团的明溪村阵地和41团的夹山村阵地,只作为佯攻,牵制。英国人要中央突破,一锤定音。
43团的士兵,几乎是冲出防炮洞就开始射击。
fa-64,正接架设在防炮洞门,大体设定,直开炮。
fa-80几乎是拉出隐蔽所,就开始迅速设定诸元,然后开炮。
一直没有机会上场表现的fa-112式轻型榴弹炮,此时炮口也火光连闪,开始遮蔽射击,阻止更多的英军士兵冲上来。
200米不到的距离,几十秒就能冲上禁卫军的前沿阵地。大量的英军士兵,像潮水一样漫过禁卫军的坑道,向前猛插。
fa-67式手榴弹,被禁卫军士兵铺天盖地的扔出去。
fa-26式班用轻机枪,换上全新的200发弹链,也不用挑地方架设,直接端起来,扣下扳机不撒手,02寸口径子弹,几乎刚刚出膛就射进了英军士兵的身体,直接穿透,又冲进后面士兵的身体。强大的后坐力,推着禁卫军的机枪手不断的后退,一块石头绊倒了机枪手,子弹直接射向了天空。机枪手索性不起来,坐在地上换上新的弹链,端着机枪继续射击。
“出刺刀”,战场上的一线指挥官们,不约而同的吼出来同样三个字。
fa-1903式半自动步枪,有一把可拆卸的单面开刃,脊背厚实的剑形刺刀,必要的时候可以抽出来套在枪管上,此时,就是必要的时候,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了。
“杀——”所有的禁卫军战士,同时吼出了同一个字。
四个月的初级步兵养成训练,六个月的中级步兵养成训练,六个月的高级步兵养成训练。不论是哪一个阶段的训练,拼刺刀,都是必修科目。从镇妖峰军事基地,最早传下来的“拼刺九式”,到浓缩成今天的“三板斧”,第一式:来无影,去无踪,就强调一个字——快。第二式:像雾像雨又像风,强调两个字——多变。第三式:三生万物,不强调了,你自己琢磨,只要把对方捅死就行。
经历了镇妖峰军事训练基地,朝阳陆军讲武堂,从这两条标准化流水线上走出来的禁卫军战士和一线战场指挥官们,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吼声,同样的眼神,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狭路相逢勇者胜,刀锋入骨不得不战,逆水争雄不胜则亡。每名战士都知道,他们没有退路,禁卫军没有退路,朝阳没有退路,新成立的经济特区没有退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不是一句悲壮的口号,这是一条血路,一寸山河一寸血。禁卫军就是要用自己的鲜血,重新浇筑新的钢铁长城。
相较于身型高大的英军士兵,禁卫军战士大部分体形要矮小一些,但更灵活,想捅死对方的决心却是一样,哪怕是一命抵一命。加上剑形刺刀磨得异常锋利,可以轻松刺穿人体,再用力搅动一下,那种感觉,你细品……
被剑形军刺捅进身体,再被搅动一下的英军士兵,那种痛苦的感觉就不多说了,想象一下都会寒毛炸起。然而,比被剑形军刺捅进身体更惨的是,抱着你拉响手榴弹。本来已经重伤要死的禁卫军战士,共同的想法是拉一名英军士兵一起死。
同归于尽的爆炸此起彼伏,在各个战壕里上演。
手里的枪脱手了,直接抽出折叠工兵铲,单侧开刃,像锋利的砍刀,抡起来虎虎生风。砍在枪管上,火花四溅。还是那“三板斧”精神:来无影,去无踪,像雾像雨又像风,三生万物,只要弄死你就行。
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