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2章 浪潮席卷下的震撼与思索
1986年11月1日,杭城的银杏叶开始泛黄,街边店铺橱窗里已悄然换上了秋冬新品。沈知意坐在工作室二楼,望着楼下排起长队等待咨询的企业家,手中的钢笔在合同上流畅地签下名字。三个月前分发出去的《国内商业与岛国思维融合创新指南》,正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商业圈掀起的涟漪早已扩散到了千里之外。
苏记纺织厂的财务报表摆在她案头,最新数据显示净利润突破3500万。原本老旧的厂房如今焕然一新,自动化生产线昼夜不停地运转,仓库里等待发往海外的货物堆成小山。苏父在电话里的声音难掩激动:“知意,现在国外的订单都排到明年了!多亏了你,我们苏家的生意真正走出国门了!”
沈家的连锁商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新推出的会员积分体系让顾客粘性大增,改良后的店铺布局使坪效提升了近两倍。沈父的合作伙伴们纷纷登门取经,曾经门可罗雀的商会会议室,如今挤满了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的商人。
这股商业变革的浪潮很快越过钱塘江,传到了邻近的湘城。湘城的企业老板们起初还对杭城传来的消息将信将疑,直到有人亲眼看到苏记纺织厂的订单盛况,又打听到沈家商铺的火爆场面,才真正慌了神。
“同样都是小孩,凭什么别人的小孩这么有出息?再看看咱的小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湘城最大的丝绸厂老板王震在家族会议上拍着桌子发火,案头摆着辗转得来的《创新指南》复印件,纸张边缘已经起毛。他的儿子小王缩在角落,手里还攥着没藏好的游戏机手柄。
王震的抱怨在湘城商界引起强烈共鸣。茶馆里、酒桌上,老板们聚在一起唉声叹气。有人说:“听说那沈家丫头才12岁,就能给企业做规划,我们这些大人反倒像睁眼瞎。”还有人摇头感慨:“现在的小孩,一个个聪明得让人害怕,我们再不跟上,生意都要被他们抢光了。”
但也有眼光敏锐的人开始行动。湘城老字号酱菜铺的老板娘周淑芬,瞒着家人独自踏上了前往杭城的火车。她穿着朴素的蓝布衫,混在咨询的人群里,好不容易才见到沈知意。
“沈小姐,救救我们家的酱菜铺吧。”周淑芬握着沈知意的手,眼眶泛红,“我们家三代人守着这个铺子,可现在生意越来越差,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沈知意将她请到会客室,倒上一杯热茶:“周阿姨,您先说说具体情况。”
在周淑芬的讲述中,沈知意逐渐摸清了问题所在。酱菜铺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产品单一,包装简陋,完全跟不上市场变化。年轻人嫌口味老套,外地游客又觉得包装不便携带。
“您看这样行不行,”沈知意打开电脑,调出设计图,“首先改良包装,设计成小巧便携的礼盒装,印上湘城的山水图案;其次开发新口味,比如年轻人喜欢的麻辣味、酸甜味;最后和旅行社合作,把酱菜作为湘城特产推广。”
周淑芬听得入神,不时点头:“沈小姐,您说的这些,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消息在湘城传开,越来越多的老板放下架子,亲自来杭城求经。沈知意的工作室门口,时常能看到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与青涩的少年少女擦肩而过。企业家们排着队等待咨询,而沈知意和团队则像不知疲倦的陀螺,为每一个企业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湘城的震动很快辐射到周边城市。各地商会纷纷发来邀请,请沈知意去做讲座。在一场千人商业论坛上,沈知意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各地企业的成功案例。
“商业的本质是创新,年龄从不是限制。”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我们学习先进思维,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台下,许多企业家若有所思地记着笔记。而在观众席的角落里,几个少年偷偷溜了进来,他们是湘城老板们的孩子,原本被禁止来这种场合。此刻,他们望着台上闪闪发光的沈知意,眼中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散会后,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拦住沈知意:“沈小姐,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意,更改变了我们对下一代的看法。或许,我们真该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沈知意笑了笑,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她知道,这场由思维碰撞引发的商业变革,正在改变的不仅仅是账本上的数字,更是一个时代的商业认知。而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少年力量,正在悄然崛起,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商业传奇。
穿越神探夏洛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