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第27章 家中的震撼与启迪(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7章 家中的震撼与启迪

1987年8月14日下午,杭城的街道被晒得发烫,蝉鸣在梧桐树上扯着嗓子喧闹。工作室的玻璃门被推开,二十几个学生拎着印有工作室logo的帆布包鱼贯而出,包里装着工资、奖金,还有那三本承载着知识的书籍和崭新的收音机。

林悦攥着装有现金的信封,手心微微出汗。她特意绕了远路,在百货商店买了一块蓝白格子布料——母亲念叨了很久想做件新衬衫,却总舍不得花钱。当她推开家门时,正在灶台前忙碌的母亲转过身,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怎么回来这么晚?”

“妈,您看!”林悦将信封和布料放在桌上,小心翼翼抽出一沓钞票,“这是我在沈知意工作室打工赚的钱,工资1500元,奖金2800元,还有福利!”母亲的手突然僵在半空,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布满老茧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钞票:“这么多?你没骗妈?”

“当然是真的!”林悦兴奋地打开收音机,里面正巧传来“十万个为什么”的节目,“而且我在那里学到好多商业知识,沈知意姐姐教我们怎么分析市场,怎么设计营销方案”母亲抹了把眼角,把布料紧紧抱在怀里:“好孩子,咱家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陈昊回到家时,父亲正在院子里修理自行车。他默默将收音机放在父亲手边,又掏出工资信封。父亲粗糙的手掌握着崭新的收音机,喉结上下滚动:“这得花不少钱吧?”“不用花钱,是工作室发的福利。”陈昊蹲下帮父亲递工具,“爸,我现在知道怎么做财务报表了,还能给您的小卖部算账,以后进货就不会亏本了。”父亲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儿子,夕阳的余晖里,他眼角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几分。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在杭城的街巷里传开。家长们围在沈家老宅前,看着进进出出的学生,眼神里满是惊叹与羡慕。“听说老林家闺女一个月挣了四千多?”“可不是,比我半年工资都多!”人群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张姨站在门口,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嘛,我们知意不仅带着孩子们赚钱,还教他们本事。”她想起前几天沈知意说的话:“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而这些孩子就是未来的价值创造者。”

当晚,沈知意的工作室灯火通明。她正在和苏睛、沈宁分析新收集的市场数据,突然接到王叔叔的电话。这位经营玩具厂的老板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知意啊,我家小子回来就念叨商业思维,还说要给厂里设计新玩具!你快教教我,这孩子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

沈知意握着听筒笑了:“王叔叔,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比书本上更深刻。您不妨听听他的想法,说不定会有惊喜。”挂断电话,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思考的火种。”

与此同时,湘城的王震坐在书房里,看着儿子交上来的丝绸厂改良方案,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方案里提到的“用户体验升级”“产品差异化设计”,全是儿子在工作室学到的内容。“爸,我们可以把丝绸和动漫结合,开发年轻人喜欢的周边产品。”儿子的话在耳边回响,他突然意识到,那些曾被他忽视的“小孩子的想法”,或许正是企业突破瓶颈的关键。

深夜,沈知意站在窗前,望着杭城的万家灯火。她知道,这场由暑假工引发的震动,远不止是金钱的收获。当孩子们带着商业思维回到家庭,当家长们开始重新审视“学习”的定义,改变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而她要做的,就是继续搭建这座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穿越神探夏洛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王安回到了1980年···生活不易,也要放弃前世的浮华,赶山打猎,虽危险艰辛,却自由幸福!!!
木辛三土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姜远出车祸而死,重生归来要让奸夫淫妇付出代价,也要将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狠狠踩在脚下,看我股市搅风云。
佚名
渣前夫来求和?本宫已是皇后!
渣前夫来求和?本宫已是皇后!
今天的婚礼,她等了足足六年,没有等来夫君的温柔怜惜。却等来夫君当着她的面,与别的女子洞房!她拿出二人的婚书,“良缘永结”四个字,格外刺眼。随着一声清脆的撕裂声,婚书被她撕得粉碎。果断和他和离离开王府。
佚名
她见青山
她见青山
【男主果断出击男二痛失所爱】温家大小姐温黎在和相恋多年的男友订婚宴当天,无故缺席,远渡大西洋。因为一场婚礼,人间蒸发的温黎再回南城,和对方的表哥周淮青搅在一起。斑驳的真相浮于水面,众人眼中金字塔顶尖的
奶盖不加糖
谁言人族无大帝?我出现后诸天颤抖
谁言人族无大帝?我出现后诸天颤抖
为了守护家园,百位人族大帝挺身而出,一同前往神秘莫测的天渊,誓要镇压那肆虐的异域魔患。时光匆匆,仿佛过了无数个纪元,天地间突然风云变幻,时间长河都在为之颤抖,而那遗落在天渊的百件神兵,也在悲鸣中诉说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