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第112章 文武双全!(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12章 文武双全!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看着萧然,这些是李世民这个封建帝王无法想象的。

李世民自认做不到这些。

这一点李世民承认。

“这些朕确实做不到,自愧不如。”李世民也坦然承认。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陛下也不能这样做。”萧然也知道,这些如果在大唐搞,肯定要出事。

不适合这个时代。

“文采如何?”李世民不甘心,继续问。

萧然微微沉吟,而后目光诚恳地看向李世民,说道:“他对诗词歌赋,可谓信手拈来。”

“在华夏那无数文人之中,有他这般才气的,不是没有,可那些人,却没有他身上独有的帝王气魄和胸襟。”

“而有帝王气魄之人,又往往缺乏他那样的才气。”

“”他的诗词,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豪迈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既能展现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又能蕴含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每一首诗,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时代的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那种独特的魅力,绝无仅有。”

李世民自认自己的文采也不错,也是饱读诗书的人。

萧然这样说,给李世民搞不自信了。

“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般帝王气象,又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般细腻情怀的。”

“陛下当年在虎牢关之战,既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诗里,既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兵家决断,又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诗人柔情。”

“他的诗词里没有陛下《帝京篇》中"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的帝王孤高,反而处处可见"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苍生情怀。”

“这种将帝王气魄与百姓视角熔于一炉的笔法,或许正是千年后那个时代的印记吧。”

李世民能感觉到萧然眼神中的崇拜和敬仰,但李世民还是不死心,“作为一个乱世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军事应该不能差了吧!”

军事方面同样是李世民的优势,李世民也有自信。

萧然笑着说道:“我不懂军事这些,但是听其他人谈论过。”

“论及军事才能,他同样堪称卓越,他就像一位布局天下的弈者,每一步落子都暗藏玄机,出人意料却又精准无比。”

“在华夏漫长的战争史上,用兵如神者不乏其人,可鲜有人能像他一样,将军事与政治、民心完美融合。”

“那些善于用兵之人,往往只专注于战术的运用,却忽略了战争背后的人民力量。”

“而他却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他带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军队,能做到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陛下你觉得大唐的军队能做到吗?”

李世民摇摇头,“做不到有这样的军队,这军纪确实严明。”

“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战斗力应该很强吧!”李世民继续问道。

“陛下应该不太理解一千多年后的武器,那种武器差距,很大”

“怎么说呢”萧然思索怎么比喻让李世民明白差距。

“周武王伐纣时,八百诸侯会孟津,靠的是青铜戈矛与战车,而大唐的玄甲军已装备明光铠与横刀,这中间的差距,便如千年后我们和敌人的武器差距。”

李世民震惊不已,“差距如此大吗?”

“或许更大,一千多年后的武器,和现在的区别太大了,我怎么说陛下都无法理解,以后陛下就知道。”

“他用一次不可能取胜的战役,打服了对手,让其他对手不敢小瞧我们,那一次之后我们的地面军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听到这些李世民也觉得解气,“好,好了不得。”

现在李世民算是知道了,文采,军事这些,都不比自己差。

算是服气了!

不去纠结这个问题了。

泼墨煮茶pual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末世女王:无限囤货虐渣
末世女王:无限囤货虐渣
云清歌重生末世前三月,激活父母遗留的猎神异能,空间囤货、无限回蓝。撕白莲、踩渣男、斩虫灾、破极寒,十重天灾中杀出血路。这一世,她不仅要手刃仇敌,更要在尸骸遍地的废墟里,揭开父母失踪的惊天真相。
骸骨咏叹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现代人凌川穿越成大周王朝的一名边关小卒,凭一己之力为民族铸骨凝魂,打造沙场雄甲,刀锋所指,战旗所至,便是自认噩梦的开始!
青岳
绝世狂医
绝世狂医
身为玄龙门传人的苏逸从乡下来到城里报恩,寻找名花,以古法碾压武道强者,以医术冠绝通天。万花丛中过,只取万紫一点红。
苏小火
你都被武校开除了,还能成战神?
你都被武校开除了,还能成战神?
(高武+热血+挨打就变强+逗比)穿越高武世界,因为别人陷害而被开除出学校无法参加武考。却觉醒金手指,挨打就能变强。行了行了,别打了,你是在给我按摩吗?为何妖兽惨叫连连。这些小可爱,能不能不咬了,你除了
锻刀铁匠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年代感+拼搏岁月+伟大母爱+渔村赶海+发家致富+温馨家常+可爱青梅】上一世,生活的苦难接连不断,一座又一座大山,压断了宋海建家里的一根根脊骨:父亲早逝,母亲在风雨飘零的六零年代撑起这个家;一场台风的
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