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战败,孙权献妹
“所以,还是得打啊!”
老实说,尽管孙权和刘备的这封联名信非常狂妄,但姜耀心中并没有任何生气。
因为,他早就为这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姜耀虽然并非能掐会算,但他知道历史的发展,早就为这场流传千古的水战,做了充分的准备。
什么?姜耀已经改变了历史,未必会发生赤壁之战?
确实如此。但是,姜耀完全可以创造条件,让这场战争发生啊!
为将者的目标之一,不就是将敌人拉到自己预设的战场上,然后打败敌人吗?
姜耀无论是宣称天策主力西去,还是写这封信让孙权和刘备将吃在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为的都是这一战。
至于说,造船的木头,必须阴干两年才能用,短时间内造不出来足够的战船?
姜耀有办法。
其一,就是众所周知的,采购现成的阴干好的木材。
其二,购买现成的旧渔船。拆旧船的船板,建造天策军的新式战船。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直接用新鲜木材建造。
的确,要造坚固耐用的船只,必须用阴干两年以上的木材。但是,何必一定要造那么坚固耐用的战船呢?
新鲜木材造的船质量不好,用个两三年、三四年后就会散架,但却并不是完全不能造船。
比如,蒙古人为了征扶桑,曾经命高丽在九个月内造战船九百艘。高丽哪来的那么多阴干好的木材?还不是建出来了?
再比如,至正二十一年八月,陈友谅被朱元璋水师追杀得连都城江州都丢了,被迫逃往武昌,水师主力几乎损失殆尽。结果,一年多以后,在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他就率领一支前无古人的巨大船队,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了。陈友谅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阴干好的木材啊!就是强行用新鲜木材强建的!
虽然这两场战争的结果,是蒙古人的战船太不坚固,被“神风”轻易摧毁。陈友谅的战船,在鄱阳湖水战中,也因为船只不够坚固吃了亏,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现在姜耀的战船有龙骨技术,而孙刘联军的水师没有。
两相抵消之下,完全可以说,姜耀和孙刘联军船只的坚固程度是差不多的。
另外,虽然姜耀造出来的楼船,因为太过高大,难以隐蔽。但是,那些中小船只就完全没问题了。
姜耀给这些中小船只涂上了芦苇颜色,并且隐藏在苇草荡中,避免被东吴的秘谍发现。
这其实是,大隋灭南陈的“故智”了。当时,南陈深恐大隋南下,密切监视隋军的战船情况。大隋就是靠这一招,隐瞒了大量的船只,达到了隐藏实力出其不意的效果。
没办法,对于姜耀来说,脑海中各种后世的经典战例实在太多了。随便拿出一个效仿,都能称得上惊才绝艳。
不管怎么说吧,姜耀既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打一场,怎么可能?
不打这一仗,那些准备不就白费了吗?
不打这一仗,又怎能将刘备、孙权这两个枭雄打个心服口服?
当即,姜耀命令连发。
其一,二十日后,十七万曹军粮草消耗殆尽,长沙开始向曹军供应军粮,每三日进行一次补给,每次补给三日之粮。
其二,八万天策野战军主力出关。
这八万野战军,包括从西方调来的两万阿姆河水师。战船可以往芦苇荡里面一藏,神不知鬼不觉。人要吃喝拉撒,需要大量的补给。在襄阳附近就不好保密了。
所以,天策军的水军,现在才刚刚出关。
其三,调集凉州、司州、并州三州,荆州南阳郡、南郡共八万府兵,调集凉州两万仆从军,向长江一线集结。
府兵制是非常适合侵略和扩张的制度,性价比极高,大唐正是因为府兵制而雄霸四海。
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久了,地主豪强兼并府兵的土地。府兵们没了土地,谁还肯给朝廷卖命?府兵制自然瓦解。
在系统奖励的,有百分百忠诚的军士支持下,天策军的吏制非常清明,均田制实行的非常彻底,府兵制自然也就非常牢固,动员效率极高。
如今的天策军,不但能轻松拿出八万府兵,而且地方还有足够的守卫部队。
不管怎么说吧,一个月后,天策水陆大军十八万众,在长江一线集结。
然后,姜耀一声令下,两万水军延长江由西向东进发,寻求和孙刘联军水军的决战。
孙刘联军水师此时已经合兵一处,当然不能避而不战了——长江通道一通,曹军恢复补给,再和姜耀合兵一处。这近四十万大军,他们如何能挡?所以,对他们来说,唯一的取胜策略,就是消灭天策水师,再度控制长江。
于是乎,两军都有意决战,天策水师从西向东航行,孙刘水师从东向西航行,相遇于赤壁。
兜兜转转,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的赤壁之战,终于打响。
天策军vs孙刘联军!
……
……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八,赤壁。
孙权立于吴军最大楼船的第五层甲板上,极目远眺。
他的眼前,是天策军庞大的水师舰队,如乌云般密布江面。
他紧皱眉头,忧虑之情溢于言表:“这便是天策军的水师么?果然如探子所报,规模宏大,不可小觑。”
周瑜微微躬身,沉声分析道:“据斥候回报,天策军战船近千艘,水军人数约在一万五千至两万二千之间。臣估计,他们的战船,用的并非是阴干了两年的木材,而是新鲜木材。”
孙权疑惑道:“新鲜木材造的船只并不坚固不说,而且只能用三四年。姜耀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造一批只能用三四年的船只……难道说,他神机妙算,刚从刘表手中得到半个南郡,就预料到今天这场大战?这说不通吧?”
周瑜道:“也许,是姜耀先造了这批战舰,才促成了今日这场决战?”
孙权眉头紧锁:“公瑾兄的意思是,姜耀早已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胜券在握?”
“战争的准备,姜耀肯定是做好了。胜券在握?起码姜耀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么……”周瑜轻笑一声,自信满满道:“即便姜耀真有如此算计,他也未必能赢得这场水战。毕竟,他乃北方人,对水战并不熟悉。而我东吴水师,才是这长江上的霸主。”
渊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