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36章 “不过尔尔”
“砰!”
赵大义端起一支燧发枪,朝着前方二十多米外的一块木板稍稍瞄了瞄,随即便扣动了扳机。
“啪!”
在火药爆破力的推动下,一颗铅弹以肉眼未及的速度飞出,巨大的动能瞬间穿透了木板,落在了后面的旷野中。
“这火枪是你们自己造的?”赵大义走到木板处,手指扣了扣那个破洞,确定已是完全穿透。
嗯,是一杆好枪!
“这火枪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由我们制造出来的。”罗振辉从他手中将火枪接了过来,从一个挎包里掏出火药和铅弹,开始时重新装填。
“嗯?”赵大义不解地看着他。
什么叫不完全意义上的制造?
是你们造的,就是你们造的。
不是你们造的,那就是你们从外面采买回来的。
“这支火枪最初是由壕镜的葡萄牙人生产制造出来的。”罗振辉从旁边的一名民兵手中接过通条,塞入枪管将火药和铅弹压实了,“不过,我们将其买回来后,又加以进行改造和优化,使得这种火枪更易操作,威力也更大。有效射程,最远可达一百多米。”
“去拿一块薄铁皮过来,放置在木靶前面。”他转头朝一名民兵吩咐道。
“也就是说,你们目前尚不能自己制造火枪?”赵大义撇了撇嘴。
“嗯,至少这个时候还不能。”罗振辉笑着说道:“但是,随着工匠数量的增多和设备工具的逐步完备,我们认为最晚在明年就能造出第一批火枪,而且性能更加优越。即使威力更为巨大的火炮,我们自信也能在明年可以铸造出来。”
“是吗?”赵大义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你在南澳岛登船的时候,可见识到我们那艘‘破浪号’的威武雄姿?”罗振辉见那名民兵已经将一块薄铁皮放置在木靶前,然后跑到一边,挥手示意可以开枪射击。
“……见识了。”赵大义脸上顿时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若是那艘大船再多装备一些火炮,绝对可以横行整个大明海域。不过,你们好像只有这么一艘大船,是不是太……太”
“太过弱小?”罗振辉将火枪端了起来,对准前方覆盖了一块薄铁皮的标靶。
“砰!”
罗振辉扣动了扳机,标靶前的薄铁皮被击中后,弹了起来,随后便滚落在地。
“打穿了!”一名民兵跑了过去,将地上的薄铁皮捡了起来,看了看,然后大声地喊道。
“嗯,三十米可穿甲!”罗振辉点了点头,“这要是对上大明军中的锁子甲或者棉甲,那岂不是更能轻易穿透!”
“赵大义,你说,我们连‘破浪号’这样的大船都能建造出来,区区火枪和火炮,又能难得倒我们吗?目前,限制我们发展壮大的最大因素,就是时间和人口。要知道,在四年前,我们仅仅只有五十多人,一条大船,以及一座简陋的木寨。”
“如今,我们的人口已经增长到近三千人,大小堡寨七八座,各类工坊十余个,更有远洋大船四艘,年入白银数十万两。而且,随着葡萄牙人加入到我们的移民运输活动中,我们的人口将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迎来一波高速增长期。”
“假以时日,待我们海上力量逐步增长到一定规模,别说护持你们南澳岛数百余众的安全,就算跟郑芝龙正面硬刚,那也是等闲之事。”
“这边陆地广阔,土地肥沃,物藏极丰,而且外无强敌所胁,内无凶蛮生番所迫,目之所及尽可占之,可谓安身立命的天选之地。所以,你此番回到南澳岛,便可将这里情形如数告知你们岛上的部众,可安心与我们合作,为后人子孙谋一个百年富贵。”
“罗统领,诚如你所说,这里是一块天赐之地,安身之所。但是,此地距离我大明也确实太远了点,茫茫海路,万里波涛,往返之间,非数月时间不可。要是说服部众兄弟将妇孺家小尽数托庇于此,恐怕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不瞒你说,初到贵地之时,我等皆以为到了天涯海角,世界的尽头。这要是把家小安置于此,恐怕就是生离死别,极难相见了。”
“你的意思是,你们不打算将家小避居于启明岛了?”罗振辉闻言,不由蹙起了眉头。
这帮海盗,若是不将他们的家小转移到启明岛,我们如何放心对他们施以更大的投资?
半年前,盘踞在南澳岛上的海盗们送信给孟胜新,表示同意双方之间的合作。
不过,他们要求穿越众这边先行提供部分火器和生活物资,以便他们能提升一下南澳岛据点的防御能力和生活条件。
最好,还能施以他们些许银两,用于安抚海盗们的“军心”。
当移民船队在返回启明岛的途中,于南澳岛稍事停驻一日,给海盗们提供了二十余杆火绳枪和数桶火药,以及若干粮食、布帛等物资。
至于银两,只有寥寥三百两。
双方还再次约定,南澳岛帮着穿越众“招揽”各类工匠和艺人,以及青壮移民、年轻妇人,而穿越众则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生活物资和银两补贴。
也就是说,两方并未就此确立互为统属的关系,只是基于“人口交易”而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毕竟,大家彼此之间谁也不了解,哪里敢投入全部的筹码与对方。
稍有不慎,就赔个底儿掉。
而这个名唤赵大义的海盗,乃是南澳岛目前头领徐文昊的大舅哥,受命乘船来到启明岛,探一探穿越众的实力到底如何。
要是能倚之为靠山,托庇于他们的羽翼之下,那么不妨姿态就放低点,可以考虑投附于他们,从而保全南澳岛数百口子的性命。
可要是对方空口套白狼,仅凭嘴上说得漂亮,口惠而实不至的话,那没说的,直接跟他们一拍两散,各走一方。
到时候,南澳岛再想办法去寻其他可作为倚靠的势力,继续苟延残喘。
赵大义来到启明岛已有三个多月,对始兴堡、广丰堡以及周边十余处移民屯殖点和投附印第安部落走了个遍,基本上对穿越众的基本盘有了一定的了解。
以他的眼光看来,穿越众的实力委实不咋样。
最致命的硬伤就是,他们的人口太少。
加上此次移民的到来,他们所掌握的人口才堪堪超过两千人,而且其中的两成多的人口是当地的土人。
就凭这点人,哪里能庇护南澳岛的安全。
想当年,颜大当家带领诸多头目落脚东番岛(今台湾岛)时,仅一年多时间,便从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同时,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还组织渔民在海上捕鱼、猎户于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使得东番岛未过多久,便能基本实现自给,一派兴旺的大好局面。
待郑芝龙接手后,更是大张旗鼓地开发建设东番,几年时间,便陆续招揽福建乡民数万之众,成就他海上之霸业。
说实话,要不是郑芝龙这厮贪图朝廷富贵,一意招安请纳,带着所有部众前往大陆,就以东番岛上的兴旺局面,割据自立,登位称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哪里像启明岛这般,不仅人丁稀少,而且还地处偏远,如何能快速坐大成势?
这位罗统领还自夸他们在短短四年时间,便聚起了这番声势,还妄图在未来要与郑芝龙分庭抗礼!
好伐,出于一个客人的礼貌,我还真的不好笑话你们。
不过尔尔!
罢了,待回去后,将此间的情形告知岛上的大头领和诸位兄弟们,这启明岛上的势力,看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但要倚之为靠山,怕是实力还不够。
以后,双方之间可以就“人口交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但要彼此进一步加深关系,甚至绑在一起,那还是算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