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53章 认贡?
7月12日,经过数日的“人货交易”,最终有962人被塞到两艘大船之中。
而皮岛上的东江镇也接收了三千五百石稻米、二十支西洋铳、一门红夷大炮。
穿越众获得了宝贵的人口,东江镇则拿到了急需的粮食,还甩出去近千个包袱。
这对双方来说,似乎都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待最后一批辽民登船后,“破浪号”和“开远号”丝毫不做恋栈,立时升帆起锚,借助着微弱的海风便朝东南方驶去,须臾间,便只留下两道淡淡的帆影。
“沈太爷,咱们回去吧!”毛有杰(即耿仲明)见沈世魁仍在凝目望着那两艘远去的大船怔怔出神,遂轻声提醒道。
“哦……”沈世魁转过头来,看着他,脸上一副古怪的神情,“你说这些番商在海外能坐大吗?”
“管他能不能坐大,咱们得赶紧回去,好将那些粮食分了。要不然,可就让那刘氏兄弟都给吞下来!”毛有杰晒然一笑,一脸无谓地说道:“即使,这些人到了海外能坐大,难不成还会跑来我大明竞逐天下?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就退化成海外番人异族,成为孤魂野鬼之辈。”
“我觉得这些人一点都不简单。”沈世魁挥挥手,示意几名兵士摇动船桨,朝皮岛划去,“他们行事甚有章法,言语间也颇有见地,对我们大明局势的看法,更是深远而透彻。呵呵,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对我东江镇居然极为看重,说咱们是左右大明危亡之关键所在!”
“他们这般拍我们东江镇的马屁,多半是存了以后来此走私市易的心思。”毛有杰笑着说道:“这南来北往的商人,哪个不晓得我们皮岛乃是北方最大的市易之所在?想要北货,不论是皮毛,还是人参,亦或鹿茸、木材,没有我们东江镇,谁能拿得到这些东西?”
“他们未必是在拍我们东江镇的马屁。”沈世魁摇摇头说道:“而且,他们似乎对我们皮岛所出的皮毛和野参并不怎么感兴趣。此前,我以一百张上等貂皮和三张熊皮想换他们的火炮,人家表现得一点都不在意。”
“或许,他们所拓之地也产皮毛,故而,不怎么稀罕咱们的皮子。”毛有杰不以为意地回道:“如此这般,也并未值得我们高看他们一眼。”
“你怕是不知道吧,前些日,跟他们攀谈当今时局,那些人却多有惊人之语。“沈世魁说道:“他们对我大明未来的前景很是不看好,说要不了多久,山陕地区的流民暴乱就会逐渐坐大,并最终蔓延至整个北方,动摇我大明朝廷的根基。”
“若是,我大明未能有效应对,始终扑灭不了流民暴乱的话,很有可能会葬送两百余年的大明江山。到了那个时候,辽东建奴便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进而席卷整个神州大陆。而我们东江镇要是未有能力从侧后威胁建奴,人家就会倾巢而出,捡了这个天大的便宜。”
“嗤,瞎扯吧!”毛有杰嗤笑一声,“就凭山陕地区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能动摇我大明根基?我可是听闻,三边总督杨大人已经平定了数路流民暴乱,所领官兵几乎未经太大阵仗,便尽溃贼军,如砍瓜切菜般轻松。”
“再者,建奴在辽东能屡败我大明官军,甚至也能杀至河北、京畿一带,跃马扬威一番,但就以靼虏这点人口妄想席卷我神州大陆,怕是痴心妄想吧!还真当他们蒙靼附体,能再次入主中原?”
“你可莫要小瞧了建奴!”沈世魁瞥了一眼毛有时,淡淡地说道:“当年,老奴起兵的时候,谁能想到他们能就此坐大,使得我大明接连不断的丧师失地,以至于目前仅凭关宁防线苦苦支撑。若是关内流民久叛不平,焉知不会如建奴一样乘势而起,继而毁了我大明根基。”
“沈太爷,我大明当不至于此吧?”毛有杰愕然地看着他。
“大明这般情形,谁说得清楚呢!”沈世魁叹了一口气,“两年前,咱们大帅(毛文龙)不该死呀!”
“……”毛有杰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
“你们谁知道东江镇最后到底是怎么败亡的?”
看着远处已逐渐成为一个小黑点的皮岛,魏应滨收回目光,转头朝几名穿越众轻声问道。
“这谁知道呀!”陈瑞苦笑着说道:“咱们又不是研究明史的专家学者,哪里晓得东江镇是如何败亡的?我琢磨着吧,还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吧。你瞧瞧,就咱们接触的那几位东江镇军将,看着就不像正经军人,不是一副匪相,就是一副商人市侩样子,想来也不是专心抗奴的人。”
“皮岛距离朝鲜王国这么近,我猜应是建奴跟朝鲜勾结一起,联合将皮岛给夺占了,从而瓦解了整个东江镇。”刘国强想了想,说道:“毕竟,这个时候,朝鲜好像还有一支像模像样的水师舰队,虽然不能远洋作战,但配合建奴攻袭近在咫尺的皮岛,还是绰绰有余。”
“东江镇的覆灭会不会是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三个汉奸给出卖的?”韩剑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也有可能。孔有德这家伙好像在山东搞了一出登莱之乱,然后裹挟大量火器投了后金,才让建奴具备了强大的攻坚能力。”刘国强接口说道:“估计,孔有德也带去了不少舟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建奴的水上力量。”
“哎,听那个沈世魁说,登莱巡抚孙元化在搞西式火器部队,还请了不少葡萄牙人充当火器教官。”陈瑞突然想到了什么,“孙元化的老师是徐光启,他们好像都对欧洲各种科学理论和技术比较感兴趣。”
“你们说,我们后面可不可以拿着一些更为系统和更为先进的知识跟他搭上关系,在登莱设一个窗口。嗯,顺便提醒他一下,要防着一点孔有德等原东江镇军将,避免兵变的发生。”
“怎么跟他搭上关系?”韩剑说道:“人家可是大明巡抚、一地的父母官,位高权重,如何会让咱们攀上关系?你没瞧见,孟教官他们在广州几年时间,也就跟番禺县的几个芝麻小官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至于更高一层的广州府,甚至连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我们可以自称海外一个藩国,准备向大明朝觐,认为宗主国。”陈瑞不甘地说道:“这样的话,我们甚至能跟大明朝廷直接建立联系,获得一个官方的沟通往来渠道。”
“啊,向大明称臣纳贡?”韩剑闻言,顿时愕然地看着他,“我们需要向一个腐朽而没落的王朝屈膝称臣?”
“那又有什么?”陈瑞满不在乎地说道:“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咱们又不是真的要向大明磕头当孙子!要知道,这个时期,想要上赶着朝贡天朝上国的番邦小国多着呢。我记得日本还发生了两拨使者为向大明朝贡,而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事情。”
“日本争贡,那是为了跑来大明占便宜,想要获得勘合贸易权利。”
“对呀,咱们现在不就是想要在大明有一个合法的渠道嘛。”陈瑞越说越觉得自己的主意甚是合理,“要是我们以一个海外藩国的名义来大明,不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贸易,招揽移民。听说,大明对藩属国的勘合贸易要免不少税的,甚至还有赏赐。”
“既然如此,咱们不如试一试。万一真的获得大明的认可,对我们在大陆所进行的各项事务绝对有促进提升作用。甚至,我们以后造出了火炮和火枪,可以有限度地对它进行支援,从而延缓这个王朝的覆灭时间。……你们觉得呢?”
几人听了,互相看了看,皆默然不语。
“哎,你们该不会真的因为要向大明称臣纳贡而抹不开面子吧。”陈瑞不由急了,“咱们这叫事急从权,或者叫韬光养晦。在未有真正强大的实力之前,暂时伏低做小也不是不可以的……”
“话虽如此,但是吧,稍微一琢磨,就有问题了。”刘国强笑着说道:“以后,咱们建国了,而且还逐步发展壮大了,对这段历史该如何记录呢?”
“历史该怎么记录,就怎么记录呗。”陈瑞说道:“哪个国家初立之时,能一帆风顺地成就大国基业?多多少少都要历经各种坎坷和险阻,甚至不乏极尽屈辱之事。像后世美帝,连自家的总统府都被烧过呢!就是咱们那个时候,不还有90年代三大耻嘛!一时的忍辱负重,换来百年的的辉煌大业,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不过,就我们现在这般情形,人不过万,地不过百里,哪有资格来给大明当一个孝子贤孙!”
“那都不是事!大明的众多藩属之列,属于小国寡民的简直不要太多。像琉球、苏禄之类的,人口也不过十数万,地盘也是巴掌大一点。再说了,来大明朝贡,咱们国家有多大,实力又如何,还不是由着咱们自己来说。”
“这个时候,正好是大明内忧外患之际,你们说,要是突然来一个外藩小国赶着来上贡,大明君臣是不是就会感到特别惊喜,特别欣慰?这简直就是天降祥瑞的福兆,说不定崇祯皇帝高兴之余,直接给咱们大笔的赏赐!”
“哈哈……”众人听的有趣,皆不由大笑起来。
“好了,好了,关于以后是否要给大明上贡的事,待返回启明岛后,放到全体大会上讨论吧。”魏应滨笑着摆了摆手,“现在都各自回到岗位上,好生操纵船只,让我们以最快速度赶往临海堡。要知道,咱们这两艘船上可是超载了不少移民,可千万不能中途出点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