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72章 新洲华夏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有限接纳印第安人为“正式居民”的决议还是被简单多数通过了。
凡是能说一点简单的汉话并日常交流沟通无障碍的印第安人,在通过政府考核后,便可落籍入户,成为启明岛治下之民。
然后,根据民政事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从事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享受应有的待遇和福利。
按照要求,归化的印第安人在落籍时,必须拥有正式的华夏姓名,方能录入籍册。
鉴于岛上的印第安人根本没有姓氏,穿越众将对他们予以“赐名”,以百家姓为据,给他们一一落名登记。
当然,印第安人成了落籍之民,那就需要履行各项“法定”的义务。
比如,接受政府的“编户齐民”。
比如,需要缴纳赋税、承担徭役。
比如,接受政府征召,保卫家园。
另外,为了塑造民族共性,铸就民族国家概念,各个族裔的专属标签和文化将会被刻意的淡化。
启明岛治下之民,不论是来自大明,还是原属西班牙,乃至印第安原住民,都要强调是属于一个共同的群体,拥有共同的利益。
即,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语言,同一个国家。
其实,民族也好,国家也罢,甚至创造出来的宗教,从它们诞生起,就是为了团结特定人群、一起合作而构建出来的“想象的共同体”。
那么,启明岛所构建的“想象的共同体”又将是何种形式存在呢?
此前,就有不少穿越众提出以现有的人口和掌握的资源,建立一个“法人实体”,不论是现如今西方盛行的殖民公司,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总得有一个正式的名号。
要不然,该以何种面目与外人打交道,又该以何种形式凝聚所统辖的数千子民的人心?
驻广州的孟胜新和钟明辉是以新洲大陆贸易商行的名义,跟当地官员和商人,以及澳门的葡萄牙人打交道。
移民和贸易船队在跟西班牙走私商人佩德罗交易过程中,则是不清不楚的东方海盗身份。
在管理治下数千居民时,穿越众又是以启明岛决策委员会的机构来颁布和实施各项发展计划的。
李显清说要构筑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那么,我们这个“共同体”是不是就要有一个称号?
“确实如此。”罗振辉与李显清相视一笑,然后开口说道:“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人口规模超过六千人(含归附的印第安人),这点实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放在整个北美西海岸地区,也是属于仅次于西班牙人的强大势力,倒也该有一个响亮而正式的名号了。”
“我们决策委员会也收到不少有关名号的建议,有的说叫北美华夏,有的说我们在神州大陆的东方,干脆叫东方华夏,甚至还有的人给起了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叫什么环太平洋华夏帝国。呵呵,这是准备要将整个太平洋地区全都囊括进来吗?”
“其实,我们委员会也就名号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并且也得了一个名字。负责广丰堡事务的李良提议,我们所据的大陆,相较于大明和欧洲大陆而言,无疑算是一个新大陆,而且此前我们在大明招揽移民的时候,也是声称前往新洲大陆垦殖。”
“既如此,我们不如就叫新洲华夏这个名字,简称新华。这个‘新’字,也代表着我们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新世界,开辟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家园,建立一个以新华夏民族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所以,我们未来所建立的国家就叫新洲华夏共和国,我们的人民就是新洲华夏人!”
——
“哟,那以后我们就是新华人了!”
两名半大孩子把手中的文告宣读完毕后,便将其张贴在始兴堡中心广场的公告栏上,随即仰着一张涨红的小脸,径直朝下一个宣讲公告亭走去。
一群居民立即涌了过去,好奇地围在公告栏前,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半天。
有数名经过两年识字班培训的居民伸手指着公告,一字一句地轻轻诵读,遇到不识的字,便挠挠头,直接挑了过去,继续往下看。
好在我华夏文字皆为表意文字,可望文生义,也可通过残缺段落推敲和联想整篇行文之意,倒也让几个经过简单扫盲的汉子大致读懂了几份文告的意思。
“这新华人跟启明岛人有啥区别?”有人听了,不由笑着说道:“是不是咱们就要成立新朝了?”
“想什么呢?”才读到一半的汉字转头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咱们这个新洲华夏可不像是大明朝那种,建立一家一姓的王朝。按照委员会颁布的政令来看,咱们这里是要施行共和,要大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新社会。”
“啥叫共和?大同又是一个啥玩意?”有人好奇地问道:“……还有,所有人都平等,这咋可能咧!”
“共和呀?……”那人闻言,顿时神情一滞,吭哧了半天,才憋出了话语,“……共和,就是大家伙共同的事情,咱们所有人都要参与到国家的政事当中。……呃,我们这里以后就没有皇帝了,能管事的都是由我们老百姓共同推举出来的。”
“咋可能嘞?”围观的人群纷纷露出怀疑的神情。
这天底下,国家大事哪里轮得着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来参与!
更甚者,上头管事的人还由我们百姓来推举?
这怕不是失心疯了吧?
既如此,那我们可不可以也拉拢一些相熟的人,将我给推举出来,弄一个小官来当当?
“哎哎哎……,你们也都别想歪了!”有稍稍了解启明岛治政管理模式的人开口说道:“你们莫要以为随便一个人都能被推举出来成为管事之人。”
“那可是有严格的遴选条件的,最起码你得读过书,能识文断字吧。哦,还要懂民政舆情,更要带着百姓一起搞民生、谋发展。……说白了,就一句话,你得有本事、有能力,才有资格被推举为民政管事的官员。”
“还有,这人人平等,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待遇地位,更不是说大家伙都没个上下秩序。……委员会的公告里可是说得明明白白,我们所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高贵低贱。……嗯,就像戏文里唱的那般,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话怕是嘴上说说吧……”有人小声地嘀咕道。
几千年了,历朝历代都何曾有人真的会将“王子”和“庶民”划上一个等号!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岂能说变就变了,还让咱们小老百姓跟达官贵人一样的地位,想想就觉得不可能。
这官府呀,只要不随意糟践我们百姓,让我们吃饱饭、穿暖衣,有一间能遮风避雨的屋子居住,那就是天大的仁政。
呃,有皇帝在位的话,那就是千古的圣君。
总得看来,岛上的委员老爷们和各级管事还是比较“勤政爱民”的,对我们这些新来的移民都不错。
虽然,每日做的活计很辛苦,做完地里的,还要承担各种各样的“杂役”,建房、修路、伐木、烧荒、基肥……,一年到头,几乎就没停歇的时候。
到了冬闲时节,还要冒着凛冽寒风,在户外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
不过,这饭食和衣物却从未短过他们的。
不仅每天吃三顿饱饭,还有鱼、肉之类的荤腥,着实没有亏待过移民们的口腹。
还别说,许多早来的移民经过几年的将养,不仅身子骨变得结实了,而且面色一个个也都红润起来,跟刚刚抵达启明岛时所呈现出的一副骨瘦如柴模样截然不同。
试问,这样的官府,哪个百姓不拥戴!
至于,这些“老爷们”是建立一个王朝也罢,成立那个捞什子共和政府也好,我们小老百姓的自当竭力支持。
嗯,只要让我们百姓过好日子,咋整都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