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01章 王政兴再次来访(二)
“大人,草民斗胆问一句,如今县里,除了种地和在官府工地上干活,百姓们还有其他营生可做吗?”
他没有直接给建议,而是反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将话题引向‘就业’这个核心。
“其他营生?”王政兴一愣,随即明白过来:
“灾后百废待兴,除了伺候田地,就是修桥补路、加固河堤这些官府组织的活计。至于其他的手艺工人?城里倒是有一些,但也大多没什么活干。”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杨九狼放下酒碗:
“光靠种地和官府的工程,养不活这么多人,也撑不起县里的局面。
要想让县里真正活过来,让百姓手里有钱花,市面重新繁荣,就得广开门路,让大家有更多的活计可做。”
“广开门路?”王政兴皱起眉头,“你的意思是鼓励经商?或者兴办作坊?”
“算是吧。”杨九狼点了点头,“草民觉得,可以称之为‘兴手工业’。”
他选择了一个相对中性,听起来更偏向“实业”而非纯粹“商业”的词。
“兴手工业?”王政兴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露出明显的迟疑和不赞同:
“杨族长,你可知我朝历来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手工业、商业,皆被视为末业。若是大兴手工业,岂不是本末倒置?”
“再者,”他继续说道,语气加重:
“如今正是要恢复农桑的关键时候。若是鼓励百姓去做工、开作坊,谁还愿意去种地?田地本就因水灾损毁严重,若再无人耕种,那才是动摇国本的大祸。”
他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劳动力从农业流向工商业,确实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粮食生产。
“而且,工匠商人,逐利而动,心思活络,难以管束。若是形成气候,怕会扰乱地方,甚至与官府争利。”王政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社会稳定问题。
他点出了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普遍不信任感,认为他们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大人所虑,句句在理。”杨九狼放下酒碗,不紧不慢地说道:
“以农为本,国之根基,此乃千古不易之理,草民绝无轻贱农业之意。”
他先是肯定了王政兴的立场,表示理解,缓和了对立情绪。
“但是,”他话锋一转,“大人有没有想过,‘本’与‘末’,并非水火不容,有时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哦?此话怎讲?”王政兴来了兴趣。
“大人请想,”杨九狼继续他的论述:
“农民种出粮食、棉麻,若无手工业者将其加工成布匹、衣物、器具,这些东西如何流转?价值如何体现?农民辛苦一年,除了糊口,拿什么去换盐巴、铁器、或者改善生活?”
这是最基础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理论。
农业提供原料,手工业加工增值,商业促进流通,三者缺一不可。
“手工业发展了,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养活工匠,需要更多的棉、麻、木材、矿石作为原料。这难道不是反过来促进了农业和矿业的发展吗?”
“至于担心无人种地”杨九狼笑了笑:
“大人多虑了。手工业赚了钱,可以购买更好的农具,改良田地,比如兴修水利,积攒更好的肥料,提高种地的效率。
如此一来,或许用更少的人,就能种出比以前更多的粮食。省下来的人手,正好可以去从事手工业,岂不是两全其美?”
闻言,王政兴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不得不承认,这番话虽然听着有些离经叛道,挑战了他固有的“农本商末”观念,但仔细琢磨,却又似乎蕴含着几分朴素的道理。
一零零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