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第157章 老太后上吊了?(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57章 老太后上吊了?

太后带着许多人走了,谢元霜赶紧起身,请寿康宫的姑姑带她去寻棠宝。

停在门口,两人轻轻叩门,得到小棠宝的允许才慢慢打开房门。

甫一进门,就见小家伙儿下巴颏抵在桌案上,眉眼耷拉,睫毛上还挂着水汽,加上那副哀伤模样,活像个被雨淋湿的小狗。

那姑姑也是心疼棠宝,下意识地瘪了瘪嘴,“谢姑娘进去吧,奴婢去给小郡主准备些糕点,再煮上一份羊乳。”

小棠宝住进寿康宫当日,太后见她实在太瘦,当即就命人买了只奶羊回来。

原本太后还想偷偷弄头牛给棠宝吃,奈何耕牛不能随意宰杀,小家伙儿跟皇帝又闹得太凶了,她怕给棠宝招来祸事,便作罢了。

谢元霜关上房门,轻手轻脚走到小家伙儿身旁,既心疼也好奇,“棠宝在做什么呢?”

小家伙儿转了转眸子,脸一歪,一侧脸啪叽枕在了桌案上,可给谢元霜吓了一跳……

“小祖宗呦,您是一点儿都不心疼自己个儿的脸哈,快叫姨姨看看,摔青没有?”

小家伙儿挑了挑眉,极力遏制住强烈的分享欲,抿着小嘴巴淡淡摇头:“没关系,棠宝就系把欧阳馆主罚棠宝的‘弟子规’给抄完啦。”

谢元霜:“??”

!!!∑(〃)───!!?

抄完了?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抄完了?不是说弘文馆的律条有三百多字吗?

“嗯……那棠宝想给姨姨看看你抄的律条吗?”

“不想!”

小家伙儿拒绝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谢元霜眉头微皱,看奶团子的小表情……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

哎呀~

她想那么多干嘛呀,棠宝又不是普通孩子,画符画得都那么好,区区几笔字,对她来说有何难的?

这么一想,谢元霜便对那份律条没兴趣了。

想到小家伙儿在马车上说她要画好多好多符箓,谢元霜拿了把椅子,在奶团子身旁坐下:“姨姨不看律条了,姨姨陪棠宝画符好不好?”

“好呀!”小棠宝乖巧点头,立马拿来黄纸和朱砂,开始画符。

像那种平安符、辟邪符,用不了多少功德,最受寻常人喜欢,他们拿着也用处最大,就是画起来太耗时了。

棠宝决定先画些她自己用的真言符和反弹符,这样着急时比掐诀更快。

再画些通灵符,等过几日搞钱时,专门拿来吓唬人用。

都画得差不多了,她就拼命画平安符,画好多好多平安符,等着哪日拿出去换银子!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有谢元霜帮着折符箓,小家伙儿效率特别高,越画越有劲儿,越画越精神。

临近夜半,寿康宫里的宫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的,却全都不肯去休息。

见小殿下学习学得辛苦,她们时不时地进去给她通通风,换换火炉,亦或是给她添茶倒水,送些夜宵甜点。

整个寿康宫无人议论皇帝死活,一颗心全都扑在了小棠宝身上。

将心比心,照顾棠宝的宫人们,也无一例外的,全都收到了小棠宝赠送的平安符。

寿康宫内人心暖若阳春,一片其乐融融;而皇宫其他各处却风雨如晦,人心惶惶。

……

从宗人府回来的第三日夜里,昏迷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梁帝,对外界的刺激终于有了反应。

听到窗外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哭诉的“呜咽”风声,一直昏迷不醒的云行序,眉头开始一抖一抖的。

“水……”

大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制作淞沪会战,全网玩家泪崩了
开局制作淞沪会战,全网玩家泪崩了
2099年,华夏网友早已忘记抗战血泪史。游戏制作人赵奇穿越而来,激活游戏开发者系统,于华夏国际游戏展上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淞沪战场,引爆全网。淞沪会战:30万将士血染黄浦江,玩家亲历‘东方绞肉机’,才知
三鹿天下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逛窑子惹到了程咬金的公子,强抢民女抢到了高阳公主。好不容易被禁足了半年,安分守己,没成想却暗地里憋了个超级必杀。被小人激怒,明显是个棒槌的陈迎新热血上头,一手掀开了李二亲笔写下的皇榜。这一下倒好,整个
梦幻诗人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侯府想吃绝户,女将铿锵打烂他狗头
她,大将军之女,江南第一富商之外孙女,一生富贵荣华。可一朝父母战死沙场,她却要被皇帝胡乱指给了日薄西山的国公府。“能许你平妻之位,已是极大的恩惠了,就不要妄想和我的菁儿争什么高低。”这指婚本就是委屈求
金水
求生:从破草屋开始抵御天灾
求生:从破草屋开始抵御天灾
【全民求生】【天灾】【建造避难所】【囤物资】【种田发育】全民穿越到求生之界,林一凡一觉醒来,便叫自己在四面漏风且脆弱不堪的破草屋里,而各种天灾即将到来。暴雨水灾、严寒雪灾、高温干旱、野兽袭击还有血月临
水漾胭脂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
【年代感+拼搏岁月+伟大母爱+渔村赶海+发家致富+温馨家常+可爱青梅】上一世,生活的苦难接连不断,一座又一座大山,压断了宋海建家里的一根根脊骨:父亲早逝,母亲在风雨飘零的六零年代撑起这个家;一场台风的
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