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7章 跨平台对话
不再让年轻公务员只看书、背法规,而是让他们直接走进村庄,看一套制度怎么从争吵中生出来、从失败里站起来、从一次又一次修补中长出未来。
陈鹏飞答应了。
但加了一句话:“不要来指导,请来体验。”
项目启动后,第一批二十位青年学员住进马驿村,每天参加共议会,每周提交“制度体验报告”。
其中一位叫邓凯的年轻人,在体验第五天的笔记里写下:
“以前我以为治理是制定规则,现在我知道,治理是陪着别人把规矩活出来。”
“我们不是来告诉农民要什么制度,而是来听他们如何决定制度。”
“而最好的制度,不是大家都说好,而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哪块不满意,还能提出来。”
这个笔记最后,被陈鹏飞亲自转发到平台首页。
他附上一句评语:
“我们不是在教治理,是在活出治理。”
蜂窝制度,从此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制度不只是行为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载体。
这是一种底层发生、自我生成、持续演化的社会能量,正在田地里、村口、共议桌上,一寸一寸,把那根从来被看不见的“治理神经”,拉回每个人的手中。
而陈家村,还只是起点。初十,陈家村的雪还没化,县农业局的车就开进了村。
这一次,不是下乡调研,也不是慰问走访,而是正式带来一个消息——
“市里决定推行农产品电商试点,陈家村是首选试点村之一。”
消息一出,整个村子炸了锅。
“咱村也能上网卖东西了?”
“蜂蜜、罐头、干果,还有咱山上的药材,是不是都能卖到外省去?”
更有眼尖的年轻人激动得直跳:“我在城里打工那阵子,见人家卖农产品一晚上赚几十万,那可是啥都不用种,光靠直播带货!咱有货、有制度、有工分分账,谁还能比咱干得明白?”
陈鹏飞没说话,只点了点头,然后一句话定调:
“这个机会,是对咱村三年制度的检验,也是咱村的第一场——对外打脸战。”
……
五天内,陈家村成立了“蜂窝货品专班”。
蜂蜜、香菇罐头、枣泥糕、野山药干、银杏叶茶……产品线列了满满一墙,全部按制度路径挂账,追溯到生产点、劳工班、贴签人。
张玉英带人做品质复核,吴凡牵头建直播间。
第一天试播,点进来三十多人,第二天涨到五百,第五天,平台后台忽然推来一条通知:
“陈家村蜂窝商品体系——进入全市优选频道。”
后台系统点赞数、评论数飙升。
评论区炸开锅:
“原来农村也能这么干净利落地卖货?”
“这分账表都能挂上墙,买得放心!”
“主播居然不是美女小鲜肉,是村民本人?太真实了!”
最猛的一条评论直接冲上热榜:“我就问一句——咱们县里那几个年年收补贴的示范村,看见没?人家靠的是规矩,不是宣传。”
……
第一个月,陈家村蜂窝电商收入破了二十万。
这是个啥概念?是去年整个村小型集体项目一年的营收总和!
更关键的是,这一笔笔订单,全部依制度入账。
系统一公开,不少村干部瞪大眼睛:
“这、这都能这么干?!”
“我们村搞电商好几年,一到分钱就撕破脸,人家倒好——直接用制度划分、责任卡签字、过程留痕,居然连怨言都没几句?”
更有人酸酸地问:“那制度万一出了问题咋办?你们这又不是企业法务,有法可依?”
张浩当场把蜂窝平台挂账截图甩了出去:
【失败机制已备案、历史争议有记录、最新制度版本号为31,已通过共议会第二轮复核】
“我们不靠盖章靠共识,不靠法务靠修复。”
“我们制度哪怕错一百次,也能改回来,但你们的制度连一次错的勇气都不敢有!”
现场哗然。
这是装的第一波逼。
……
第二波打脸,来得更直接。
市里另一个“示范村”——柳塘村,原本被认为是农村治理样板,结果这次也推了电商试点。
子曰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