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88章 村档案集合
……
这一年年末,全市政务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
《陈家村凭什么能贷款?——一种基于制度的信用范式正在崛起》
文章里这样写道:
“陈家村靠的不是扶贫,不是补贴,也不是关系。他们靠的是三年如一日,把每一笔制度运行过程贴在墙上,敢让每个人翻旧账、挑错账、质疑账。”
“蜂窝制度不是一套软件,而是一种态度:规则不是命令,而是共识;信用不是凭空,而是行为;权力不是上头,而是身边。”
而文章的结尾,用了陈鹏飞的一句话作收:
“我们从来不怕被看见,我们怕的是没人愿意看见。”
就在这篇文章发布的第二天,全国多个平台来函:
“是否允许复制陈家村蜂窝制度模型?”
陈鹏飞坐在祠堂灯下,望着桌上厚厚一叠邀请函,只说了一句: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别人复制咱的村,而是让他们知道——规矩,也能换钱。”
除夕刚过,陈家村的祠堂里,灯火通明。
这一次,不是议账,不是直播,也不是送审材料,而是一场特别的会议——“蜂窝制度区域复制推进大会”。
参会的不光有本村人,还有来自十几个村的支书、小组长、年轻代表,甚至还有两位市里派来的“制度专员”。
陈鹏飞站在最前头,身后挂着一面印着“蜂窝复制·001批启动点”字样的横幅。
“今天这会,不是陈家村开给自己人看的,”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有力,“是咱把三年制度做法,原样端出来,告诉各位:谁愿意学,咱就无保留地教;谁想抄,咱就把每张制度卡、每次议事录像、每个失败档案,全给你们带走。”
话音落,现场掌声不断。
台下有人激动地站起来:“陈书记,你说句实话,这制度真能赚到钱?”
张浩笑着接话:“你这问题跟三年前我们村问陈鹏飞的一模一样。他当时怎么说的?”
“说规矩不能当饭吃,但有了规矩,饭一定吃得稳。”
众人一听,全都笑了。
陈鹏飞摆摆手:“咱说具体点,今天有三个包,谁想干,先拿走。”
“第一个,是‘制度基础图谱’包,里头有蜂窝制度从启动到成熟的全过程,涉及四十二项议事模板、三十个流程节点、九套失败备案格式。”
“第二个,是‘制度信用运营’包,含融资谈判文本、信联合作协议、村民签字模板,以及制度信用积分换贷操作细则。”
“第三个,是‘蜂窝对接通用版本’包,主要是你们以后怎么对接镇政府、县里农业局、乡村振兴办、地方财政,怎么形成一个‘制度说话比人说话好使’的逻辑。”
这些包一发,现场安静了三秒,然后立刻沸腾。
有的代表当场发誓:“回去我就把村里的账贴出来,谁不贴,我第一个问他凭啥不贴!”
也有人低声嘀咕:“我们村怕是贴不起来,账都在小组长那兜里揣着,哪敢公开?”
张玉英冷笑:“账不敢贴的村,不配谈共治。”
话虽狠,但没人反驳。
……
会议结束后,陈鹏飞没走,而是把几个年轻村代表单独留下。
他知道,制度真正的未来,不在今天开会的人,而在这些二十出头的村娃手里。
他盯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
“你们是下一代蜂窝讲述人。”
“别人给你们规矩,是让你们守着它;但你们要给自己规矩,是为了以后不求人。”
“如果你们不说,外人就会把你们走的路,改成他们嘴里的成功模板,拿去贴牌,再来教你怎么做村子。”
“你们不写,就永远没你们的名字。”
年轻人听得眼圈发红。
有个男孩喊:“我不怕被抄,但我想让别人知道,这个制度是我们村最先试出来的!”
陈鹏飞点头:“很好,下一步,我们要试‘制度确权’。”
……
子曰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