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夜骨瓷白

第44章 暗香浮动月黄昏(1/3)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4章 暗香浮动月黄昏

幽莲隔水寒意生,月影非关天上明。

心湖澄澈映真意,一点灵犀破禁城。

石室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

那股无形的斥力如同实质,冰冷坚硬,横亘在他们与静心莲蕊之间。

沈青临指尖残留的寒意尚未完全散去,提醒着他刚才的徒劳无功。

阮白釉的视线紧紧锁在那本摊开的古籍上,指尖轻轻划过那行模糊的注解。

“以心映月,以诚动灵……”

她低声重复,清冷的嗓音在寂静的石室中回荡,带着一丝困惑。

这八个字,犹如一道玄奥的符咒,充满了古老的智慧,却也布满了迷雾。

“月……现在是白天。”

沈青临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抬头望向石阶入口透进来的天光。

那光线明亮,温暖,与此地的阴寒格格不入。

根本没有月亮。

“古人所说的月,未必单指天上的月亮。”

阮白釉抬起头,目光在水池、莲花以及沈青临的脸上流转。

她的思维总是能跳出常规的框架。

“月,可以代表阴、代表静、代表纯净,甚至代表某种精神力量的映照。”

沈青临顺着她的思路思索。

“映照……用什么映照?用心?”

他看向那池幽蓝的水。

水面平静无波,清澈见底,隐约可见池底那层极细的银沙。

光线投入水中,折射出迷离的光晕,莲花静静悬浮其中,仿佛独立于这个世界。

“水本身就是一种镜子。”

阮白釉轻声道。

“古人常以水喻心,心如止水,才能映照万物。”

沈青临的心头仿佛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

心如止水……映照……

“‘以心映月’,难道是说,要让我们的心境平静下来,像这池水一样,然后去感受或者‘映照’某种与‘月’相关的力量?”

这个解释似乎有了一点方向,但仍然模糊。

那“月”的力量又是什么?

是莲花本身散发的力量?还是这水池蕴含的能量?

阮白釉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水池边,蹲下身,更仔细地观察着池水与莲花。

她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池壁岩石,感受着那细微的震动,仿佛在倾听这古老水池的低语。

“秉月华而生,聚水灵而成……”

她再次念起古籍的描述。

“月华,是月光的精华。水灵,是水的精魂。”

“这朵莲花,是月光与水灵的凝聚体。”

沈青临走到她身边,视线同样落在莲花上。

那花苞闭合处流转的深邃光泽,此刻看来,更像是内敛的精华,而非单纯的色彩。

“所以,守护它的力量,也源于月华与水灵?”

“很有可能。”

阮白釉点头。

“那股斥力冰冷,符合水的特性。而它的纯净与隔绝感,或许就来自于‘月华’。”

“那‘以诚动灵’呢?”

沈青临追问。

“如果‘灵’指的是水灵,那‘诚’又是什么?诚心诚意?”

“诚,或许不仅仅是态度上的真诚。”

阮白釉站起身,目光变得深邃。

“它可能指的是我们的‘意图’。”

“意图?”

“我们为什么要取这朵静心莲蕊?”

阮白釉看着沈青临。

“古籍说,‘非有缘者,不可轻取’。这说明它是有灵性的,会选择靠近它的人。”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除骨瓷的诅咒,是为了救人,是为了探寻真相。”

沈青临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并非贪婪,而是责任,是不得不为之的行动。

“这或许就是我们的‘诚’。”

阮白釉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我们需要将这份‘诚意’,这份纯粹的、不为私利的意图,传递给守护莲花的水灵。”

“怎么传递?”

壹嘢督鸠呱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好一个情深似海
好一个情深似海
隐婚两年,一向带她不薄的丈夫突然跪在她的脚下求她离婚,说他的女下属怀了他的种,她说:“好,我成全你们就是。”简宁隐婚两年见过自己丈夫的次数五根手指头足以数过来,离婚那天在民政局,他是左手离婚证右手结婚
念念生花
不死杀帝
不死杀帝
自微末中崛起,于绝望中涅盘。少年身怀绝世妖鼎,炼雷霆圣体,修时空道法,镇群雄,屠邪魔,斩神灵,君临万域!
佚名
重生后,暗恋大佬成了粘人精
重生后,暗恋大佬成了粘人精
前世,她仰慕了竹马一辈子,结果,上辈子被竹马一家吃干抹净,甚至还被他们害得惨烈而死!再睁眼,她发现自己重生了。这一世,她发现自己和那个前世默默喜欢着她的男人牵手了?而且,感觉还不错,原来这个人上辈子就
佚名
大明:从奴仆到千古一帝
大明:从奴仆到千古一帝
朱英受到牵连,被打入教坊司,成为一名杂役!没想到真实身份竟然是朱元璋死去八年的皇长孙朱雄英!雄鹰衔玉,燕子难飞!日月山河,四海臣服!……你说朱允炆……什么建文帝……废长孙而已!你说朱棣……什么永乐大帝
借箭十万
娶了美女总裁后,我的人生开挂了
娶了美女总裁后,我的人生开挂了
距离婚礼日子还有十天,未婚妻在这个时候向我提出退婚!“你是个好人,可是我不想和你继续走下去了,他回来了,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未婚妻这样跟我说,三年爱情长跑,终于要修成正果,我既期待又兴奋,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