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64章 了解院内人员
易传宗轻轻拍了拍李秀芝的肩膀,轻声安慰道:“秀芝姐,你别想得太多,咱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只要易中海两口子是真心实意对咱们好,咱们自然也会真心相待。
时间久了,他们肯定能感受到咱们的诚意。再说了,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相互扶持着,这日子才能过得安稳舒坦。”
李秀芝微微点头,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嗯,你说得对,传宗。等明天呀,我给易婶送一盒点心过去,往后咱们两家就得多来多往。”
易传宗接着说道:“你看啊!我上面已经没有老人了,你那边奶奶年纪大了,还得照顾下面一群弟弟妹妹,孩子多,也顾不上你。以后要是有易婶帮衬着,咱们也能轻松点。”
李秀芝心中暗自思忖,不愧是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传宗,两人想法竟如此一致。易中海作为中级技工,那可是技术大拿,挣的钱不少,又不乱花钱。
虽说自己和传宗并不缺钱,但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要是易中海想让她和传宗给他养老,那他就得实实在在地拿出些好处来。
再说了,外面那些邻居、徒弟,哪有和他同姓,又跟他有几分相似的传宗亲近呢?
以后再有个孩子,整天爷爷奶奶地喊着,他不对自己一家亲近,又能对谁亲近呢?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秀芝虽在农村长大,却也跟着长辈见过一些世面。她深知在农村,那些没有儿女的人家,即便积攒再多东西,最后也往往会被旁人“吃绝户”,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俗语,而是残酷的现实。
易传宗心里暗自琢磨,易中海此人,想必当年对原主的母亲金瑜萌生出了情愫。他心中对她有情,却又自卑怯懦,面对家族里老人家的安排,竟连一丝反抗都没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嫁给了老大易中江。
易传宗是从一些信件里推测出这些过往的。据说兄弟四人中,老大易中江虽身体欠佳,但长相极为出众,且聪慧过人。
虽说是身体不好,实则是身形瘦弱、面容白净,深受父母疼爱,自小便被送去新学堂读书,也正因如此,他和原主母亲有诸多话题可聊。
易中海是家中最小的,父母对他自然也颇为待见,然而在那个年代,传统观念认为应由老大养老,所以家中资源大多都倾斜给了老大,供他上学,轮到下面几个孩子时,便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好在易中海同样聪慧,老大上学归来后,会将所学传授给三个弟弟,易中海学习能力极强,学得很好。
可即便如此,易传宗还是有些看不上易中海的处事方式。当初既然对原主母亲有情,却又轻易放弃。
后来到了京城,他也找了老伴,两人日子过得似乎也还不错。
但在易传宗看来,就像《情满四合院》剧情里呈现的那样,易中海对他老婆并不太好,总是把她当作保姆使唤。
而且,易中海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养孩子的打算。在那个五六十年代,战争留下了众多孤儿,还有因干旱逃难而来、父母双亡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收养几个孩子并非难事。
可易中海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在原剧中,他最多也就认了贾东旭和秦淮茹的孩子棒梗为干孙子,还是秦淮茹设计让他认下的。
易传宗想到这,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实在难以理解易中海的行为,家里亲人都已不在,自己又没有生育能力,换作一般家庭,怎么都会收养几个孩子,尤其是收养个男孩来传宗接代。
可易中海呢?在剧情里直至去世,都未曾收养一个姓易的孩子。即便被迫认了棒梗为干孙子,他坐拥钱财和房产,到最后都给了秦淮茹,却从未要求棒梗让其后代中有一个姓易。
以他的精明,只要提出来,秦淮茹肯定会答应,可易中海自始至终都没这样想过,也从未有领养姓易孩子的打算。
他明明有能力收养几个孩子,却始终不为所动。这背后,恐怕不单单是易中海个人意愿的问题,在剧情里,易中海的媳妇好几次提出收养孩子,都被易中海拒绝了。
李秀芝见易传宗陷入沉思,轻轻碰了碰他,说道:“传宗,你在想啥呢?是不是也在琢磨易中海的事儿?我觉得,咱们跟他来往,还是得留个心眼儿。
虽说他现在对咱们还不错,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以后会咋样呢?他现在没孩子所以对咱们好,万一以后有了孩子呢?”
易传宗回过神来,看着李秀芝,认真地说道:“秀芝姐,你说得对。咱们谁都不能全指望,还得靠自己把日子过好。易中海就算再好,技术再高超,咱们也不差呀!
你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我呢?级别也不低,光我的工资就能赶上他好几个人,再加上你的工资,光是你那份,咱们俩都花不完。
何况我除去日常买书之类的开销,还有其他稿费收入,咱们并不缺钱。这个年代,咱们想着和他处好关系,也就是在这院子里能多些照应。
但这其中的分寸,确实得好好把握,秀芝姐,平常我不在家,你在家时间多,这事儿主要还得靠你拿捏。”
李秀芝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明天给易婶送点心的时候,我就跟她好好唠唠家常,顺便打探打探这院子里其他人的情况,以后打交道心里也能有个数。”
易传宗听秀芝说完,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秀芝姐,你明天带上盒点心,再把我给易中海配的草药拿过去,让他用来泡脚。
他平时总说手脚有些不舒服,这草药对缓解疲劳、疏通经络很有效果,他肯定会喜欢的。
点心显得咱这礼有档次,而泡脚的药材又实用。这样搭配,既不会显得咱们太刻意交好,又能表达咱们的心意,不失礼数。
你看他们两口子,对咱们那可是实打实、毫无保留的疼爱,真心想让咱们融入这个院子,咱们可不能辜负了这份情谊,以真心换真心才是最好的。”
李秀芝眼睛一亮,拍手说道:“这个主意好,传宗!那泡脚的药包确实是个贴心的物件。
行,就这么定了。明天我送东西过去的时候,跟易婶好好唠唠,看看能不能多了解一些咱院里其他人的情况。说不定还能从她嘴里挖出这个院里的不少趣事呢?”
易传宗转过身,神情严肃地对李秀芝说道:“秀芝姐,后院的龙老太太,咱们尽量少和她接触,这人可不简单。”
李秀芝一脸疑惑,问道:“怎么了?那个老太太看着确实不像是一般的老太太。传宗,你快说说,大家都说她是五保户呢。”
易传宗点点头,说道:“是五保户没错,我来了之后特意查了查她的卷宗,她可不是一般人。她的五保户身份是王主任给办的,而且这人交际广泛,人脉很广。所以啊,咱们尽量不要和她打交道。”
李秀芝越发好奇:“人脉广怎么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易传宗觉得得跟李秀芝说明白,不然怕她不小心惹上麻烦,于是认真说道:“秀芝姐,咱们先不说她人脉的事儿。你知道吗?龙老太太出身于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李秀芝忍不住直接喊出声来,下意识地捂住了嘴,惊讶地说道,“传宗,这是真的吗?”
易传宗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她是前朝清朝恭亲王后代载澄贝勒的外室。”
易传宗心中暗自思量,自己原着的母亲金瑜本就属于皇室后裔,是和硕格格的后代。
而且,他隐隐觉得龙老太太应该和母亲有过交集。上次见面时,他就发现老太太一直盯着自己瞧,那眼神让他心里有些发毛。
他注意到,老太太的模样竟有六七分像极了自己原着的母亲金瑜。
再者,听说老太太的孩子参加了国军,跟着黄埔校长跑到海峡对岸去了。这复杂的背景,实在让人不得不谨慎对待。
易传宗神情严肃,眼眸中满是认真,对着李秀芝说道:“秀芝姐,尽量别和龙老太太有过多接触。她这身份太敏感了,咱们和她接触多了,没什么好处。
你想想,你娘家那边,你爹李平安,咱们家可都是八辈贫农、雇农出身。我家祖上虽说爷爷曾是前朝御医,但后来家道败落,所有家产都捐给了组织。我又是从小在根据地长大的,咱们这都算是根红苗正。”
李秀芝惊讶地问道:“好的,传宗,你放心,我听你的,咱们不和她多接触,传宗,我还听说龙老太太给咱们军队做过鞋呢,有这回事吗?”
易传宗轻轻哼笑一声,说道:“秀芝姐,你可别轻信这些。你想想,咱们什么时候在京城附近有过根据地了?
她一个小脚老太太,怎么去给军队送鞋?路途遥远,交通又不便。
这刚建国三年,外面前朝政府遗留下来的特务可不少,像以前国民党军统的那些大特务,个个专业得很,破坏力极强。
所以,天黑之后,你尽量不要出门,尤其是我不在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是有事,我会找人专门通知你,要是有其他人给你传话,你千万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