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4章 娶寡妇进门
不知道郑媒婆在外说了些什么,总之自从这天开始,再也没听过有人想给她们介绍相亲对象的事儿,所有人都默契忽略了赵兰家两个年纪正好的女知青。
虽然什么在媒婆中的名声坏了,但叶秋在青山大队的老婶子小媳妇间的口碑相当不错,经常有人特意跑到猪舍来找她。
“叶知青,你们养猪是厉害,我看栓子妈都比不上你,这才几个月,我瞅着这几头猪是胖了不少,你可真有能耐!”
“胖了吗?我怎么没看出来?”有个婶子又往前凑了凑,认真观察。
“你之前没见过栓子妈养的猪,真比不上叶知青她们养的。”
旁边说话的几个婶子凑了过来,一起嘀嘀咕咕。
最近地里活不多,都是轮班,这些婶子和年轻小媳妇一到下工清闲的时候,不往自家跑,就往猪舍这边凑。
一方面是两个知青大方,她们帮忙扫扫地,喂喂猪,不管是哪个知青,都会给她们抓一把瓜子、花生什么的,这换做别的地方,哪儿有这样的好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叶知青说话有趣,跟她聊天,只要她愿意,能让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
“叶知青,你认识前面那个大队长不?”
叶秋回,“听过一点,但是了解不多。”
前任大队长名叫赵根生,虽然他儿子赵元在跟赵泽竞争大队长职位中失败,但转头就被送进厂里当工人,因此他们一家人在村里说话很有分量。
因此,叶秋自然是听过的。
“那你知不知道,他儿子赵元跟村里的陈寡妇搞到一起了!”
“啊?”叶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元好像是在镇上当工人吧?还是我记错了?”
说话的桂花婶兴致勃勃,“你没记错,就是当工人的那个赵元,他跟村头的陈寡妇在一起了,想娶她过门,但他家人都不愿意,他家正闹得凶。”
叶秋认真回忆谁是陈寡妇,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语气不确定地问:“陈寡妇是不是瘦瘦的,长得挺漂亮,还带着女儿的那个?”
桂花婶纳闷,“是你说的这个,但陈寡妇不瘦啊。”
“我记错了。”叶秋认错,自己不该用上辈子的标准来衡量,陈寡妇身材好,该有的都有,以前世的眼光来看是偏瘦,但在人均吃不饱的七十年代,还真算不上瘦。
其他人都认得陈寡妇,催桂花婶继续讲。
“赵元挺出息的,是个工人!怎么就看上了个带着娃的寡妇?”
有个婶子不屑撇嘴,“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结过婚的懂男人,赵元个毛头小伙子怎么招架的住。”
在场的婶子们都露出心领神会地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叶秋皱眉,“我见过陈寡妇几次,说话温温柔柔的,不像那种人。”
有个年纪大的婶子语气鄙夷,“你是个年轻姑娘,怎么知道寡妇的手段,要不是她手段高,赵元是个工人,为什么非要跟家里闹着娶她?”
叶秋还是不赞同,“结婚是两个人的事,赵元愿意娶,并不代表陈寡妇有问题,婶子们说话还是注意些,传出去不好听。”
几个婶子对视一眼,叶知青别的都好,就是总把人往好处想这点不太好,什么事都非要追根究底,太麻烦了。
但知道她嘴皮子厉害,别人想跟她正面争执,打个哈哈过去了,不说陈寡妇,该聊赵元家人的反应。
“赵元可喜欢陈寡妇了,他现在都二十四岁,还在城里当工人,人家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他呢?连婚都没结。”余光瞥到叶秋,她又补充,“当然,知青情况不一样,我说的是咱们青山大队的小伙子。”
袁超前段时间才结婚,也是二十好几的年纪,跟村里人相比,确实晚了不少。
“喜欢有什么用,只要他爸妈不同意,他就别想娶陈寡妇进门。”
桂花婶有不同意见,“那可不一定,赵元要是再熬几年,等他二十七八,别说寡妇了,是个女的他爸妈都愿意。”
“你说得也有道理,现在就看赵元能不能坚持。”
“说真的,我觉得赵元家条件好,还想介绍给我闺女,现在看样子是不成了。不管他跟陈寡妇的事儿能不能成,他都会惦记着陈寡妇一辈子,我可不能让我闺女去跳这个火坑。”
听到她的话,叶秋竖起大拇指,“婶子开明,有你这么个疼闺女的,我相信她以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刚才说话的婶子嘴都笑得合不拢了,却还故作谦虚,“毕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不为她考虑还能指望谁?”
聊着聊着,话题从赵元和陈寡妇身上转移开,几个婶子说到了养猪的事儿。
“我说怎么有这么多人惦记养猪的活,事儿真不多,工分还高,谁不乐意来?”
原先大队里一个人养猪的时候已经招人眼红,更别说现在两个知青伺候五头猪,尽管叶秋加了不少新的养猪步骤,但在勤快惯了的婶子们看来,就这点活儿,热身都不够,随随便便就干完了。
桂花婶嗤笑,“既然觉得活少,那你来干呗,你去找大队长说啊。”
“我才不去。”张婆子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养猪的工作,还得叶知青和曲知青才能干。”
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又能有什么秘密?
之前赵泽还想瞒着,但现在谁不知道两个知青承诺了,如果把猪养死了会赔偿,也就是说,接下来大半年,谁也不用担心猪会不会死,到年底的时候,大家都有猪肉吃!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没人跟她们抢的原因,两个知青家底厚,有底气承担损失,大队其他人可没有,万一真把猪养死了,大队要他们赔怎么办?
那不如把他们全家卖了得了!
因此,养猪工作再轻松,大队也没人干眼红。
原先还有人觉得大队长糊涂,怎么能把养猪的工作分给外地知青,但现在大家都觉得他有远见,就等着年底分猪肉。
聊到这儿,怕叶秋有想法,几个婶子连忙奉承。
“叶知青和曲知青聪明,懂那什么科学养猪,不然咱们大队的猪不能养得这么肥,都是她们的功劳。”
“可不是,我现在就催着我孙子多读书,向知青们学习。”
……
听着她们的恭维,叶秋笑笑不说话。
风色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