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风云录

第57章 危城喋血(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7章 危城喋血

咸阳城墙在 “震天鼓” 的轰鸣中剧烈震颤,砖石如雨点般坠落。秦安望着城墙裂缝中渗出的黑色黏液,深知这巫蛊之术正在腐蚀大秦防线的根基。“传令下去,将烈酒泼在城墙上,点火!” 他扯下染血的战袍,裹住剑柄,“巫毒怕火,烧了这邪物!”

熊熊烈火燃起,黑色黏液在高温中发出滋滋声响,化作腥臭的浓烟。赵军见状,鼓声愈发急促,九名鼓手突然口吐鲜血,将血水喷在鼓面。震天鼓瞬间爆发出刺眼的红光,城墙的火势竟被硬生生压了下去,裂缝中重新涌出黏液,如活物般吞噬着砖石。

“不好!他们在用活人献祭!” 蒙骜将军怒目圆睁,白发因气血翻涌而根根直立,“秦将军,老臣率死士出城,破了那鼓阵!” 话音未落,便要转身点兵。

秦安一把拽住老将军:“不可!鼓声中藏有摄魂之术,贸然出城必死无疑!” 他望向咸阳宫方向,心中默默祈祷嬴政能找到破解之法,同时握紧腰间新铸的镇邪剑 —— 此剑以陨铁为料,融入三百童男的血,据说可斩尽邪祟。

与此同时,楚魂祠的密室中,扶苏正专注地翻阅竹简。泛黄的竹片上,详细记载着秦楚两国百年前的秘辛:原来,当年秦楚结盟并非为了太平,而是为了共同对抗一股神秘的远古力量 —— 传闻中能操控生死的 “九幽巫族”。楚怀王将太子芈昭送入秦宫,表面是为质子,实则是让他学习秦军秘术,以备不时之需。

“公子快看!” 白衣女子突然指着竹简末尾的图画。那是一幅祭坛图,与咸阳城北的祭坛极为相似,祭坛中央画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中插着三把钥匙形状的器物,旁边写着:“得三钥者,可镇九幽,安天下。”

还未等扶苏细看,密道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赵军追来了!” 女子神色焦急,“公子,带着这些竹简快走!我来断后!”

“不行!你我一起走!” 扶苏伸手去拉女子,却被她轻巧避开。

“公子身负重任,不可因我而误了大事!” 女子将竹简塞进扶苏怀中,转身迎向追兵,广袖翻飞间,数枚银针激射而出,“楚魂祠往东三里,有座废弃的道观,我在那里等你!”

咸阳城内,嬴政在密室中来回踱步。案几上摆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古籍,终于,他在一本残破的《巫蛊志》中找到了线索:“破震天鼓,需以王室血脉为引,以先祖神兵共鸣。” 他握紧传国玉玺,眼中闪过决绝,对身旁的侍卫下令:“传旨,取先王遗留的太阿剑来!”

城外,赵军的攻势愈发猛烈。秦安看着城墙多处崩塌,咬牙下令:“所有将士,与城共存亡!” 他挥舞镇邪剑,斩杀靠近城墙的赵军,剑刃所过之处,黑雾消散,巫蛊之力被强行压制。然而,赵军如潮水般涌来,秦军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护城河。

千钧一发之际,咸阳宫方向传来悠扬的钟鸣。嬴政手持太阿剑,亲自率军杀出。太阿剑与传国玉玺同时迸发金光,与震天鼓的红光激烈碰撞。“大秦子民听令,随朕杀敌!” 嬴政的声音响彻云霄。

秦安见状,心中一振:“陛下亲自出战,杀!” 他带领秦军乘势反击,镇邪剑与太阿剑遥相呼应,竟形成一道金色屏障,将巫蛊之力尽数挡在城外。赵军的鼓手们口吐鲜血,接连倒下,震天鼓终于停止轰鸣。

然而,就在秦军士气大振之时,咸阳城内突然传来爆炸声。一名士兵惊慌失措跑来:“不好!李斯余党在粮仓放火,还打开了西城门!” 秦安心中一凉,转头望向嬴政,只见陛下脸色阴沉如铁:“秦安,你去剿灭内奸,守住城门!朕来挡住赵军!”

秦安抱拳领命,带着一队人马疾驰而去。他知道,这场保卫咸阳的战斗,远没有结束,而更大的危机,或许还在后面

饺子面条火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八零:女儿被调包后,我却笑了
八零:女儿被调包后,我却笑了
前世,温宁全家丧命,她才知精心培养的闺女是假千金,是弟媳妇趁她产后虚弱换走她的真千金!假千金考大学,当钢琴家环游世界,嫁豪门。真千金遭虐待,嫁老头,坐牢死在火场。温宁恨得拽假千金同归于尽!重回八零,温
眉间雪
诗镇乾坤
诗镇乾坤
关于诗镇乾坤:文道之路,浩然正心。他将以才气通圣,书写传奇。
小妖怪的夏天
觉醒:我的向日葵震惊全国
觉醒:我的向日葵震惊全国
车祸醒来,她已穿越。爸妈不见踪影,弟妹年幼无依,大伯野心勃勃,养女心怀鬼胎,霸占家产,将他们扫地出门。但别怕,她有植物大军!向日葵生产阳光,豌豆射手发射子弹,无视等级,窝瓜瞬秒敌人,坚果墙又能吃又能抗
佚名
你夺我血脉,我杀你全族不过分吧?
你夺我血脉,我杀你全族不过分吧?
他曾觉得他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从小到大便是修炼奇才,被众星捧月,当作天之骄子培养。长大后,更是得到家族认可,迎娶心爱的女人。怀有美女,又是无敌强者,这乃人生之幸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最爱的女人竟然背
佚名
赌石,救赎
赌石,救赎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买麻布!在我国西南滇省边境,有一个独特的城市——瑞宁。每一个来到瑞宁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也有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