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225章 学术论文(一)
震撼!难以言喻的震撼席卷全场!
尤其是那些初步掌握第一阶段的学员,如苍狼、杨锐等精英小队的成员,他们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渴望光芒!那笨拙的“遥控感”已经让他们深感挫败,而这“灵肉合一”的境界描述,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力量形态!
而更多的战斗系学员,则是在震撼中感到了更强烈的压迫感和渴望!原来第一阶段只是门坎!真正的力量在于这种全身心的融合!
“当然,”陈胜的话锋立刻转向冰冷现实,“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强大肉身,根本承载不住神经能量的奔涌! 瞬间就会被经络中奔涌的强能量冲垮、撕裂!这也是为什么星火淬炼第一阶段,需要极限的意志对抗、巨大的肉体付出!没有在龙巢系统里被打磨掉一层皮的觉悟,就别想点燃能量池!更别说运转第二阶段!能量池都没蓄满,运转第二阶段就是自杀!”
他一语道破了课堂的性质:“今天的课,只是理论原理!只告诉你们方向!点火方法?能量池具体的运转引导路径?如何安全引导能量淬炼经络?这些,是绝密!课堂上不会讲!”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眼巴巴看着的设计系、工程系学生,“你们知道了原理,对你们的研究或有帮助,但自己私下尝试?后果自负。”
他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后排角落的泰兰学员。
素察·婉娜和拉媞媞·颂茜的情绪显然比之前稳定了许多,但并非释然,而是多了一层凝重和复杂的思考。她们听懂了第二阶段的描述——那需要将庞大的能量引动全身经络。
这让她们的心又悬了起来。
难点一: 她们确实没有稳固的“能量池”。泰兰秘术追求的是精神海洋的浩瀚与纯净,力量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却难以凝聚约束成一池。这巨大的差异性本身就让贯通经络所需的核心驱动力(稳定能量池)成为无源之水。她们目前操作机甲,似乎依靠的是某种奇特的、弥漫性的精神力场进行某种“共鸣引导”,能勉强用,但效率低下,消耗巨大且难以精细控制。
难点二: 她们的身体,尤其是经络系统,显然从未经历过龙巢系统那种地狱般的“星火式打熬”!她们的身体更适应精神力的滋养,而非这种狂暴的、如同用高压电流冲刷经脉的淬炼方式。
难? 陈胜冷酷的话语击碎了幻想,第二阶段对她们而言几乎就是天堑。
但……有机会? 一丝极其微弱的希望火苗又在闪烁。陈胜说的是“很难”,不是“不可能”!那是否意味着,在泰兰的秘术与星火的残酷法门之间,存在某种她们尚未发现的、艰难的调和之路?
地点:国防大学 · 砺剑坪 · “星穹”学术报告厅
巨大的环形报告厅内,空气仿佛被抽成了真空,沉重得令人窒息。来自全球顶尖神经科学、生物工程、机甲动力学领域的泰斗们,肩章上金星闪烁的各国军方高层代表,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的驻夏武官,以及国防大学各院系屏息凝神的师生,将每一寸空间都填塞得满满当当。巨大的全息屏幕如同审判之眼,悬浮在讲台上方,冰冷的标题昭示着一场认知革命的到来:《脑域神经能量磁场强度:机甲驾驭能力的量化基石与统一评价体系》。
陈胜的身影出现在聚光灯下。笔挺的龙军少校常服,肩章上的银星与象征总参谋部最高智囊权限的“智囊鹰徽”交相辉映,折射出冷硬如钢铁的光泽。
他步履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代的节点上,面容冷峻如极地冰川,深邃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无形的威压如同实质的寒流,瞬间冻结了所有窃窃私语。
没有开场白,没有客套寒暄,他的声音通过高保真扩音系统响起,清晰、冷静,带着一种剥离了所有情感的、近乎冷酷的学术权威感,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切入主题:
“诸位同仁,机甲神经链接技术历经数十载发展,对驾驶员核心能力的评估,却始终徘徊于‘适应性’、‘耐受性’等模糊的主观沼泽,或沉溺于操作精度、反应时间等表层浪花。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流程、机甲设计的精准迭代优化,更在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筑起了无形的巴别塔,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与认知的严重割裂。”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同两束高能粒子流,精准地刺入台下那些或充满热切求知欲、或隐含质疑审视、或带着冰冷算计的眼眸深处:
“今日,我谨代表龙军总装备部机甲装备处及国防大学‘盘古’前沿实验室,正式发布一项基于长期高强度实战验证、海量生理数据分析与前沿理论推演得出的核心成果:《脑域神经能量磁场强度(Γ)规则》。此规则,旨在为机甲驾驭能力,建立客观、普适、可量化的‘力量标尺’。”
全息屏幕瞬间切换,简洁而极具冲击力的核心定义如同冰冷的钢铁烙印,清晰地呈现于所有人眼前:
【脑域神经能量磁场强度(Γ)等级划分与机甲驾驭能力对应关系】
普通未经训练者:10 - 40 Γ
无法有效链接驱动任何制式机甲神经接口。强行尝试如同稚子撼山,必然导致神经灼伤甚至永久性熔断。
一阶初期:40 - 50 Γ
可勉强链接驱动不超过30米级小型机甲。
表现:极度笨拙,失控感如影随形。 操作延迟显着(>300ms),如同操纵巨大而僵硬的提线木偶。精细操作(如武器精确瞄准、复杂地形规避)近乎不可能。仅能执行最基础的移动、转向,无法应对任何复杂环境或战斗,精神负荷巨大,持续操作时间极短(<15分钟)。
一阶中期:50 - 60 Γ
可链接驱动不超过50米级中型机甲。
表现:显着笨拙,延迟感明显(150-300ms)。 可执行较复杂动作序列(如基础格挡、简单火力压制、小队协同移动)。但动作流畅度、精准度严重不足,衔接生硬卡顿,如同生锈的齿轮强行啮合。长时间操作(>30分钟)极易导致精神深度疲劳,难以胜任高强度连续作战任务。
一阶后期:60 - 70 Γ
可勉强链接驱动50米级以上大型机甲(如刑天88米、猎鹰三型91米)。
表现:笨拙感依旧显着,人机分离感强烈(延迟感70-150ms)。 如同在虚拟舱中进行最高难度模拟训练,意识需强行“幻想”控制机甲动作,神经信号传递存在难以逾越的“隔阂感”。可进行基础作战动作(集群冲锋、区域火力压制),但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机甲理论性能的50,战术反应迟缓,面对突发状况往往措手不及。
鬼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