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崇祯_

第578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78章

第578章

崇祯收到孙传庭的上书,当即在朝堂宣读起来。并且,严令内阁,赶紧挑选合适的地方官员,赴陕西地方上任。

君臣二人一系列骚气操作,直接把皇极殿的群臣唬的一愣一愣的。每个臣子都有一个巨大的疑团在脑海中盘旋,万岁爷和孙传庭这是怎么了?

按理说,崇祯皇帝的降罪诏书谁见了也会立刻造反,偏偏孙传庭收到之后不但没有反,反而表示同意。万岁爷处罚的好处罚的妙,抓了我孙传庭家眷呱呱叫。

要说孙传庭是故意迷惑崇祯,那也说不过去。

如果孙传庭真想造反,他就会自己选派心腹到陕西地方上任。而绝不会上书让崇祯皇帝选派官员。一旦由皇帝选派官员上任了,那些官员可都是崇祯的心腹,孙传庭此举不是在自掘坟墓么。

所以群臣有一些不懂了,这君臣二人想干什么。

答案只有朱慈烺知道,他给孙传庭去了一封密信。密信中的内容,先是对孙传庭在陕西干的那些事表示赞赏。然后,朱慈烺告诉他,你在陕西闹出这么大动静,必会被世人所不容。我把你家眷抓到诏狱,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你的家眷进了诏狱,你尽管放心。在诏狱,你的家眷必会得到锦衣卫庇佑,无人再敢加害。

还有,你在陕西尽管放心大胆的干。继续推行土地田亩政策,要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对于为富不仁的地主豪绅,鱼肉百姓的官员,继续实行杀光政策。此事有本宫在京城替你善后,万岁那边都已默许,孙传庭,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干。大明,就交给你了!

朱慈烺说出了和崇祯皇帝一样的话:大明,就交给你了。

把你的家眷下放诏狱,实际上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锦衣卫的诏狱是我朱慈烺的,在诏狱没人敢动他们一根手指。

有了朱慈烺这封密信,就等于给孙传庭吃了一颗定心丸。尽管弹劾的奏疏从未间断,孙传庭在陕西依旧我行我素反而变本加厉。

诏狱,对于别人是地狱。对于孙家人来说,却是天堂。只有在这里,他们才会得到保护,而不会被世人谩骂指责。

孙传庭在陕西的所作所为,顶着巨大的压力。可是,成效也是极其显著的。

首先,短短数月间,整个陕西竟然没有再出现一次流寇作乱。而经过孙传庭的一系列整顿,陕西岁收屯课银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余两,米麦四十万六千五百余石。

中原各地,甚至于没有遭受池鱼之殃的江南富庶之地,每年收缴上来的赋税都是寥寥无几。而陕西,这个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地区。经过孙传庭的杀伐果断,竟然收缴了白银一百一十三万多两,还有军粮四十多万石。

这对于其他各省的财政,是个莫大的讽刺。即便是这样,陕西的百姓还分到了春耕的种粮。孙传庭把这份奏疏上呈到了紫禁城崇祯皇帝面前,举国哗然!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回社会,我亦是无人敢得罪的存在
重回社会,我亦是无人敢得罪的存在
一周前,他参加同学宴会,在同学的起哄下,向暗恋了三年的校花表白,被校花无情地拒绝了。 一周后,他被诬陷杀害校花,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他悟出两条生存法则: 第一,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二,如果你对一个人起了杀心,那就一定要让他死! 所以,在监狱中欺他年幼之人都被他打怕而臣服于他。 出狱后,他变成了一条无人敢惹的疯狗,心狠手辣。 这次他看谁再敢让他背锅!
佚名
拜师老乞丐:我乃风水之龙
拜师老乞丐:我乃风水之龙
父亲失踪,母亲误以为父亲已死,产后重度抑郁后服毒殉情追随而去。 母亲死前留下血书遗言:不碰风水,不入江湖。 但无父无母的日子实在是难熬,数九寒天,我跟乞丐抢恶臭桥洞,跟流浪狗争夺残羹剩饭。 无意间,我遇到一个之前与我抢夺桥洞的老乞丐,他拿出一本名为《金篆玉函》的奇书,问我想不想复仇......
佚名
重逢我们的过去
重逢我们的过去
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成年后的“我”受原生家庭影响,时常会悔恨和遗憾。 突然有一天,“我”居然拥有穿梭时空的能力,回到过去遇到小时候的自己,那么我该对她说什么呢?
姜早的妹妹
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江孜一睁眼变成了古代农家女,家里一穷二白,娘亲缠绵病榻是个病秧子,兄长在外辛苦卖苦力挣钱,最小的弟弟才五岁羸弱瘦小。 好在没有什么极品亲戚,家里人一心努力过日子,没钱怕什么? 有手艺的人到哪里都能过得好。 挣钱,建房子,买田地,买铺子,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白日梦不营业
屠戮苍生千千万,方成通天大魔尊
屠戮苍生千千万,方成通天大魔尊
穿越玄幻世界,成了无极宗的弟子,没有金手指。好在无极宗是天下第一宗门,有这个身份在,他依旧混得风生水起。 然而,好景不长,宗主意外走火入魔,正道宗门以无极宗作恶多端为借口,一举歼灭,他从宗门弟子沦为过街老鼠,只是一夜之间。 偶得一面血镜,穿越到了末世世界,这个世界里丧尸盛行,但是他好像…… 一举屠杀丧尸一百,功德十倍十倍的加? 一掌拍散丧尸群,万民称他救世神? 他:“嘶……有意思。”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