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弃婴到千古一帝

第两百零二章 现在的匈奴只是个臭弟弟罢了!(补加更6/17)(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两百零二章 现在的匈奴只是个臭弟弟罢了!(补加更6/17)

话说白了!

游牧民族和中原!

谁能够拿下河西走廊,谁就能够占据战略主动。

中原拿下河西走廊,可以凿通西域,可以在草原长驱直入!

而游牧民族拿下河西走廊更不用多说!

从未收复河西走廊的大怂就是个例子,尽管大怂的防守战中胜利居多,但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rbq。

久守必失!久守必失!

这四个字已经证明了战略主动的重要性!

但是怎么拿下河西走廊,也是个问题!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霍去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后世未尝没有北驱鞑虏之人!

可是在汉朝之前……河西走廊一带,是中原禁区,是没有任何城池,城墙能够防守的!

汉朝拿下了这块极其重要的地区,并且建立了关隘,留下了城墙等众多战略要地!

现在的整个河西走廊不管往南还是往北,都没有所谓的可以利用的地形。

大秦兵锋出现在这里就意味着要承受匈奴居高临下的打击。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想要拿下河西走廊……

用人命填?

大秦未必做不到……但是长达千里的河西走廊要填进去多少人命?

赵彻回想到了霍去病的战略!

“迂回,转进!”赵彻目露精光!

“把河西走廊往南这块拿下以后,大秦三十万兵锋压上!吸引匈奴主力!然后从这里!”

赵彻指了指祁连山和焉支山!

分兵两路,横穿荒漠,绕过河西走廊,奇袭皋兰山!

拿下皋兰山以后,对河西走廊前后夹击!则河西走廊可破!

河西走廊固然是天险!

可是河西走廊太长了!

长达千里的防线,匈奴要布置多少人?

他们必然不能首尾兼顾!

更何况,河西走廊后面的皋兰山本身也有兵力所在。

所以只要大秦大军威压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之内的兵力必然会汇聚河西走廊的南侧。而北侧,长达千里的距离,必然守备空虚。

“这……得有将近两千里吧?”王离一脸怪异的看着赵彻。

“小稚奴,你没事吧?你管这个叫迂回转进?”两千里的行军距离,你管这叫迂回?

更不用说,为了避免被匈奴发现,赵彻划出来的行军路线大多在荒漠之中。

这可是荒漠!

别说分兵了……

你就是二三十万人稍有不慎都能给你埋在荒漠之中。

人类的力量在这个时代实在太过于渺小了。

哪怕是现代,沙漠也一直属于生命禁区。

“而且,既然要奇袭,必然要急行军!皋兰山一带水草丰茂,此地肯定有匈奴部落聚集吧?”王离看着赵彻。

皋兰山一带,龙首山一带,两个地方靠近赵彻的战略位置。

而这两个地方水草环境不错,匈奴肯定是有部落聚集再此。

急行军……然后穿到人家面前?

你可是疲惫之师啊!

更不用说,这种长途跋涉,肯定也不可能带领太多兵力。

而且在这种长途跋涉之下,已经是深入匈奴腹地了。

没头脑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周宇林洛洛
周宇林洛洛
周宇奉命进城结婚,虽然老婆不喜欢我,岳父不待见我,同事老想欺我,坏人老想干我,但是,动我可以,动我老婆不行,谁动她,我干谁。打到举世臣服,带着老婆风光回村!
狂饮凉开水
杀死那个江湖人
杀死那个江湖人
【双男主+年下+江湖+赛博修仙+i/e人属性+轻松】 清冷(划掉)反应迟钝宗师受×缺德玩梗大魔王攻 —— 不太正经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i人,如果您的伴侣是e人该怎么办? 当然是选择加入他了! 姜云清:婉拒了哈。 修真界百家争鸣、新秀辈出,但总体上分为两类,有的走传统门派风,有的走家族宗门风。 南初七不一样,他自成一派风。 所以这哥们不是来修仙的,他是来整顿修真界的。 于是宗主敬酒他不喝,宗主讲话
小莲花清韫锦囊
穿越斩神,我是林七夜的同班同学
穿越斩神,我是林七夜的同班同学
穿越后,我来的了斩神的世界,成了林七夜的同班同学,拥有了不一般的金手指。 觉醒了黑龙血脉,成为龙族混血种,只要吞噬神秘,就能提高血脉纯度。 身具尼伯龙根,塑造四大君主。 这是斩神的时代,也是龙族的时代。 更是我的时代!
佚名
诡界:我靠苟活终成大道
诡界:我靠苟活终成大道
穿越到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世界,我一步一步艰难求生。 遇到神通树前,我靠苟着活命。 遇到神通树后,我还是靠苟着活命。 可苟的同时,我努力习武修仙。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干翻各类横行的妖鬼! 终于,我神通自成,打破是这个世界的偏见,成了一方大能!
佚名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图书管理员穿越到北宋末年成为宋钦宗赵桓,正好是京师汴梁即将被金军攻破的那一刻。 且看他如何逆转乾坤解救大宋。并借着战争大刀阔斧改造宋朝三冗等顽疾,让大宋这头老牛摇身一变成为飞天苍龙。 他乾纲独断,睥睨群臣,以雷霆千钧之霸道龙御四海,指挥铁骑横扫八方,建立一个威震天下的大宋帝国。
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