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61章 查案的办法!(1/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61章 查案的办法!

对于朱雄英而言,说对赵勉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赵勉此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勤勤勉勉,而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能够接受新事物,办起事来也是相当的干练。

这也是为什么赵勉只有三十出头, 就已经坐上户部尚书这个高位的原因。

但若真是涉及了贪腐,朱雄英也保不了他。

因为朱元璋平生最恨的就是贪腐,定下规定,大明的官员只要贪腐超过六十两以上白银就斩立决。

按理说,既然法律这么严格,当官的老老实实就行了嘛,但是,就有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贪污受贿, 而且数额还特别巨大。

赵勉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他逐渐受到朱雄英重用的时候出事了。

很显然是有人在搞他,更深的一层意思,当然就是搞朱雄英,让他亲手将自己的左右手砍掉。

朱雄英当然明白这个,但是他也无可奈何。

因为如果你身上有屎的话,朱雄英是不可能帮你擦这个屁股的。

只不过他想要知道,暗地里是否有人在给他使绊子。

如今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把赵勉的事情查清楚了……

……

户部。

按照朱雄英的吩咐,都察院御史詹徽负责调查赵勉贪腐一案。。

詹徽带队到来,户部左侍郎李宝臣自然是连忙恭迎,如今赵勉被暂时停职在家,户部暂时由他代为管理。

如今户部是被查的对象,李宝臣各方面招呼得自然是极为周到。

詹徽也不过多废话,第一时间就提出了要查勘户部的账本。

因为各部堂各州郡每年都要向户部报账,户部每年都要整合账目,这些账目都是要闭合的,从账簿入手,最容易查出问题。

户部左侍郎李宝臣也不慌, 举双手表示欢迎。

然而当户部的账册展现在詹徽等人面前时,詹徽傻眼了。

因为每年各部堂,以及从下面报上来的账簿累加起来,竟约莫万余本,想要查账,那可是一个浩大的工作量。

况且就算是做假账的时候,一定都是相当隐蔽的。

看着满满一屋子的账本,詹徽带来的几个都察院官吏都犯难了,一脸愁容。

一位都察院经历幽幽的叹了口气道:“詹大人,这……我们只有十几個人,这要查到什么时候去啊!”

詹徽听后,心下也犯起了难。

如此浩大的工程,着实为难了都察院。

一时之间,詹徽也没有了办法。

“万余账簿,想要抽丝剥茧查出造假,此事非易。”

经历看着满面愁容的詹徽,想了想,道:“不过下官倒是有个办法,可以稍稍提高效率。”

詹徽双眸一亮,道:“你说。”

经历道:“结合史料去查!”

“嗯?”

屋内所有人十分迷茫,结合史料去查账?这什么个章程?

经历解释道:“查去岁和今岁大明的史料,查天灾人祸,随后和赋税的增加和减少进行对比。”

经历说罢。

屋内几人豁然开朗。

谷騊

反游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神霄剑修:哥这苟王手握七剑成最强林枫冷寒霜
神霄剑修:哥这苟王手握七剑成最强林枫冷寒霜
前世,他年少轻狂,早早失去自己的性命…… 今生,意外穿到修仙世界,他誓要在这伤亡率顶级高的世界苟住性命! 他低调做人,可咋这些宵小都当他软柿子? 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佚名
锦衣卫通灵破案:开局获凌波微步
锦衣卫通灵破案:开局获凌波微步
【断案为主】【剧情流】【江湖庙堂】【同级无敌】【偏传统】 穿越到高武大明的许山,成为了一名锦衣卫校尉。 获得‘通灵还愿’系统,觉醒神通——通灵! 只要能替死者还愿,就能获得相对应的奖励。 叮! 你替大理世子段玉还愿,获得二十年修为,凌波微步。 叮! 你替剑九黄还愿,获得百年修为,以及剑九奥义…… …… 反两仪刀法! 降龙十八掌! 九阳神功! 如来神掌
佚名
武帝楚枫苏柔
武帝楚枫苏柔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想看修罗武神番外,请关注蜜蜂微信公众号:mifenghyh
善良的蜜蜂
绝世道君陆羽孟竹韵
绝世道君陆羽孟竹韵
陆羽用了十七年,终于吞噬天帝魂魄,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自天地重开,灵气重现,芸芸众生以长生为道,夺气运而生。聚真气,可开山碎石,日行千里。练法术,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虎啸山林,龙游浅水。这一世,问鼎苍穹,猛虎下山,龙飞九天!
携壶远游
绑定投资系统后,我开始养成女帝
绑定投资系统后,我开始养成女帝
穿越到武道世界,他意外绑定了投资系统,能透视他人的根骨、天命和未来,天命越强,奖励越丰厚。 当他发现青梅竹马竟隐藏红色天命,未来是九天十地的女帝时,却见她正为解开绝脉苦恼。 另一边,女帝重生归来,带着绝世天骄系统,只要同辈称雄,就有奖励,但开启惩罚机制后,需向榜首完成“败北者の惩罚”。 多年后,两人巅峰对决,她无奈:“你就不能让我赢一回?”他轻笑:“叫声相公,之前的没听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