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3章 神药救父难医心,相思相望不相亲(三)
“先生过奖了,我碰到过一位西洋教士,听他说过一嘴。方才张先生提到天气变冷,粮食收成不好,突然便想起此事。只是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咱大明的官老爷们成天斗嘴,孔孟之道圣人之言不离嘴,就是不干实事。”凌刚仰首干了一杯,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道,“咱大明,缺的不是孔孟之徒,缺的是术业各有专精的人才,像徐光启和先生这样的,工农商医诸行业里的人才。”
“凌倌人,实在折煞老朽。只是啊,哪怕你抱怨圣上几句都无妨。我听北京来的老友说过一个笑话,说皇祖神宗时,有个御史叫雒于仁,上折子骂皇祖是酒色财气之徒,皇祖气个半死,最后你猜怎么着?雒于仁没死,也没挨板子,自己辞职回家了,还赚了一波好名声!咱大明圣上都是尧舜之君,善于纳谏有容人之量啊。”张耿泰笑了笑,“但是你可不敢与天下读书人作对。他们一辈子熟读圣人之书,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使不得的。”
“哈哈,也是,那是人家一辈子的生计,掀了人家的铁饭碗,那肯定要找我拼命。不过小子只是一斗升小民,人微言轻,想来他们大人有大量,也不会跟我计较。”凌刚哈哈一笑,又似无意问道,“先生是北直隶肃宁人?”
张耿泰面无表情地点头道:“是啊,咱们那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百姓多为朝廷养马,所以老朽马术倒是不错,老朽平生两大爱好,一曰马,一曰酒,凌倌人有意,老朽改日带你骑马。你以后也不要叫我张先生,张大夫,若不嫌弃,便叫我一声张叔罢。”
两人正聊得热情,李玉从里间出来说李娇醒了,凌刚对张耿泰道:“要叨扰张叔,随我一起看看娇儿。”
李娇和李玉平日住西厢房,小户人家,房间不大,一个黏土搭的铺,下层铺木板和稻草,上层铺着蓝白花格子粗布床单,李娇盖着一床薄薄的红花棉被,棉被缝补过,依然有破口处露出棉絮,大明棉花是早已普及了。
屋内条件简陋,但是房间被收拾的整整齐齐,床单被子年久褪色,倒是浆洗得干干净净。
见张凌二人进来,李娇刷的又红了脸,张耿泰安慰了几句,不顾凌刚挽留告辞了。
凌刚搬了个凳子,坐在离她两米左右的位置陪她说话——他已经想好对策,前世打破伤风针怕过敏,采取多次少量注射,让机体逐渐适应过敏原。
他现在要接近李娇,也要采取相同的策略,逐渐靠近,慢慢提高亲密程度,让她慢慢适应。
当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当然是两人发生亲密关系,解除她的心魔。
但是,一来李娇本身的情况不允许,二来即使条件允许,他也不敢,毕竟她才十四岁,一旦怀孕,这种年龄的少女,机体并没有发育成熟,贸然怀孕生子对她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
古代产妇死亡率高企不下,就与育龄过早有莫大干系,凌刚无论如何也不能冒险。
虽然乡下没那么多讲究,但是自己躺在床上,一个男子就在眼前不远处坐着,尽管这个男子她无比熟悉,还是让李娇羞红了脸,小声道:“哥哥,你快回去忙罢。我这副身子骨,没那么金贵,你不用花太多心思。”
“这样,你好好吃药养身体,好了之后你得帮我,李玉现在都学会怎么做祛热汤了,你必须要学会,切记其中关窍不能透露给外人,你一定要答应我。我还有其他事情要琢磨,要按照洋教士交给我的法子炼钢。一旦成了,无论是做农具还是刀枪,那家伙削铁如泥吹毛立断,不愁不卖个好价钱。”
李娇诧异地看着凌刚,好奇地问:“哥,这个洋教士怎么什么都懂?他现在去哪里了?”
凌刚摸了摸鼻子道:“西洋人喜欢钻研各种机巧技法,教士又是他们那里最有知识的人,所以他们确实懂得很多。洋教士到处跑,要宣扬他们的天主教,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不过他们在北京那边比较多,以后要是得空的话,我要去拜会拜会他们。不说这些,你要答应我,学会制作凌氏祛热汤。”
接下来几日,凌刚在会稽县城内官河边,买了一座前店后厂五进的大院子,河对岸便是山阴县,拱桥相连,位置极好。
院子前面是店面,后面加工间、仓库、账房、住舍一应俱全,花了整整三百两银子。
他随后让张捕快带着,去税课局登记,塞了几两银子给税课局大使,事情办得格外顺利。没办法,有熟人有银子好办事。办好营业手续,挂上烫金的凌氏祛热汤牌匾,敲锣打鼓,放了一通鞭炮热热闹闹开业。
当晚,凌家大摆宴席宴请来贺的朋友亲戚。
按照凌刚本意,挂上牌匾营业就行,不怕别人不买账。
但是时下大明,特别是江南一带,因为承平日久,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攀比竞奢之风日炽,凌刚父母自然不能免俗,儿子出息了,自然想展示一番。何况开店伊始,热热闹闹大办一场也是古今惯例,就当做广告了。
这天晚上,凌家老宅张灯结彩,屋里屋外摆了近二十来桌,这一席办下来,花了一百多两银子。
但是大明跟前世一样规矩,来客随份子!而且数量还相当可观。
凌刚特意叫上远房本家凌虎头,让他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吃饭,不用出份子。凌刚知道,在大明,像凌虎头这样的贫苦人家,一顿饭都要精打细算。
凌虎头却一个人过来,上了一百文的份子钱。
凌刚知道他的情况,这一百文说不定还是借的,如何能收?推让了半天,凌虎头脸涨的通红,显然是有点生气了,凌刚只好收下,心里暗暗感叹,悄悄吩咐李玉,备下点心米饭肉类装进食盒,送到凌虎头家里。
捕快张志也来了,随了一两银子,拍着凌刚的肩膀哈哈笑着,声若洪钟:“好啊,小子出息了。你小子虽然平日里,虎头虎脑傻里傻气的,但是哥哥就是看你顺眼。”
凌刚一边致谢,一边笑道:“张哥好力气,得亏是小弟,一般人都要被你拍进土里,只剩一个脑袋留在外面。”
张志咧着大嘴哈哈笑着入了座。
那邢三本想来,被凌刚制止了。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现在关系密切。凌刚反而要求邢三,时不时找找自己的霉头。
随后张耿泰带着一个五十左右的老者到了,这老者精神矍铄,仙风道骨,凌刚急忙上前行礼。
张耿泰指着老者对凌刚道:“凌掌柜,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绍兴府有名的神医,张介宾,景岳先生。先生平日在杭州,可巧这几日回绍兴,老朽就带他过来了,可不要怪老朽唐突。”
凌刚忙道:“哪里哪里,久仰久仰。景岳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两位大驾光临,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只是家里简陋,委屈二位将就了。快里面请。”
张介宾打量了一番凌刚,哈哈笑着,笑声爽朗豪放,与仙风道骨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我老张看到小友,倒是颇有眼缘,你小子长得够健壮,要是派到前线打仗,定是一员虎将,哈哈。听耿泰说,你研制的祛热汤,对风热之症有奇效?那对于前线负伤军士来说,应该能派上大用处。”
张耿泰对凌刚小声道:“景岳先生不但是位神医,人家可是戎马一生了,他兄弟张介安便是绍兴卫指挥使,所以对你这个药方很有兴趣。”
凌刚暗暗吃惊,忙表态道:“如果前方将士有需要,无论如何,我也要尽心尽力保障供给。只是这个汤药刚做出来,需要进一步验证,还需要二位多多赞画指教。”
张介宾拍手道:“好说好说。改天带你见见我兄弟,你们好好聊一聊。今天,我老张可要讨几杯酒,喝个痛快,走走走。”
筵席的第二天,凌刚便领着李娇和李玉制作凌氏祛热汤,他计划将制作工艺托付给这姐妹二人,所以讲解得格外用心。
李娇心灵手巧,学了几日,便做得与凌刚一般无二。人一旦忙了起来,便顾不得胡思乱想,李娇逐渐变得充实轻松起来,偶尔还会笑一笑。
凌刚暗暗松了口气。
洛浦秋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