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50章 大丰收
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此情此景,让苏氏家族人心振奋,信心百信,无论贫富在苏老太公的启发下:“养儿不读书,莫如养头猪"成了族人的口头禅,家家户户都渴望着孩子识字念书,知礼仪,识道理,做个真正有用的人。
在族人们的请求下,这一天聚会在九间房客厅里,在苏老太公的主持下,商讨书房开学的大事情,苏老太公道:
“既然家家户户都明白了让孩子读书受教育的大道理,这是好事情呀,那么我们都来说说,我们这个书房应该如何办才好?"
有人道:“两间茅草盖的书房倒是准备好了,一间供先生住宿,另一间大的做学堂,也只能容纳三十多个男娃儿念书,族内还有二十多个女娃儿怎么办?"
有人道:“嗨,这好办嘛,就光让男娃儿进学堂就行了,女娃子就算了哈!"
有人家里只有女孩的人道:“女娃子就不是人j,为啥念不成书?"
有人道:“自古有训,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多就念一本《女儿经》,学会做女人就得了,还用念啥子书,又有啥子用,再说家里也需要女孩子学做好家务,烧茶做饭丶带弟妹,学做针线,一家穿衣穿鞋也必须女人去做,哪还有功夫去念书?"
有人说:
“各说各有理,都是道理,再说男孩女孩都去念书,家里也供不起。买书那们儿贵,要钱不?请先生来教学,先生也要挣钱养家,要给先生交学费不?"
有人说:“是哦,买一本书,至少也要一大斗粮食,一个娃儿也还得给先生交半担到一担粮食,细算下来也不简单!"
有人说: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我们还是听太公来讲讲究竟咋个儿办才好嘞!“
苏老太公道:
“大家都静静,听听我的看法,如何?"
众人道:
“请太公说说!"
苏老太公一边喝着茶,一边沉思了片刻后,终于开口道了:
“大家讲的是实情,也很有道理。我看,作为一个男人都应该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主外事情更多,枕边教妻,堂前教子,重任在肩,要承担起来,也不是简单的事,男人更要学好盘家养口的本事,就上男娃娃先进书房念书,女娃娃就暂时留在家里学做家务,学做针线,抽空顺便学着背《女儿经》。大家看看如何?"
众人道:
“就只能这们儿办了,哪还有啥子更好的办法嘛!
苏老太公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
众人问:
“还有请先生的事儿,咋个办?"苏老太公道:
“这个嘛,大家不必担心!我也探访过,考虑过了,有三位先生让大家选一下:楊家大院子有一位杨秀才,家中吃得起饭,他可以当先生教书,也可以不当先生教书,若请他教书,他一年要二十担水稻谷子,也就是四千斤;张家沟的张先生和刘家沟的刘先生,这两位先生虽然没有功名,但教书多年,弟子考上功名的也不少,他们两位先生教一年书,都只要一十五担稻谷,也就只要三千斤谷子,并且说,你孩子带的啥子书,他就教什么书,像《百家姓》丶《人之初》丶《三字经》丶《四书》、《五经》丶《学而》丶诉而》丶《中庸》丶《大学》……只要是书,啥子书都行。你们看,究竟请哪一位先生?"
众人七嘴八舌:“那杨先生就算了吧,我们请不起!"
苏老太公道:
“那好,明天我就叫才巨丶才举用轿子抬上我,再让昌富、昌尧抬上滑竿儿去将张先生或者是刘先生请来,你们回家去,看看有什么书,后天早饭后就送六岁以上的男孩子带上书,去书房塆报名开学了!"
众人道:
“多谢太公,辛苦您老了!"
终于办成了一件光前裕后的大事情:
钟音阵阵应山林,
书声朗朗震乾坤。
耕读传家育后人,
一代一代更精神!
开学半月后,上学的大大小小的男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或来回穿梭在金黄的稻谷田间的田埂路上,或来回穿回穿梭在长出牛角般大大的玉米棒子的玉米地边路上,看到的金黄色的一遍遍的稻子和一块块大大包谷,好一遍大丰收的景象,心中阳光灿烂,互相嘻戏追逐,笑语不断,非常热闹。
苏兴舒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