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1771章东南之论,分封之争
诸葛亮面色不变,迎着房玄龄的目光:“克明兄忧患深远,亮岂能不知?然今日我大晋之势,非比汉之七国!”
“东南亚诸地,非膏腴之中原,乃瘴疠横行之绝域!其民化外,其地未开,其路不通!郡县如虚设,朝廷鞭长莫及。”
“分封宗室诸王,使其就国,如同投石入海,虽激起波澜,却可立竿见影,代陛下,代朝廷守此化外之土!”
“臣也认同诸葛尚书所言!”
不久前由地方再次调任中央的李斯开口了,“诸王就藩,带去宗族、部曲、工匠、良种,如同移栽之木,扎根彼处,自辟荆棘,自建城邑,自筹粮饷,自抚蛮夷!”
“以臣之见,分封宗室诸王,其利有三:其一,免朝廷远戍转输之劳,省下亿万钱粮,以固中原根本。”
“其二,诸王为子孙基业计,必倾力经营,比朝廷遣派流官,用心何止百倍?”
“其三,宗室血脉相连,共卫晋室,可保此疆永归华夏!此乃以藩屏周之古意,行权宜过渡之实策!”
分封宗室,宗室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有可能轮到他这一脉其中一份,也说不定。
故而,就算是不考虑这项政策的利弊如何,光是自身的利益定位,就注定李斯是站在杨素和诸葛亮这一方。
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宗室,都会站在这一边的。
唯一反对的,恐怕也只有太子以及几个想要争论的皇子了。
那些有地位,有实力的宗室,以及那些无心于皇位的皇子,巴不得可以有一块封地,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当他们自己的土皇帝。
“至于玄龄与克明所忧藩王尾大不掉……”
诸葛亮紧跟着又开口了,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诸王封国,远在东南,地远而贫瘠,瘴疠乃天然之锁!藩王之力,如何能与中原相比?”
“再则,为防藩王之乱,朝廷可严定法度,诸王得掌地方军政,然其长史、国相、都尉等要职,皆由朝廷委派,分其权柄。”
“其军队规模、兵器制式、赋税征收,皆由朝廷定其限额!此非裂土称雄,乃是代天子牧民!待其地开发,其民归化,道路畅通,郡县根基稳固之时,”
说下去的同时,诸葛亮加重了语气,“再行推恩削藩,化国为郡,水到渠成!此乃‘以空间换时间’,留待后人解决藩王隐患之策!”
在诸葛亮看来,天高皇帝远的东南亚,在中央朝廷无法有效统治的情况之下,分封藩王,确实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控制。
要知道,不要说是东南亚了,在这个时代,第一次经济重心没有南移,南方都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开发。
再则,这也不过是一些权宜之计罢了。
等到日后东南亚的统治基础成熟,在废国改制郡县就是了,有关这一点,汉武帝都已经给过一个模板了,后世子孙,难道连作业都不会抄吗?
周天子分封,汉初七国之乱,确实是行分封的一个教训。
但是,却不代表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了。
短时间之内,拿过来用用还是可以的,只要不将其作为长期的手段即可。
借藩王之力,强化统治,发展当地生产,之后再由中央朝廷摘桃子,这就是诸葛亮的路。
九霄落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