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听说我骨折是因为节奏慢被老天打骨折的
最初的铁甲舰-克里米亚战争的遗产
在1853年,奥斯曼帝国与沙皇俄国因巴尔干地区爆发了战争,即第九次俄土战争,随后,在当年的锡诺普(sinop)战役中,土耳其舰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俄军使用了新式的爆破性弹药,在这场战斗中,显示出了这类弹药对传统木制帆船的毁灭性杀伤力。
锡诺普海战,装备爆破弹药的俄国海军对奥斯曼舰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随后在1854年,英法也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昔日的宿敌英法海军,共同将舰队开入了黑海。因此这场战争后来更多也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为了能够抵近俄军的岸防堡垒和阵地实施炮击,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自下令海军建造一艘拥有强大火力和坚固装甲的浮动炮台。
法国人在1854年便拿出了对应的设计方案,并授权开始建造,同样的设计方案也被交给英国,由泰晤士和米尔沃造船厂建造五艘。不过,英国人建造的这五艘浮动炮台并未能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参加战斗,而法国建造的则在对岸炮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尽管拥有其自主航行的能力(航速4节),但这些浮动炮台在远洋航行中却依旧需要仰仗拖船的力量。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浮动炮台
在1855年后,大批装备铁甲战舰的设计被送到了海军部,并对装甲进行了许多测试。但当时英国海军的策略则十分保守,倾向于由其他国家海军或者民间造船厂对新技术进行尝试,之后再借助自身强大的造船工业实现反超。而尽管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达成了同盟,但战后彼此依旧互为彼此最大的假想敌。在1858年,英国人获悉法国正在建造一艘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铁甲舰,即光荣号铁甲舰。该舰由法国设计师亨利·杜佩·德·洛美(henridupuydelme)设计,采用在传统木壳风帆战舰外层包裹锻铁船壳作为防护。起初,对于这艘战舰的出现,英国海军部对此并不以为然,但随着1859年光荣号的下水,随即在民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和舆论的压力迫使海军部也不得不在传统的木制风帆战列舰建造之外,于1859财年额外批准了最初的两艘远洋铁甲舰的建造,即后来的两艘勇士级铁甲舰。
勇士级铁甲舰
尽管受到了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但在1859年英国海军部的主要建造对象依然还是传统的三层火炮甲板战列舰,而有着重要意义的两艘铁甲舰勇士号和黑太子号,却仅仅是作为这些造舰计划的补充。两舰被交由了海军部首席造舰师艾萨克·瓦茨(issacwatts)及其助手约翰·罗素(johnscottrussell)进行设计,尽管海军部此时尚未对铁甲舰有足够的重视,但强大的工业实力却也让英国人能够完全采用锻铁建造船体,使得排水量达到9000吨级。但由于仅有一层火炮甲板,这艘史无前例的战舰却被归类为了护卫舰(frigate)。
在设计上,除作为第一艘全铁壳战舰外,勇士级铁甲舰并未采用任何划时代的技术,确实第一型成功融合了已有技术的划时代战舰,包括蒸汽动力、大口径后膛炮、水密隔舱、螺旋桨推进和舷侧装甲带等。瓦茨依照1858年下水的40炮大型护卫舰墨西号(hmersey)的布局对该舰进行了设计,在设计之初瓦茨并未指望这两艘铁甲护卫舰能够加入当时的主力舰队战列线,但事实上,当勇士号在1860年下水时,这艘巨舰俨然已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战舰。
曾经强大的勇士级首舰勇士号,在海军日新月异的19世纪迅速落伍,归为后备舰只。退役后其桅杆和帆装被拆除,曾做过拖轮、运油船、海军鱼雷学校的校舍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复原,先作为纪念舰保存于朴茨茅斯历史船坞,紧邻着皇家海军的另一艘传奇胜利号。
主体设计及动力
勇士级铁甲舰包括首舰勇士号(hmswa
ior)和二号舰黑太子号(hmsblackprince),全长128m,排水量9284吨(勇士号,黑太子号排水量9398吨),吃水深。其船体采用锻铁建造,横向分为92个水密隔舱,其船底还有两条舭龙骨用于减低较长舰体带来的不稳定性,这也是皇家海军第一次运用该技术。但过长的舰体依旧使得勇士级的转向十分不灵便。
勇士级采用了当时十分流行的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受当时蒸汽机锅炉效率和燃煤储藏的影响,蒸汽动力更多时候是作为战时的辅助动力来源,其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力来源依然是采用风帆。
勇士级在舰内装备有一台两缸单胀式蒸汽引擎,由10台锅炉提供提供蒸汽,驱动一具直径的螺旋桨运转,其输出功率达到5267马力,是当时动力最为强劲的战舰。在公试中,勇士号依靠蒸汽动力达到了节的最高航速,黑太子号也达到了节,其储存的燃煤足够其在11节下航行大约2100海里。
勇士级可被吊起的螺旋桨。勇士级拥有最大的可悬吊螺旋桨,这一操作需要600名船员才能完成。
勇士级同时也装备了足够的风帆动力,其三根桅杆除底部外同样采用锻铁建造,装备有全套帆装索具。在使用风帆动力时,勇士级蒸汽机的烟道可以收缩,螺旋桨也可以被吊离海面以减小阻力,此时依靠风帆勇士级可以达到蒸汽动力大体相当的13节航速,黑太子号则仅有11节,在同时使用两种动力时,勇士号曾达到了节的高航速。
勇士号上的两缸单胀式蒸汽引擎
武备
勇士级的武备布置依旧沿用了旧时代风帆护卫舰的模式,原先设计搭载40门68磅前装滑膛炮,除两门搭载于上层甲板艏艉以提供艏艉火力外,其余38门均搭载于火炮甲板舷侧,通过舷侧舱壁的炮门向外射击,因此与勇士级同类的布置形式后来也被称为舷侧炮门铁甲舰(
oadsideironclad)。后在建造过程中,更改为26门68磅炮,10门110磅后装线膛炮,另有4门40磅后装线膛炮作为礼炮。
勇士级装备的68磅炮是当时英国海军最强大的前装滑膛炮,炮身由铸铁铸造,炮身自重约吨,口径吋(约206mm),使用68磅实心弹时有效射程大约2900m(仰角12°)。同时该炮还能发射爆破弹、榴霰弹、霰弹等多种弹药。其中,勇士级的68磅炮还能发射一种被称作马丁熔铁弹的燃烧弹,这种炮弹平时为带有一个圆孔的空心圆球弹,在战前通过圆孔向内浇入熔化的铁水,在几分钟后凝固的表面就会封住圆孔。这种炮弹会在发射后接触目标时爆裂,在1859年的测试中表现出对传统木制帆船的巨大破坏力,且其造成的火焰很难通过当时传统的灭火方式扑灭。勇士号在舰内搭载了一个被称为安德森熔炉的装置,采用焦炭作为燃料,可以在一小时内熔化约320kg的生铁用以填充这类弹药,但这类装置同样容易在舰内造成火灾而没有得到更广的使用。
勇士号上的复刻版68磅炮
勇士级的110磅和40磅后膛炮均由阿姆斯特朗兵工厂生产,是最早在皇家海军投入使用的后膛火炮,采用螺栓形式炮闩,通过一根插入的气密导管点燃发射药。这两款后膛炮均被寄予厚望,皇家海军原本打算以110磅炮取代所有68磅滑膛炮,其口径为7吋(178mm),有效射程理论上可以达到3700m。然而,在1861年的实弹测试中发现,其穿甲效能还要略弱于68磅炮,而由于早期后装药机构可靠性很差。在1863年,尤利娅勒斯号(hmseuryalus1853)护卫舰搭载的110磅炮在炮击鹿儿岛时发生炸膛事故,几乎杀死了该炮的所有炮组。皇家海军不得不在之后降低该型火炮发射时的装药量,更进一步削减了该炮的威力。但其40磅炮的表现则较为良好,操作简单且射击精度也较高。
勇士号上的复刻版110磅后膛炮
1
10磅炮的装填机构
勇士号上的复刻版40磅后膛炮
勇士级的主甲板两舷安装了全部26门68磅炮和8门110磅炮,另有两门110磅炮安装于上层甲板艏艉,4门40磅炮则安装于艏艉上层甲板两舷。在1867年,随着铁甲舰的迅速普及,勇士级的武备换装为更为先进的4门8吋(203mm)前装线膛炮、28门(黑太子号为24门)7吋(178mm)和4门20磅炮。
装甲防护
勇士级铁甲舰在舰体两侧安装了长近65m,自水线下延伸至上层甲板,厚度为吋(114mm),并内衬两层共厚达410mm的柚木板。其装甲板由15英尺x3英尺的锻铁板通过榫卯拼接而成以防止脱落,但这一工艺也使得勇士级的装甲造价高昂,因此后续铁甲舰设计中不再采用此种结构。而在1861年的测试中表明,勇士级的装甲足以抵御当时几乎所有火炮的攻击。但勇士级的一个弱点则在于其装甲防护忽略了舰艏及舰艉,使得舰艉的舵面和螺旋桨在战斗中极易遭受损伤。勇士级另有同为吋厚的水密隔舱隔板防护纵向炮火,在风帆战舰时代,来自这一方向的舷侧齐射将对舰内火炮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因为在木制战舰时代,实心弹丸足以贯穿战舰艏艉。
勇士级主装甲带装甲剖面,最右侧为锻铁装甲,其左为内衬柚木。柚木分为两层以分解实心弹药在舰体产生的震波
防御级铁甲舰
勇士级的建造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对抗法国光荣号的手段,但同时,全铁壳的勇士级巨大的重量和造价也令海军部的官员们感到震惊,比起这些昂贵的钢铁怪兽,海军部的高层似乎还是更青睐于传统的木制三层甲板战列舰。海军部认为勇士级既然拥有当时所有舰载火炮都无法穿透的装甲防御,其高航速自然也就不再有必要,因此在1859年末,高层希望设计一款搭载同样装甲但更小也更慢,因而造价也更低的铁甲舰。第三海务大臣鲍德温·沃克爵士(sirbaldwinwakewalker)原本提议建造六艘同类型铁甲舰,但却遭到了海军部其余成员反对,最终仅有两艘在1859年末得到批准并于12月开工建造。两舰以首舰防御号为名被划分为防御级铁甲舰。
但海军部的这一系列决定导致了防御级无法与勇士级编为舰队协作,与法国同期在建的铁甲舰相比也相对弱小,海军部最初考虑的经济性也没有得到满足,日后将作为海军建造部主任,掌管舰船建造设计的巴纳比爵士(sirnathanielbarnaby)对防御级进行评估后,认为其战斗力仅有勇士级的1/4,但其造价还是达到了后者的2/3。
防御级包括首舰防御号(hmsdefence)和二号舰抵抗号(hmsresistance)。防御级在设计上由勇士级缩小而来,不过舰艏以冲角艏取代了勇士级的飞剪艏,同时二号舰抵抗号也是英国第一艘装备冲角的战舰。而后来在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证明,对于早期铁甲舰而言,相比难以击穿敌方装甲的火炮,冲撞或许是更好的攻击方式。该级舰全长约92m,排水量6250吨(抵抗号为6170吨),其长度相比勇士级短近40m,排水量也少约3000吨。防御级的动力装置也类似于勇士级的缩小版,输出功率约2340马力,在公试期间最高航速大约节。防御级采用了三桅帆船形式的桅杆与帆装,桅杆底部与舰艏斜桅均采用锻铁建造,以承受冲角冲撞时的冲击力。防御级的螺旋桨同样可以被吊离海面收入舰艉以减小阻力,在使用风帆航行时,两舰最大航速均能达到节。
防御级铁甲舰
防御级最初设计搭载18门68磅滑膛炮和另外4门阿姆斯特朗40磅后膛炮,在建造期间原本又打算以110磅炮替换部分68磅炮,但当时由于110磅炮产量不足而作罢,仅替换了6-8门。其火炮布置也参考勇士级,除两门110磅炮布置于艏艉上层甲板外,其余68磅和110磅炮均布置于主火炮甲板两舷,4门40磅炮则布置于艏艉上层甲板两侧。
在1867-68年间,防御级换装为14门7吋前装线膛炮和2门8吋前装线膛炮,勇士级也在同一时间接受了类似的换装。其中,7吋(178mm)线膛炮自重约7吨,大约15倍径,弹重52kg,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m;8吋(203mm)线膛炮自重约9吨,16倍径,弹重79kg,有效射程与前者相当。相比于之前的68磅线膛炮,这两型火炮显著增强了火炮的穿甲能力,其中后者在近距离上可以击穿244mm的锻铁装甲。
在防御上防御级主装甲带厚度依然为吋(114mm),内衬双层总计18吋(460mm)厚的柚木。装甲带长,高度自上层甲板至水线下处,艏艉水密隔舱同有吋厚的装甲防护。但与勇士级相同,防御级的装甲防御忽略了对舰艉舵面和螺旋桨的防护。
防御级主装甲带布置(深色区域)
铁甲舰队扩张
在1859-1860年间,英法海军都在逐步发展自己的铁甲舰,自光荣号后,至1861年法国海军又建造了两艘马真塔级(magenta)和一艘库罗那级(couronne)铁甲舰。而在1860年,法国海军高调地宣布要在之后建造30艘远洋铁甲舰,并于1861年开工建造多达10艘普罗旺斯(provence)级舷侧铁甲舰。法国人的高调最终迫使英国海军部拿定了主义要扩大自身铁甲舰的规模,自1861年开始,所有木制风帆战舰的建造被取消,在建舰船也将被改建为铁甲舰,另外决定增加两艘防御级的改进型和另外四艘大型铁甲舰,前者级赫克托耳级铁甲舰,后者即一艘阿喀琉斯级和三艘米诺陶级铁甲舰。
赫克托耳级铁甲舰
赫克托耳级在防御级基础上设计而来,在后者基础上增强了动力与武备,其炮位连同主装甲带一同覆盖全舰侧舷长度,使舵机得到了一定防护。但因主装甲带的布置,其舰艏在水线部位并未得到防护。但由于建造期间发现该级舰相比设计有所超重,排水量由设计时的6800吨增加到约7100吨,因而不得不降低载煤量,使得赫克托耳级使用蒸汽动力时的航程仅有800海里,其搭载的武备也相应有所降低。
赫克托耳级包括首舰赫克托耳号(hmshector)和二号舰刚勇号(hmsvaliant),全长86m,排水量约7100吨,舰艏取消了冲角并改为垂直艏,其动力同为一台双缸水平往复连杆蒸汽引擎,其输出功率达到大约3200-3500马力,在公试中,采用蒸汽动力赫克托耳号和刚勇号分别达到了节和节的最大航速。赫克托耳级的帆装同采用三桅帆船构造,烟道可以半收缩入舰内。在设计上赫克托耳级的螺旋桨也可被吊起,但吊起螺旋桨的装置始终未安装。
赫克托耳级原计划装备32门68磅滑膛炮,其中30门位于主甲板两舷,另外2门布置于上层甲板艏艉,后来在建造期间计划以4门110磅炮替代上层甲板的武备,但由于战舰的超重,主甲板两舷的68磅炮则被削减为仅有20门。后在1867-68年间,赫克托耳级换装为了2门8吋和16门7吋前装线膛炮,前者布置于上层后甲板内,另有4门7吋炮也布置于上层甲板两舷,仅12门7吋炮被布置于主甲板内。(注:由于工期原因二号舰刚勇号直到1868年方才完工,故武备直接换装为了1868年后的样式)
赫克托耳级的主装甲带布置(深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