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2章 再试一次
第042章 再试一次
一个时辰后,小院的正房大门打开,朱祁镇面无表情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主子…”侯宝走上前,欲言又止。
“有事就说。”朱祁镇语气冰冷。
“既然此人已经都说了,要不奴婢就将此人给…”说着,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朱祁镇扭过头,盯着侯宝道:“你觉得他都说了?”
“奴婢…”侯宝额头冒汗。
“养着吧,朕有的是时间等他开口。”
“是。”侯宝挥了挥手,屋内的黑暗中,几个太监无声的从阴影中走了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
“主子,这几人是奴婢精挑细选的,您看是否合适?”侯宝说道。
朱祁镇简单的扫了一眼后,脸色缓和了一些:“家世可都清白?”
“绝对清白,他们都是洪熙元年同月同日净身进宫的,且暗卫都逐一去过他们的老家核实过了,肯定没有错漏。”侯宝赶紧说道。
“恩,剩下的事你看着安排吧。”朱祁镇扔下一句话,走出了小院。
小院再次归于平静,平静的好似它还是原来的那个破败小院一样,只是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悄无声息的流动着。
………………
又是几日,皇帝突然下旨:废除司礼监!
这道圣旨一下,压抑了半月之久的文官们纷纷揣测皇帝这是何意,虽然现在的司礼监已经名存实亡,除了给皇帝端茶倒水的杂事,再也不复往日的荣光,可再怎么说,司礼监也是宫中二十四衙门的的核心权力部门。
其实,司礼监最早初设于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憎恶太监,甚至不拿太监当人,可在经历了胡惟庸、李善长、杨宪案后,对文官已经失去了当初的信任,于是在废除了丞相制后,逐步构建了以宦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体系,这就是司礼监的由来。
起初它的职能仅限于宫廷礼仪、文书传递、皇帝起居事务,权力很小。可朱祁镇的老爹朱瞻基却起了一个很坏的头,那就是让太监进入内学堂读书识字,这些太监们掌握了文化知识后,逐渐不满足于端茶倒水,伺候皇帝生活的琐事。
于是,司礼监的权力在宣德后期逐渐扩大,历史上,自宣德以后,随着内阁票拟制度的成熟,皇帝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力,将“批红”权授予了司礼监。至此,形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双轨制。
因为太监只有依附皇帝才能生存,所以如此一来,司礼监成为了实际决策中心,皇帝通过司礼监直接控制决策,避免完全依赖外朝官僚,尤其是在皇帝怠政(如嘉靖、万历)时,司礼监简直成了二皇帝,严嵩父子擅权、魏忠贤专权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满清鉴于明朝太监干政带来的诸多弊端,自顺治帝时,设立了十三衙门,并对太监的活动范围、社会关系和个人财产进行了严格限制,虽然满清在后期太监势力抬头,但他们始终无法威胁皇权。
康熙时期废除了十三衙门,进一步限制了太监的权力,主要措施就是政治制度设计使得太监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权力。清代太监主要是皇帝的家奴,其角色更多的是作为皇帝的私人助手,而非政治决策的核心力量。
又因为满蒙贵族在清朝政治中占据核心地位,他们与皇帝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皇帝不需要通过让渡权力给太监来维护皇权。
此外,清朝的文官制度和捐官制度也形成了对太监的制衡,使得太监难以在政治上形成专权。
到了乾隆时期则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和对宦官的严格管理,确保了太监不会形成专权的集团,规定太监非奉差遣不得擅出皇城,职事之外不得干涉政务,禁止太监结交外官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太监势力的膨胀和专权的可能性。
乾清宫,御书房内。
朱祁镇半躺在藤椅上,眯着眼想着事情,而侯宝则跪在一旁,给皇帝揉着腿。
“朕废除了司礼监,你有什么想法?”朱祁镇的眼睛睁开一条缝,看了看给自己揉腿的侯宝,开口道。
侯宝手上没停,只是侧头笑道:“奴婢一个腌臜之人,不懂的什么朝政,皇爷您是奴婢的天,是这宫中所有奴婢的主子,奴婢只想着伺候好皇爷,其它的奴婢想都不敢想。”
朱祁镇微微一笑:“你这老狗,话甜的腻人。”
闻言,侯宝手一僵,随后给了自己一个耳光,磕头道:“皇爷恕罪,奴婢说的都是真心话,奴婢的一副赤胆忠心只为皇爷。”
朱祁镇只是笑了笑,然后抽腿盘坐了起来,看了看窗外:“他们在想什么?”
侯宝先是一愣,随即无声地退了出去。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领着东厂提督李冲走进了乾清宫,半个时辰后,李冲又急匆匆的出了乾清宫。
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