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来了!

第42章 再试一次(2/2)

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42章 再试一次

长安街,人流如织,车水马龙。

山东会馆,二楼的雅间内。

“性和兄,皇帝突然废除了司礼监,到底是何意?”说话的人五十上下,一身儒生打扮。

“世用老弟,你用突然这两个字,是何意?”一旁的另一个同样读书人打扮,头发有些花白的读书的人品着茶,缓缓开口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一个是高谷(字世用)、一个正是是马愉(字性和)。

高谷诧异的看了看马愉,端起面前的茶盏却没有喝,而是看着窗外叹了口气道:“一叶知秋啊!”

“我看老弟你是一叶障目吧。”马愉道。

“怎么讲?”高谷道。

“皇上回京半个月了,一是没召我等御前问政,二是在朝会上一言不发,三是调走了两个月内内阁的所有奏章。”说着,马愉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如织的行人,又道:“今天又下旨废除了司礼监,世用,你是想问皇帝是不是要裁撤内阁吧?”

高谷苦笑,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

马愉一笑:“放心,皇上绝不会裁撤内阁。”

高谷忙问:“你怎么知道的?”

“皇上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在和咱们怄气呢!”马愉神秘一笑。

“怄气?”高谷不解,随即他好像明白了过来,“你是说……黄河?”

马愉点头:“皇上正值年轻气盛,这几年文治武功都有了,”说着,他压低声音:“可这几年,他太顺了。”

“性和,此话不可再讲,小心隔墙有耳。”高谷道。

马愉却不在乎的摆了摆手:“明日,我就具折上奏劝诫,世用,你和我联名上奏吧。”

高谷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马愉:“此时上奏,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人臣之所以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一段《左传》的话,马愉说的慷慨激昂。

“这个道理我自然懂,只是你我同为阁臣,联名劝诫,皇上会认为你我……”高谷欲言又止。

“结党?”马愉轻笑,“你和我本就是一党!”

高谷大惊,一口茶没有咽下去,却呛的他连连咳嗽。

“性和兄,你怎能说我和你是一党。”止住了咳嗽,高谷怒道。

“这不是我认为的,是。。。。”说着马愉指了指天,“你说你没有朋党,可人家偏偏就认为你有,你想甩也甩不掉。”

“我……”

“行了,老弟,你就不要担心了,”马愉宽慰一句,“皇上想治理黄河,我心里是同意的,可不是现在,国家一年就那么多赋税,用钱的地方又多,如果把钱都用在治河上,国库空虚不说,百姓也要跟着受苦啊。”

“可是如果咱们一直和皇上顶着来也不是个事儿啊。”高谷担忧道。

“我的世用老弟,你就把放心吧。”马愉笑道,“我已经和王佐商议过了,如果皇上非要坚持治黄,我们就劝皇上将两淮盐税的钱拿出来用作治理黄河的费用。”

闻言,高谷一脸不可思的看着马愉,站起身踱了几步:“不可,不可,两淮盐税自洪武朝起就是专用于皇家内帑,你们如此做,就不怕天威降临?”

“皇上有句话说的好,叫等价交换。”马愉笑道。

“什么等价交换,这事儿你万万不能提,莫说皇上不同意,就是太皇太后也不会同意的。”高谷急道。

“盐税本就是国税,却成了皇家私产,本就不合法度。”马愉道。

“那是前朝,不是本朝。”高谷反驳道。

“所以我才要上书陈述利弊,力劝皇上。”马愉道。

“不可,不可,此事牵扯重大,一个不慎,你我晚节不保。”高谷说罢,又拱手道:“我还有些事,告辞了。”

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一座混沌监狱
我有一座混沌监狱
执掌混沌牢笼,号令万古神魔,主宰诸天万界!苏昊邪魅地笑道:“哥也想低调啊,可实力它不允许啊!”
佚名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
一些悲惨的妾室她们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须去争,必须去掠夺,蒋纯惜穿成这些妾室,为了完成任务,所谓的道德情操在她这完全不存在,在她眼里有的只是完成任务,因此就算手段龌龊无耻那又如何呢?人啊!不都嘛是这样,
爱吃甏肉的焱妃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快穿:满级大佬反杀记
【快穿+男配+逆袭+无cp,问就是作者不爱写言情桥段!】作为时空管理局的金牌员工,晏清调到了炮灰反杀部门。这些炮灰角色,原本是男女主的踏脚石,他们慷慨地送上金手指的大冤种,成为被命运摆布的大冤种,只要
这烧烤真不错
总裁爹地慢点宠
总裁爹地慢点宠
传闻鼎鼎大名的陆大少,育有一儿一女,陆太太却身份成谜。顾夕呵呵一笑,关她鸟事,她只想好好工作,好好赚钱。“妈咪,你真的不要我们了吗?”直到两萌宝委屈地抱着她的大腿,眼泪汪汪地问道。顾夕一脸惊悚地望着眼
栩栩
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山村孤女在重男轻女、人命贱如泥的时代,面对长辈的不公,自己取名、赚钱。她凭借医术摆脱困境,成为名满天下的神医。同时,一位少年从山村走出,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以科考改变命运,走上权力巅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