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57.《佛法修学概要》29-32集研讨
那么就我们人生而言,我们今生还有八种苦,这个是对整个三界就是□□、欲界、无□□,来安立八苦。这个是针对作为一个人,我们今生的苦。那么八苦就是有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今生就能够感受得到的。所以通过了解苦相,我们就要知道这个世间三界之苦,他的本质是无常的,是一种苦相,逼迫的,它是空无自性的,也是无我相的。
那么作为我们净土中的学员,我们通过深入的观察苦谛,认识到娑婆世界之苦,娑婆世界之逼迫,我们出世的道心就容易产生出来,就能够对娑婆世界产生一种厌离,觉得娑婆世界,没有一个让我们安稳的地方,让我们一个安乐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以出世的道心为我们的佛号充电,来提升我们佛号的力量。要不然你一方面在这边留恋娑婆,一方面又想通过念佛号来往生西方,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你所谓的佛号被娑婆世界的所牵扯,你很难往生。
所以我们学苦集灭道的苦谛,我们就要对娑婆世界的苦要有正确的认知。要厌离它而培养出我们的出离心。这样我们才能提升我们佛号的力量,不至于让娑婆世界拖住我们的后腿。
(二)集谛
那么在我们了解了苦地之后,我们就要了解苦是怎么来的?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现在就要看看世间因果的苦集灭道的第二个集谛,也就是苦的原因。任何一个痛苦的出生,它的产生都是有因缘的,他有过去的爱取,有生死的业力,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我们在讲到四圣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在谈生命的缘起,已经不谈业力了,主要是讲我们妄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有这些痛苦?我们在人天乘的时候,是说万般皆是业,这个都不是我们人所控制的、所主宰的,但是到了四圣谛的时候,我们主要谈妄想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有这些痛苦?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爱取的妄想、烦恼招感了三界的果报。也就是说我们本来的心性是清净无染的。但是因为我们有爱取的妄想,产生的烦恼,而招感了三界的果报。
所以我们修净土宗的我们不讲断,我们是讲要思维苦谛,调伏受取。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一切的痛苦的果报,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所造成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调伏到最低,这个是破除我们往生的障碍。另外我们要把对极乐世界的好乐,要提升的最高。这样我们厌离娑婆,我们欣求极乐,我们建立净土的信、愿、行。这样就为我们的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破除了障碍。
所以在世间因果,我们讲苦谛,讲集谛的时候,我们要深入观察苦谛、调伏爱取,把这娑婆世界的爱取调到最低,把这极乐世界的好乐升到最高,来提升我们佛号的力量,来破除障碍我们往生的一些因素。这个是我们讲的声闻乘四谛的苦谛,集谛在我们修净土宗的运用。
(三)灭谛
我们下面再看一下灭谛和道谛,这个是属于出世间因果,那么灭谛呢,什么叫灭?
灭者,谓苦因苦果灭已,所显寂灭无为。
所谓寂灭无为,就达到一种寂灭无为。但是在二乘的修学中,它灭谛偏重在灭掉苦因,灭掉烦恼,他是讲的灭。但是我们修大乘的时候,我们是转,转烦恼成菩提。所以这两个他修学的作用点是不一样,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佛陀他也是通过三转灭谛,就是说此是灭可证性,出世间的涅槃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成就的,来激励我们一种修灭谛之心。
然后他劝修:此是灭汝应断,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人天乘虽然有快乐,但是它也带有过失的。它是如刀锋之蜜,有割舌之患,所以那种快乐我们是不能追求的。
那么佛陀通过他自己的修证,说:此是灭我已证,他也通过自己的修证告诉我们,他已经做到了,他已经示范了。所以通过修灭达到这种寂灭无为的境地,这个是一种出世间的涅槃,是真实存在可以成就的一个。
但是要怎么样来达到灭,达到寂灭无为,把苦因苦果能够灭掉呢。这个就牵扯到道谛,就是修学之道,道谛的问题。
(四)道谛
那么什么叫道呢?
道者趣向义,谓由此道故得证入涅槃。
由这个道是我们可以趋向于涅槃、趋向于无为。它这种道是有方法可以修,它不同于一个哲学概念,仅仅是个观念,它是有一种修行的方法的。
佛陀就劝说:此是道汝应修,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暇满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把握来修行,把自己从业力的修学提升到一种正念的修学,培养自己的出离心,通过空正见建立起空正见,佛陀通过他自己的亲身修证,他说:此是道我已修,他通过修这个道而证入了涅槃,所以引导我们来趋向于涅槃之道。
那么在道里面实际上主要有:我们知道有三十七道品,这个是二乘修道的一些主要内容。
那么三十七道品其中有一个是四念处,四念处它写的是一种正修,就是要思维苦谛,调伏爱取,那么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实际上它是分两大块,一个属于调伏我们的爱取的,一个是调伏我见的。
★那么调伏爱取主要是从哪儿下手?★
1、观身不净
调伏爱取主要是通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来达到的。
那么我们怎么来,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执取,其中一个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执取。那么怎样消除我们对身体的执取。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些修行的方法。那么调伏我们对身体的执取的方法,就是修不净观。因为我们身体的怎么会有的?是因为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是因为我们一念妄想的心去攀援一个虚妄的父精母血的境,所以是妄有身。这个身不是实际而有,是妄有身。
所以我们要站在本来没有色身的角度来调伏对色身的爱取。所以我们刚开始讲到我们在修行操作的时候,首先是要安住真如,要安住在我们本来清净一念心性的基础上,也就是师父说的把心带回家,在这样的一个本来清净的基础上,本来无一物的基础上,来调伏我们对色身的爱取,那么具体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
1)内相不净:蕅益大师说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把你色身拨开了以后,里面是心、肝、脾、肺、肾、大小便溺。我们人实际上是背着一个厕所在走,所以内里是非常不净的。我们通过观想内相不净。
2)外相不净:我们人有九孔,鼻孔流鼻涕,耳朵里面还有脏东西对吧?所以即使你打扮的很漂亮,但是你经常九孔是流出不净物。这是外相不净。
3)死后不净:人死了以后,过不了多长时间,结果身体会苍白,然后淤青、膨胀,破裂,流出脓血,尸虫把你的肉吃掉,最后变成一堆白骨,最终完全的消失掉。
所以不管从内相、外相、死后诸多方面考察,去观察,我们实际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留恋的,何况色身还能因为我们的妄想心所产生的。所以通过这方面我们来观身不净,调和我们对身体的爱取所以这个是调伏爱取的第一个。
2、观受是苦:收摄我们的感受,也就是收摄我们的六根,不要在向外攀缘,通过这样的方法通过收摄六根把我们的心收回来,减少一些外缘,让我们的心恢复到清净的本来面目,这个是调伏爱取的第二个观受是苦。
所以我们不要把五蕴的尘劳妄自为,就是被这个外在的色声香味这些东西所迷惑把它做为真的,随它而转,这个是调伏爱取。★★★
那么四念处还有一个是调伏我见:
3、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所以我们心对一样东西的观察,它其实都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的这种心。所以我们的自我意识本来是没有的,它这种攀缘的作用让我们念念的相续而产生的错觉。
就像我们看一个电影,电影实际上它是一个一个的,本来是个静止的画像,但是我们把它连续的起来放起来,它变成一个动态的东西。我们看的时候还会许多电影里面的喜乐哀乐,跟着他掉眼泪或者欢笑。所以这个我们的人心观察不到念念的无常,而被无常的东西被外境所牵引,被外物所转。这样我们才导致了我们的生死轮回。
所以我们要通过观心无常,要知道我们的心,真正的真心它是本来清净的、是本来不动的、是本无动摇的,是能够离尘无体的。而且他这种幻想也毫无意义,而且它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体,但是我们的真心一直是存在,一直不会被这些外境所转。
所以我们不要把妄想心作为自我,这个是我们观心无常,就是我们这种意识性,它是生命变异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
那么观法无我,主要是讲诸法无时效性,无实体性。法是怎么来的?本来我们的一念心性是遍性周圆的,因为随着我们的业力妄想而产生这些幻法,他即不是和合,也不是因缘所生。所以这些戏论都必须把它排清。所以他真实的一面是妙有真空,自我就像一个阳焰一样,看似有实际无,所以我们不要把世界的依他作为自己的本来的面目,我们是没有一个自我意识的东西。
所以通过我们四念处,二乘的四念处的修学,我们来调伏我们的爱取,调伏我见。
所以在整个三十道品里面,四念处是个正修,他主要就是通过思维苦谛来调伏受。
那么四正勤,其实就是持戒业力的改造。那么四如意足是修行禅定,帮助我们的四念处的观慧,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个是修学的次第。那么在这个里面八圣道分是最重要的。因为八圣道分,实际上它可以归纳为,我们常说的戒定慧三学,就是正语、正业、正命是属于戒的范围。那么正念正定是属于定学的范围。正见、正思维、正精进是属于慧学的范围。所以八圣道分它涵盖了戒定慧三学的内容,所以三十七道品里面八圣道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这个是我们讲的声闻乘的四谛。
那么作为净土宗来说,我们对四圣谛重点区两个,一个是知苦,你知道苦怎么回事,所以你才能够产生厌离娑婆之心,那么修道你怎么样才能去知苦,怎样才能去离苦?怎么才能去调伏我见、调伏爱取这个是我们要通过四念处来加以修学的。
二、缘觉乘:
那么下面我们就要讲到内容的第二部分缘觉乘,所谓缘觉它是指依因缘法,悟无生理、证辟支佛果者。
那么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要是讲缘觉里面的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在净土宗,我们所要重视的就要抓:受、爱、取,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有三点,看讲表:
三、十二因缘在净土宗的应用:
(一)放弃果报——识、名色、六入、触。
对于识、名色、六入、触、这个由业力形成的如实显现的果报,我们要放弃,就是说要认命。
(二)收摄感受——都摄六根;受——收摄,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
也就是都摄六根,我们净土法门的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就教导我们要都摄六根才能净念相续。所以假如我们的感受一收摄,那么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
(三)调伏爱取——欣求极乐;把执著疏导成一种往生的愿力。
把对娑婆世界的执着,疏导成一种往生的愿力。
所以这个是我们在净土中利用十二因缘修行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受、爱、取,要放弃果报、收摄感受,要调伏爱取。
第三部分,我们以师父四段法语做为今天研讨课的总结。
一、从一个世间的好人,要转换成一个出世间的道人,乃至于往生的道人。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把三界的痛苦这一块把它观出来。你要知道三界没有一个地方是一个落脚处,没有一个地方是安稳快乐的地方。你这个苦谛的观察就成功了。
二、我告诉大家,日常生活给你的讯息,对往生都没有帮助,人我是非而已。所以你最好是把六根这个门慢慢关掉,加上一个小窗户就好了。你不可能完全关掉,你还是要工作,是吧?还要面对你的定位吧?关的越小越好,没有必要的事情少管。这个就是先把感受收摄一下,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分心。生命有限,精神精力有限。
三、其实整个修行,在十二因缘当中只有三个重点:就是感受、思想跟执着,但这个思想是关键了!你透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