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38章 淮西党很苦恼,朱标很满意(求订阅!!)
然而,也有一些百姓对此事持观望态度。一名老者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道:“查是查了,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冒出新的蛀虫?官场上的事,咱们老百姓哪能说得清?”
他的话引起了几名村民的共鸣。一名中年妇女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这些官员被查了,可他们的位置总得有人顶上。若是新来的官员还是这般德行,咱们百姓的日子还不是一样难过?”
尽管百姓们的议论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对此次核查结果感到震惊与愤慨。那些不合格的官员,不仅辜负了朝廷的信任,也辜负了百姓的期望。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威信,也加深了百姓对官场的不满。
随着消息的传播,民间的不满情绪逐渐酦酵,甚至有一些地方的百姓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向官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严惩那些不合格的官员,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百姓们的呼声,如同一股暗流,在民间悄然涌动,等待着朝廷的回应。
朱标和欧阳伦在宫中得知民间的反应后,心中既感到欣慰,也感到压力。百姓的呼声,正是他们整顿吏治的动力,但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以平息民愤,恢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夜色渐深,京城的灯火依旧明亮。街头巷尾,百姓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但他们的心中,却依旧充满了期待与不安。这场整顿,究竟能否彻底改变官场的积弊?百姓们拭目以待。
随着消息的进一步传播,百姓们逐渐得知,那些被查出的不合格官员大多出自淮西党。这一消息如同火上浇油,本就对淮西党颇有怨言的百姓们,顿时群情激愤,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淮西党。
村口的大树下,老者依旧摇着蒲扇,但语气中多了几分愤慨:“淮西党?哼,早就听说他们结党营私,如今看来,果然不假!这些人仗着朝中有人,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如今终于被查了,真是大快人心!”
一旁的中年妇女也忍不住插话:“可不是嘛!咱们村里前些年修水渠,本该是朝廷拨的银子,结果被淮西党的那些狗官层层克扣,最后修了个半吊子工程,害得咱们年年遭水灾!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几名年轻气盛的村民更是义愤填膺,其中一人挥舞着拳头,高声骂道:“淮西党就是一群蛀虫!他们只顾自己捞银子,哪管咱们百姓的死活?朝廷早就该收拾他们了!要是让我见到那些淮西党的狗官,非揍他们一顿不可!”
另一人冷笑道:“揍他们?那都是轻的!这些人贪赃枉法,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依我看,就该把他们全都抓起来,游街示众,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们的丑恶嘴脸!”
街头巷尾,百姓们的骂声此起彼伏。茶馆里,酒肆中,甚至田间地头,淮西党成了人人唾骂的对象。有人编起了顺口溜,讽刺淮西党的贪婪与无能:“淮西党,淮西党,银子捞得响叮当;百姓苦,百姓难,他们只顾自己欢!”这顺口溜很快传遍了乡野,连孩童们都在街头巷尾传唱。
更有甚者,一些百姓自发聚集在官府门前,高举着写有“严惩淮西党”“还我公道”等字样的横幅,高声呼喊,要求朝廷彻底清查淮西党,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他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加入声讨的行列。
淮西党的名声,一夜之间烂了大街。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淮西党成员,此刻却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辩解,声称自己并未参与贪腐,甚至有人公开表示要与淮西党划清界限。然而,百姓们早已不再相信他们的说辞。
一名淮西党成员在街头被百姓认出,顿时引来一片骂声。有人指着他骂道:“你就是淮西党的狗官吧?你们这些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却干着坑害百姓的勾当,还有脸出来晃悠?”那人脸色铁青,想要反驳,却被百姓们的骂声淹没,只得灰溜溜地逃离。
淮西党的成员们既气愤又无奈。他们中的一些人私下抱怨:“咱们淮西党这些年为朝廷立下多少功劳?如今不过出了几个害群之马,就被百姓骂得狗血淋头,真是冤枉!”然而,他们也清楚,淮西党这些年确实积弊深重,百姓的怨气早已积压多时,如今不过是借机爆发罢了。
面对百姓的声讨,淮西党内部也开始分化。一些有远见的成员意识到,若再不整顿内部,淮西党的名声将彻底败坏,甚至可能危及自身的仕途。于是,他们开始暗中活动,试图与那些贪腐分子划清界限,甚至主动向朝廷检举揭发,以求自保。
然而,百姓们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们要求的不只是几个贪官的下台,而是整个官场的彻底整顿。淮西党的名声,已然成为百姓心中腐败的代名词。这场风波,究竟会如何收场,淮西党又将何去何从,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朝会的钟声在紫禁城内回荡,百官们身着朝服,依次步入大殿。然而,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朝会上,淮西党的官员们个个愁眉苦脸,神情凝重,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为首的淮西党重臣李尚书,年过五旬,平日里总是红光满面,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可今日,他的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眉头紧锁,眼角的皱纹似乎比往日更深了几分。他的目光不时扫向站在文官队列中的欧阳伦,眼中隐隐透出一丝怨毒。
站在李尚书身后的王侍郎,年纪稍轻,平日里以能言善辩著称。可今日,他却低垂着头,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脸色苍白,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心中极为不安。他的心里暗暗骂道:“欧阳伦这个小人,不过是仗着太上皇、陛下的宠信,竟敢如此针对我们淮西党!若不是他从中作梗,百姓怎会对我们怨声载道?如今倒好,我们成了众矢之的,他却在一旁看笑话!”
另一名淮西党官员张御史,年纪稍长,平日里以沉稳著称。可今日,他的脸上却写满了焦虑与无奈。他的胡须微微颤抖,目光游离,显然心中思绪万千。他心中暗叹:“淮西党这些年确实有些得意忘形了,可欧阳伦此举,分明是想借机打压我们!他不过是个外来的官员,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如今百姓的怨气全都撒在我们头上,这日子可怎么过?”
淮西党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对欧阳伦的怨言。他们觉得,若不是欧阳伦在陛下面前煽风点火,提议彻查官员,淮西党绝不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一名年轻的淮西党官员甚至在心里咬牙切齿地骂道:“欧阳伦这个外来的狗官,分明是想借机上位!他以为扳倒我们淮西党,他就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做梦!我们淮西党在朝中经营多年,岂是他一个外来户能撼动的?”
然而,尽管心中愤懑,淮西党的官员们却不敢在朝会上表露半分。他们深知,如今百姓的怨气正盛,若是再在朝会上与欧阳伦发生冲突,只会让局势更加不利。于是,他们只能强压心中的怒火,低着头,默默忍受着这前所未有的屈辱。
朝会开始后,太子朱标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的百官,尤其在淮西党官员的脸上多停留了片刻。他的神情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近日民间对官员贪腐之事怨声载道,朝廷已查明部分官员确有渎职枉法之举。此事关乎朝廷威信,更关乎百姓福祉,绝不可姑息!”
朱标的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淮西党官员的心头。他们的脸色更加难看,心中对欧阳伦的怨恨也更深了一层。李尚书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欧阳伦,你今日让我们淮西党颜面尽失,他日我必让你付出代价!”
然而,尽管心中愤懑,淮西党的官员们却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情况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最黑暗的时段。百姓的怨气、朝廷的压力,以及欧阳伦的步步紧逼,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淮西党是否还能在这场风波中全身而退。
朝会结束后,淮西党的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大殿,彼此交换着眼神,却无人开口说话。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沉重与无奈,仿佛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这一刻,他们深深感受到,淮西党的辉煌,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皇帝朱标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他的神情肃穆,但眼中却隐隐透出一丝赞许之色。他的目光在欧阳伦身上停留了片刻,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此次整顿吏治,欧阳伦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朝会开始后,朱标率先开口,语气沉稳而有力:“近日,朝廷对官员贪腐之事进行了彻查,结果令人震惊。部分官员渎职枉法,辜负了朝廷的信任,更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此事关乎朝廷威信,更关乎天下百姓的福祉,绝不可姑息!”
“这样的人如何能有资格考核!若是将这些人提拔重用,如何对得起大明千万百姓!!”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一片肃静。淮西党的官员们低着头,脸色阴沉,心中忐忑不安。而欧阳伦则挺直腰板,神情坦然,目光坚定地望向朱标,仿佛在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朱标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尤其在淮西党官员的脸上多停留了片刻。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次清查,欧阳伦功不可没。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为朝廷肃清了一批害群之马。朕对此深感欣慰。”
朱标对欧阳伦的满意,并非仅仅因为此次清查的结果,而是源于他对欧阳伦为人和能力的深刻了解。作为太子时,朱标便与欧阳伦有过多次接触,深知此人不仅才华出众,更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此次整顿吏治,欧阳伦不仅敢于直面朝中积弊,更以雷霆手段清查淮西党,打破了朝中多年来的利益格局。这让朱标感到十分欣慰。
“淮西党这些年结党营私,贪腐成风,早已成为朝廷的一大毒瘤。”朱标心中暗想。他回想起自己登基以来,虽有心整顿吏治,却因淮西党势力庞大,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契机。而欧阳伦此次的行动,不仅为朝廷肃清了部分贪官污吏,更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决心。这让朱标感到,自己终于迈出了整顿朝政的重要一步。
朱标对欧阳伦的满意,还在于其做事的方式。欧阳伦并非一味蛮干,而是步步为营,既有雷霆手段,又懂得权衡利弊。此次清查官员,欧阳伦并未将所有淮西党官员一网打尽,而是重点打击那些罪证确凿、民愤极大的贪官。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朝局动荡,又让淮西党内部产生了分化。朱标深知,这正是欧阳伦的高明之处。
“欧阳伦此人,不仅有胆识,更有谋略。”朱标心中赞叹道。他回想起当初将欧阳伦调入军事内阁的决定,心中更加笃定自己的眼光没有错。当时,朝中不少人对此举颇有微词,认为欧阳伦资历尚浅,难以服众。然而,朱标却看中了欧阳伦的才干与魄力。他深知,军事内阁不仅需要精通兵法之人,更需要敢于打破陈规、锐意改革的能臣。而欧阳伦,正是这样的人才。
朱标的目光再次落在欧阳伦身上,语气中带着赞许:“欧阳伦在军事内阁的表现,朕早已看在眼里。他不仅整顿军务,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更在朝中树立了威信。如今,他又在吏治上立下大功,可见朕当初的决定,确实没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