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39章 淮西党的反扑(求订阅!!)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群臣纷纷将目光投向欧阳伦。有人面露钦佩,有人则神色复杂,尤其是淮西党的官员们,眼中隐隐透出一丝怨毒。然而,欧阳伦却神情坦然,躬身行礼道:“臣蒙陛下信任,自当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朱标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他环视群臣,语气坚定地说道:“此次整顿吏治,只是开始。朕希望诸位爱卿以此为戒,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若再有渎职枉法之事,朕绝不姑息!”
朝会结束后,朱标回到御书房,心中依旧感慨万千。他低声自语道:“欧阳伦啊欧阳伦,你可不要让朕失望。”他知道,朝中的风波还远未结束,而欧阳伦,必将在这场风波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与此同时,太上皇朱元璋也对欧阳伦的表现赞不绝口。他虽已退居幕后,但对朝中大事依旧了如指掌。当他得知欧阳伦在整顿吏治中的表现,尤其是对淮西党的清查时,不由得抚掌大笑,连连点头。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一份奏折,正是关于此次官员核查的详细报告。他的目光在奏折上扫过,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透出一丝赞许之色。他放下奏折,对身旁的贴身太监王忠说道:“这个欧阳伦,果然没有让咱失望。他做事雷厉风行,不徇私情,正是朝廷需要的栋梁之材。”
“咱就说,再困难的事情,只要欧阳伦出手必然可以解决。”
朱元璋对欧阳伦的满意,并非一时兴起。
他深知,朝廷多年来积弊深重,尤其是淮西党结党营私、贪腐成风,早已成为朝廷的一大毒瘤。
然而,淮西党在朝中势力庞大,根深蒂固,即便是他这位开国皇帝,也曾因顾忌朝局稳定而未能彻底铲除。如今,欧阳伦以雷霆手段清查淮西党,不仅打破了朝中的利益格局,更让百姓看到了朝廷整顿吏治的决心。这让朱元璋感到十分欣慰。
“欧阳伦此人,不仅有胆识,更有谋略。”朱元璋喃喃自语道。他回想起当初将欧阳伦调入军事内阁,担任大将军一职的决定,心中更加笃定自己的眼光没有错。当时,朝中不少人对此举颇有微词,认为欧阳伦资历尚浅,难以服众。然而,朱元璋却看中了欧阳伦的才干与魄力。他深知,军事内阁不仅需要精通兵法之人,更需要敢于打破陈规、锐意改革的能臣。而欧阳伦,正是这样的人材。
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他低声说道:“欧阳伦在军事内阁的表现,咱早已看在眼里。他不仅整顿军务,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更在朝中树立了威信。如今,他又在吏治上立下大功,可见咱当初的决定,确实没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意。他转身对太监吩咐道:“传咱的旨意,赏欧阳伦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表彰其功绩。另外,告诉他,咱对他寄予厚望,望他再接再厉,为朝廷效力。”
“太上皇,欧阳驸马也不差这些吧?”
王忠开口道。
“他不差那是他欧阳伦的事,咱赏赐不赏赐,那是咱的事情,当然了要是他欧阳伦不要的话,那咱就更加高兴了,你可得快点把东西给咱拿回来,千两黄金、百匹锦缎可不少呢!”朱元璋嘀咕道。
“额”王忠满脸汗颜。
“额什么额赶紧去,咱可不会让欧阳伦这家伙说咱吝啬,你可得想办法让欧阳伦不要接受咱的赏赐!”
朱元璋叮嘱道。
“太上皇,这样怕是不太好吧!”王忠有些不好意思道。
“有啥不好的,你不也说他欧阳伦不差钱,但是咱差啊!就这样定了!”朱元璋挥挥手。
见朱元璋态度坚决,太监王忠也不好再说,当即躬身领命,匆匆退下。
朱元璋重新坐回椅子上,目光中透出一丝深意。他低声自语道:“淮西党这些年确实太过嚣张了,欧阳伦此举,也算是为朕出了一口恶气。不过,朝中之事,还需步步为营。欧阳伦虽有才干,但也需谨防树敌过多。”
“同时也得防止这小子权力过大,然后太过膨胀!”
朱元璋对欧阳伦的满意,不仅在于其能力,更在于其忠诚与担当。他深知,朝中像欧阳伦这样敢于直面问题、不畏权贵的官员,实在不多见。而欧阳伦的表现,也让他更加确信,将其放到军事内阁大将军的位置上,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欧阳伦啊欧阳伦,你可不要让朕失望。”朱元璋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知道,朝中的风波还远未结束,而欧阳伦,必将在这场风波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朝会结束后,朱标本以为军事内阁的考核会顺利进行,然而没过多久,御书房内便堆满了弹劾欧阳伦的奏章。这些奏章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质疑考核的公平性,有的则是淮西党官员的叫冤诉苦,甚至还有一些匿名奏章,言辞激烈,直指欧阳伦滥用职权、结党营私。
朱标眉头紧锁,随手翻开几份奏章,细细阅读起来。
“臣兵部侍郎李谦谨奏:
近日军事内阁考核之事,臣本不敢妄议,然考核结果令人匪夷所思。臣闻考核中,许多资历深厚、战功卓著的将领竟被贬黜,而一些资历浅薄、并无显赫战功之人却得以晋升。此等结果,实难服众。臣恳请陛下明察,重新审议考核过程,以免寒了将士之心。”
“臣淮西都督府参将王德谨奏:
臣自洪武初年从军,随太上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然此次考核,臣竟被贬为闲职,理由竟是‘治军不严、兵备松弛’。臣实感冤枉!臣所辖之军,历来军纪严明,兵备充足,何来‘不严’‘松弛’之说?臣怀疑此乃有人故意构陷,借考核之名排除异己。恳请陛下为臣做主,还臣清白!”
“臣冒死上奏:
欧阳伦身为军事内阁大将军,本应以公正之心主持考核,然其却借机排除异己,提拔亲信。臣闻其与淮西党素有嫌隙,此次考核中,凡淮西党官员,无论功绩如何,皆遭贬黜。此等行径,实乃结党营私、滥用职权!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正朝纲!”
“臣御史台监察御史张文谨奏:
欧阳伦虽为陛下亲信,然其近年来权势日盛,已渐有尾大不掉之势。此次考核,其独断专行,未与兵部、吏部商议,便擅自决定官员升降。此等行为,实乃僭越职权,有违朝廷制度。臣恐其日后权势更甚,恐有不臣之心。恳请陛下明察,防微杜渐!”
“臣等淮西都督府众将联名上奏:
此次考核,欧阳伦以整顿吏治为名,实则大肆打压淮西党官员。臣等皆为朝廷效力多年,虽有微瑕,却无大过。然欧阳伦却借机将臣等贬黜,甚至革职查办。此等行径,实乃公报私仇,令臣等心寒!恳请陛下主持公道,还臣等一个清白!”
——
朱标看完这些奏章,心中愈发沉重。他知道,这些弹劾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必然有淮西党和其他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然而,他也清楚,欧阳伦的所作所为,确实触动了朝中许多人的利益。若是处理不当,不仅军事内阁的考核会无疾而终,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朝局动荡。
朱标揉了揉太阳穴,低声自语道:“欧阳伦啊欧阳伦,你这次可真是给朕出了个难题。”
他沉思片刻,随即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传朕的旨意,召欧阳伦即刻入宫觐见。另外,将这些奏章抄录一份,送至太上皇处,请太上皇过目。”
太监领命而去,朱标则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关系到朝廷的稳定与未来。而欧阳伦,能否在这场风波中全身而退,也将成为朝局走向的关键。
太乐宫内,朱元璋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份奏章,眉头紧锁。他刚刚看完朱标派人送来的弹劾欧阳伦的奏章,心中正思索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波。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太监王忠匆匆进来,躬身禀报道:“太上皇,李善长大人带着一众淮西老臣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朱元璋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放下奏章,冷哼一声:“李善长?他倒是来得快。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李善长带着十几名淮西老臣鱼贯而入。这些人大多年过半百,有的甚至白发苍苍,但个个神情激动,一进殿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臣等叩见太上皇!”
朱元璋抬眼扫了他们一眼,淡淡道:“都起来吧。你们这么多人一起来,是有什么大事要禀报?”
李善长抬起头,脸上满是悲愤之色,声音颤抖地说道:“太上皇,臣等今日前来,实在是迫不得已!欧阳伦此人,仗着陛下宠信,肆意妄为,借整顿吏治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臣等为朝廷效力多年,如今却被他如此羞辱,实在是心寒啊!”
朱元璋眯了眯眼,语气平静:“哦?欧阳伦做了什么,让你们如此愤慨?”
李善长还未开口,身后一名老臣便忍不住抢着说道:“太上皇,欧阳伦此次主持军事内阁考核,竟将我们淮西一系的将领尽数贬黜!这些人可都是跟随太上皇您南征北战的老将啊!他们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心寒!”
另一名老臣也附和道:“是啊,太上皇!欧阳伦此举,分明是在打压我们淮西党!他这是要彻底铲除我们在朝中的势力啊!太上皇,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李善长见众人情绪激动,连忙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随后又对朱元璋说道:“太上皇,臣等并非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朝廷的稳定着想。欧阳伦如此行事,已引起朝中众多官员的不满。若任由他继续下去,只怕朝局会动荡不安,甚至影响到大明的根基啊!”
朱元璋听完,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问道:“那你们觉得,咱该如何处置欧阳伦?”
李善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说道:“臣以为,应当立即停止此次考核,重新审议官员的升降。同时,对欧阳伦的行为进行彻查,若发现其确有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之举,应当严惩不贷!”
朱元璋听完,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李善长,你们这是要咱罢免欧阳伦,恢复你们淮西党的势力,是吗?”
李善长脸色一变,连忙低头道:“臣不敢!臣等只是为朝廷着想,绝无他意!”
朱元璋冷哼一声,站起身来,缓步走到李善长面前,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朝廷着想,可咱怎么觉得,你们是在为自己谋私利?淮西党这些年结党营私、贪腐成风,咱不是不知道。只是念在你们曾为大明立下功劳,才一直未加严惩。如今欧阳伦替咱整顿吏治,你们却跳出来叫冤诉苦,真当咱老糊涂了,看不透你们的心思?”
李善长等人被朱元璋一番话说得脸色苍白,额头冷汗直冒。李善长连忙磕头道:“太上皇明鉴!臣等绝无此意!只是欧阳伦行事过于激进,恐引起朝局不稳,臣等才斗胆进言!”
朱元璋冷冷道:“朝局不稳?咱看是你们的利益受损,才觉得朝局不稳吧!你们这些人,仗着往日功勋,在朝中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真当咱不知道?如今欧阳伦替咱清理朝堂,你们就坐不住了?朕告诉你们,这次整顿吏治,咱是铁了心要推行到底!谁要是敢阻挠,休怪咱不念旧情!”
李善长等人被朱元璋的威严震慑,一个个跪伏在地,不敢再言语。朱元璋见状,挥了挥手,语气冰冷:“都退下吧。回去好好想想,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若是再敢兴风作浪,咱绝不轻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