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首楞严经义海卷第十五
(分别不生前后际断真尚不辨妄何所立是故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斯则一相平等迷悟都亡生死涅盘犹如昨梦○故肇公云夫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见法实相矣○解了境即心心尚不生岂更存境)。
是名妙莲华。
(此平等性观能破无明开佛知见此知见性处妄常真在染不污今得显发如开敷出水故以为喻)。
金刚王宝觉。
(无明坚牢最为难坏持念能破金刚定力此定尊上更无能过于法自在是可宝重如摩尼珠随意生育无上觉果名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此观现前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犹如明镜现诸色像一一色像体不可得同一镜明不即不离三摩提云正受不受诸受也)。
弹指超无学。
(此显速疾能至大觉故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超过地位劫数之说如前文云歇即菩提圆觉亦云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皆斯义也然至觉时亦无自果可为所得故云超无学耳亦是约迟速较量故说为超非是都越地位直至无上觉耳○解孤山曰中道妙法不染二边如世莲华不着泥水真空荡相若金刚宝所拟皆碎妙有体虚况幻术事其像无实初阿难以三止为请今如来还以三义为叹弹指超无学显三止之功也若入地住则超小乘阿罗汉位纵入相似亦超无学以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又纵在观行亦超无学如太子处胎贵压群臣频伽在壳声逾众鸟)。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
(阿毗达磨云无比法即指此三昧也亦云对法即以大乘平等大慧对向一真法界体用显现理智一如故名对法薄伽梵具足六义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十方诸佛取证菩提涅盘妙果唯此一路能通至彼故名为门由前请云要因门入故此开示金刚三昧为能入门也○解云无比法即指前法无以比喻也十方如来皆依此法入证涅盘涅盘是果三止是因因能入果喻之以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只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
(私谓只夜云应颂又云重颂即颂上长行也伽陀云讽颂亦略云偈不因长行但讽美而颂之二颂合明故曰杂糅精莹此指能诠也妙理清彻此谓所诠也)。
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能诠之文讽应文间辞句妙净所诠之理清明洞彻皎然可见故使心开如日之明)。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由前偈云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阿难疑意前文既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斯则结无前后解亦不伦六根若亡一觉应显云何复云解结因次六解一亡故云心犹未明惟垂洗涤等)。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涅盘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云时分巾是彼天所奉献故未详缘起○解真际曰涅盘僧此方裙号兴福曰劫波罗天即髑髅天四天王太子奉如来)。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如文○标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者喻众生一念才动六根取境迷心逐物卒不能解故下文云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也)。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巾喻真性结喻六根逐绾而问相由妄别令知根本是一妄结生六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故一一绾皆名为结)。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体虽元一妄结成六既已成根六种名相随心计执不可移易故云不可乱名)。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如文)。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迷心执境无异成异故下文云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即斯义也○标毕竟同中本如来藏性也生毕竟异者众生妄分别有秽有净成根境○解私谓同谓一真之性理本无差譬巾之体也异谓六根之精事用有别如巾之结也二法由来未尝改易故皆言毕竟)。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此中译家缉缇不足应云欲得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佛意云汝意嫌此六根妄隔乐成一体有何方便而得成一答意若解此六亦不成一以一对六而立六若不生则无所对故无一义)。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解私谓六根之精元是一真之性以随缘故在眼曰见精在耳曰德精等此皆如第二月捏所成故若能随根脱黏内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如解结已巾亦无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心性发狂见闻妄隔根境识三一时俱现生死为六涅盘名一由对待成本无所有故如狂劳虚妄华相三种世间故名一切佛界生界一切境界俱不离此以是分别妄念起故离心即无六尘境界故○标前文云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异生皆即见眚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诸法性无佛无世界○解知见发妄此属能见之相劳见发尘即对所见之境唯妄与劳五性备矣如劳目睛下双喻其义一切世间下示尘劳之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若执此根有实体者即堕常见若谓都无成恶取空诸佛不化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以堕断故既左偏有相右堕空门空有二边俱不见性无明根结如何解除故前偈云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故此二边不能令脱○解左右牵掣俱不能解喻观二边皆不能破根本无明凡夫外道以断常为二边二乘菩萨以空有为二边虽曰伏断犹存巾结)。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意明空有二边既不能解当须中道正观照无始结根非有非无不异而异见全无明之法性断全法性之无明不断而断非证而证方得解成○标但了无明别无观照○解知见立知即名为结观知中道是谓结心结不离巾解之则一知不异道亡之则中如来善权取譬斯妙)。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
(既令解结当于结心欲使选根而修圆行故示佛法从因缘生反显若无因缘佛法无由而生也如前文云譬如琴瑟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则圆修定慧是今因缘若三藏中事六度等皆是世间粗和合相)。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中道正观如幻三昧能解无始无明根结能于弹指超证无学能起无方不思议用此名佛法从因缘生岂同世间所说粗相○以佛无明永尽得一切种智故能知根结解因由非余境界○解孤山曰世谓六凡出世谓四圣知此十界皆因于心随无明之染缘则出九界随教行之净缘则出佛界故法华云佛种从缘起涅盘云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三菩提灯)。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一切世间色心染净诸有境界皆依无明而得住持今无明已变成明明即一切种智佛既证得一切境界有何难了足故即能皆了元由○解私谓佛有权实二智实智冥理权智鉴物上云发明世出世法乃至知其现前种种元由者皆权智所鉴也既于情无情等照了不昧显今所说解结之法及选根之义悉是鉴物宜然固无差缪矣)。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上文云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故云选择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是故诸妄销亡不真何待○标前文云见与见缘如虚空华此见及缘元是菩提盖令阿难即妄显真即相显性也)。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此显六根不能顿解但应从一根门即得六根解脱非谓六根相望成次第耳但观合显义自昭然○标六结同体结不同时故下文云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解私谓绾巾成结虽有次第黏湛成根必无伦绪故不可以喻而难于法也盖言见闻觉知六用差别如次第绾生耳选择六根随于一根发观如次第而解也悫师云意明六根不可齐观但依一根入证自然销六斯会经意焉)。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此正明次第也如下文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斯则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即成法解脱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俱空不生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得无生忍也维摩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当作是念此法想者即是颠倒我应离之云何为离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谓我等涅盘等所以者何我及涅盘是二皆空乃至得是平等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则维摩正就于身作三空观门故次第观而次第离今经但于一根深入自然粗执先断次第以证观行虽别所得攸同即正约圆顿观法但从一根而入非约六根顿解故云次第不同渐次法门约钝根说诸解云云不能具叙○标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断烦恼障也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者断所知障也俱空不生者从体起大妙用即前文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圆照法界○解小乘析观乃是作意先破人执次破法执然后会入空平等理大乘体观人法无殊空非前后今言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亦犹前文如澄浊水沙土自沉盖任运而然也沇师以天台别教释之孤山[后-口+十]云其失非小应知人空是破五阴假名即见惑也法空是破五阴实法即思惑也乃至破涅盘净法即无明也俱空不生即平等空所空既尽能空亦灭如前火木然诸薪已亦复自然如是三空皆以中道而为观体苟非此者何异解巾左右牵掣手)。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慧觉圆通由蒙开示本根入路未得通明故今伸敬欲期达解○标本觉妙明一体更无根结疑网已除身心皎然快得无碍已悟一六亡义其柰本根入路未得通明也)。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
(解孤山曰迷真常性如失家乡飘流生死喻以旅泊无真常智如失父母独守迷妄喻以孤露)。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