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第十七品 小事分别
[四不应行]
此处,如何为四不应行而行耶?以贪欲不应行而行、瞋恚不应行而行、愚痴不应行而行、怖畏不应行而行。所有如是之不应行、不应行而行、贪欲而行、不顺而行、顺而行,此言为四不应行而行。
[四颠倒]
言“于无常为常住”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苦为乐”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无我为我”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不善妙为善妙”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此为四颠倒。
[四非圣言]
此处,如何为四非圣言耶?于不见言见,于不闻言闻,于不觉言觉,于不识言识,此言为四非圣言。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非圣言耶?乃于见言不见,于闻言不闻,于觉言不觉,于识言不识,此言为四非圣言。
[四恶行]
此处,如何为四恶行耶?是断人命、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此言为四恶行。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恶行耶?是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此言为四恶行。
[四畏]
此处,如何为四畏耶?是生畏、老畏、病畏、死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王畏、贼畏、火畏、水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亦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浪畏、蛟龙畏、洄洑畏、鳄鱼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亦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自责畏、他责畏、刑罚畏、恶趣畏,此言为四畏。
[四见]
自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他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自作与他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非自作与非他作之自然生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此言为四见。
[五种]
[五顺分结]
此处,如何为五顺下分之结耶?是有身见、犹豫、戒禁取、欲欲、瞋恚,此言为五顺下分之结。
此中,如何为五顺上分之结耶?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此言为五顺上分之结。
[五悭]
此处,如何为五悭耶?是住处悭、家悭、利养悭、色悭、法悭,此言为五悭。
[五着]
此处,如何为五着耶?是贪着、瞋着、痴着、慢着、见着,此言为五着。
[五箭]
此处,如何为五箭耶?是贪箭、瞋箭、痴箭、慢箭、见箭,此言为五箭。
[五心栽]
此处,如何为五心栽耶?于师而惑、疑、不信解、不信认。于法而惑、疑、不信解、不信认。于僧伽而惑、疑、不信解、不信认。于学而惑、疑、不信解、不信认。于同梵行者而怒、不欢、心激、荒,此言为五心栽。
[五心缚]
此处,如何为五心缚耶?于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离渴爱。于身而不离贪……乃至……于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离渴爱。随心所欲满腹食已而沉溺于卧乐、倚乐、睡眠乐而住。愿唯一之天众梵行而行,为“我若依此戒、禁、苦行、梵行,或当可为天,或可为唯一之天”。此言为五心缚。
[五盖]
此处,如何为五盖耶?是欲欲盖、瞋恚盖、惛眠盖、掉悔盖、犹豫盖,是名为五盖。
[五无间业]
此处,如何为五无间耶?是夺母命、夺父命、夺阿罗汉之命、以恶心出如来之血、破僧伽,是名为五无间业。
[五见]
此处,如何为五见耶?此处有人主张“我是有想,死后无病而有”。此处有人主张“我是无想,死后无病而有”。此处有人主张“我是非有想非无想,死后无病而有”。若亦有人示说现在有之断灭、消失、死灭,或亦有人示说现法涅槃。此言为五见。
[五仇]
此处,如何为五仇耶?是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有谷酒木酒酒精分之放逸处,此言为五仇。
[五不幸]
此处,如何为五不幸耶?是血缘之不幸、财富之不幸、疾病之不幸、戒之不幸、见之不幸,此言为五不幸。
[五过失]
此处,如何为五种堪忍之过失耶?不为众人所可爱、可意。仇多、过多。迷惑而为死时。于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此言为五种不堪忍之过失。
[五畏]
此处,如何为五怖畏耶?是活命怖畏、非难怖畏、集恐怖畏、死怖畏、恶趣怖畏,此言为五怖畏。
[五现法涅槃论]
此处,如何为五现法涅槃论耶?即今一类者或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说、如是见者。“汝!实此我持五妙欲,具足而遍行。是故,汝!实于此时,此我乃获得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有人说示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对此,其他者如是言“汝!汝所说如斯之我实存在。我不说无如斯者。然而,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非获得最上现法涅槃。何故耶?汝!实欲是无常,苦是变易法。此等之变易变化法性乃生愁悲苦忧恼。是故,汝!此我离欲……乃至……具足第一禅定而住。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获得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有人说示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对此,其他者如是言“汝!汝所说如斯之我实存在。我不说无如斯者。然而,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非获得最上现法涅槃。何故耶?汝!实于该处(第一禅定)之寻求、伺察。因此,是粗者。是故,汝!此我实寻伺寂静之故……乃至……具足第二禅定而住。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获得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有人说示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对此,其他者如是言“汝!汝所说如斯之我实存在。我不说无如斯者。然而,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非获得最上现法涅槃。何故耶?汝!实于该处(第二禅定)即坠喜而使心快乐。因此,是粗者。是故,汝!实此我自喜离贪之故……乃至……具足第三禅定而住。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获得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有人说示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
对此,其他者如是言“汝!汝所说如斯之我实存在。我不说无如斯者。然而,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非获得最上现法涅槃。何故耶?汝!实于该处(第三禅定)即以乐为心功用。因此,是粗者。是故,汝!此我断乐……乃至……具足第四禅定而住。汝!实于如此之时,此我获得最上现法涅槃”。如是,有人即说示在有情之最上现法涅槃。是名为五现法涅槃论。
[六种]
[六诤根]
此处,如何为六诤根耶?是忿、覆、嫉、诳、恶欲、自见取着,此言为六诤根。
[六在家欲贪法]
此处,如何为六在家欲贪法耶?是于可意色之在家者为贪、等贪……乃至……心之等贪,于可意声……于可意香……于可意味……于可意触……于可意法之在家者为贪、等贪……乃至……心之等贪,此言为六在家欲贪法。
[六违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