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印尼小说网】地址:https://m.ynxdj.com
首发:~五
朱帘秀
〔双调〕寿阳曲
答卢疏斋[1]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2]。倚篷窗[3]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注释】
[1]卢疏斋:卢挚,号疏斋。
[2]玉堂人物:指卢挚,他做过翰林学士,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
[3]篷窗:船窗。
【鉴赏】这首曲子是作者存留至今的唯一的一首散曲,是为赠答著名散曲作家卢挚而作的。卢挚的原作为“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根据曲意推测,他们俩分明有一段情缘,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于是含恨而别。“痛煞煞好难割舍”一句便透出了其中的消息。朱帘秀的这支曲子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对卢挚的一往情深。这支曲子以景写起,境界十分开阔,“山无数,烟万缕”两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无数青山将成为隔离情人的障碍,屡屡云烟犹如纷乱的情丝,虚无缥缈,缠绵不觉。第三句由景到人,描写送别之人的悲凉情绪,反衬出自己的感伤。卢挚曾为翰林学士,而翰林院在宋代以后往往就被称为“玉堂”,所以这里“玉堂人物”指卢挚。“憔悴煞”与卢挚“痛煞”相呼应,表现出卢挚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别离的苦痛。四、五句又从卢挚写到了自己,据卢挚原作中“画船儿载将春去也”一句可知,朱帘秀将乘船离去,也许是一去不返,成为永诀,因而双方的心情都很沉重。行舟将发,作者想到自己将要面临的会是不尽的孤独与寂寞,只有那滔滔的江水与悠悠的离恨与自己做伴,这样的处境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因而说是“活受苦”。由此而想到了死,一死了之,岂不万事都得到了解脱,“恨不得随大江东去”一句就是这种心愿的表白。至此,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全曲也在悲慨沉痛的调子中结束,暗含了作者对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控诉。
全曲语言质直,感情强烈,节奏明快。
邓玉宾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适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1]梦一场,世事云千变[2]。
万里玉门关[3],七里钓鱼滩[4]。晓日长安近[5],秋风蜀道难[6]。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
【注释】
[1]浮生:即人生。
[2]世事云千变:出于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3]万里玉门关:借用班超弃官求归的故事。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是通西域的古道。
[4]七里钓鱼滩:是写东汉严子陵弃官归隐,渔钓于富春江的故事。
[5]晓日长安近:这里以“长安日”比喻君王,以“长安近”表示官运亨通仕途得意。
[6]秋风蜀道难:这里是作者借李白诗意,抒写文人学士怀才不遇的悲愤。
【鉴赏】这首带过曲展现了诗人对古人所了解的几个基本哲学命题————空间、时间、生命和社会的宏观思考和判断。无限的宇宙空间只如小小的转丸,永恒的时间也如飞箭一般稍纵即逝;浮生若梦虚妄无定,世事如云变幻无常。这种观念,乃是中国历代文人人生和政治体验长期积累所获得的“共感”。“浮生梦一场”引用庄子的思想表达出人生的虚无,作者在曲中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肯定了虚无恬淡、闲适归隐的处世态度。这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产生于元代这个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之中。元代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猜忌防范,一般文人士子不免都有世事难测、朝不保夕的心理,于是常常感叹祸福的难测,从而赞赏急流勇退之举。[得胜令]一曲便十分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理。文中“万里……鱼滩”两句,引用东汉名将班超和隐士严光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功成身退,隐居田园的思想。在这里,“万里玉门关”表示仕进,“七里钓鱼滩”表示隐退,“晓日长安近”表示官运亨通仕途得意,“秋风蜀道难”表示仕途坎坷。这两个典故并列,一表示顺境,一表示逆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否定征战事功而肯定隐居闲适。
综上所述,这首曲子通过对闲适的处世态度的肯定,抨击了元代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否定了当时险恶的政治。
张养浩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叹世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
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1]了好汉,咸阳市干休[2]了丞相。这几个百般[3],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4]。
【注释】
[1]消磨:消除,消灭。
[2]干休:白白地葬送。
[3]百般:意思是各式各样。
[4]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此处化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鉴赏】这首曲写于作者辞官回家之时表达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及方法,以隐居来躲避祸患。
开头“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两句,写出了作者此刻的矛盾心理。官场生活烦琐劳累,再加上仕途险恶,不但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更是朝不保夕,整日提心吊胆,于是便想过一种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而现在隐居回家,过上闲散自由的生活时,又不能完全忘却世情,还想着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名留青史。
针对这种世人在所难免的心态,作者接下来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活动:“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他回顾历史,寻找解决这种矛盾心理的办法。从前当官的,哪一个有好下场?此刻作者的语气已由平铺直叙转向感慨愤激了。
紧接着,作者连续摆出了四个历史事实: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忠贞爱国,却遭小人谗言,被楚王放逐,最后自沉汨罗江;吴国大将军伍子胥,曾协助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使吴国国富兵强,但终被太宰所谗,被夫差赐以属镂之剑,自刎而死;项羽推翻秦朝的暴政,成为西楚霸王,但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岸;秦朝丞相李斯,为秦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出谋划策,但最后被赵高诬蔑,腰斩于咸阳。
这四个当年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到头来都下场凄惨,想到这里,作者的入世之心大大削减。“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写作者幡然醒悟,伴君如伴虎,所以只能走“得闲”这条路了。于是结尾一句“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表达自己已经完全顿悟,不再有投身官场的念头了。最后用陶渊明的故事也与前面所引的四个历史典型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血淋淋的悲剧,一个是自由自在的“散诞”,作者在这也是要告诫人们,还是过轻松自在的隐居生活为佳。
曲子白描铺叙,明白流畅,语言不事雕琢,风格和谐奔放。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云来山更佳[1],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云沙[2],回首见山家[3]: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4];看时行踏[5],云山也爱咱。
【注释】
[1]云来山更佳:此句化用宋沈辽《初创二山》诗中“雨余山更佳”的句意。
[2]倚杖立云沙:云沙,高远之处。
[3]山家:山那边,山那处。
[4]山无价:化用“清风明月本无价”之句。
[5]看时行踏:看时,是衬字。行踏,是自我招呼放慢脚步。
【鉴赏】这是由同属双调的〔雁儿落〕和〔得胜令〕两首曲子联缀而成的一首带过曲。两首曲子相互衔接,对作者隐居后恬淡自适的心情做了细致刻画。
作者在元武宗时曾任监察御史,因“疏时政万余言”而为“当国者不能容”,“乃变姓名遁去”,隐居于家乡山东济南。后来又被起用,先后任礼部尚书、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英宗即位后又被任命参议中书省事。次年“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养浩上书直谏。英宗大怒,后再览奏章,又转而为喜,认为此“非张希孟(养浩)不敢言”,乃采纳其言,并多赐赏品“以旌其直”。不过,张养浩深刻认识到伴君终究如同伴虎,此次虽然侥幸被采纳,但不如归去,乃“以父老,弃官归养”。此后直至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皆不赴”征召。张养浩归居济南云庄别墅,优游林下长达八年之久。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m.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