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
蒲圻知縣曾栻,臨川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衡州府教授蔣道亨,永明人;攝武陵事。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抱印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黃陂主簿(一作典史)薛開禮,武進人;嘗貸金以代民逋。崇禎十六年,獻賊至,士民殺獻賊所置偽官,聞禮令士民遠避,挺身任之,遂被殺(見湖廣通志)。
巴陵教諭歐陽顯宇,桂陽州人;崇禎十六年,攝縣事,獻賊陷城,被執,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江陵知縣袁向科,珙縣人;里居。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避之鎮雄,賊索得之,閤門俱死(見四川通志)。
榆林都司吳繼武,稷山人;崇禎十六年,闖賊入關中,繼武竭力守禦榆林七日,城陷,巷戰死(見山西通志)。
西寧副總兵魯暎昌,莊浪土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西安,誓死殉國,提兵與賊將賀錦奮戰,歿於陣(見甘肅通志)。
平陽推官張僎,壽光人;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平陽,自刎死(見山東通志)。
建昌道督理糧餉分巡行都司僉事盧懋鼎,浙江東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一統志)。
山西左布政使趙建極,河南永寧人;崇禎十七年,太原城陷,被執,罵賊,射死。子于巖、于渭、于磐、于藩、于宣,俱從死(見明史)。
分巡冀寧道僉事畢拱辰,萊州衛人;崇禎十七年,賊攻太原,與趙建極等同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郎中單崇,高密人;以□歸里。崇禎十七年,寇入城,罵賊死(見山東通志)。
太原知府孫康周,安邱人;崇禎十七年,太原城陷,猶巷戰,力竭,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忻州知州楊家龍,曲陽人;為寧鄉令,招集流亡。崇禎十七年,忻州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汾陽知縣劉必達,陝西山陽人;崇禎十七年,城陷,投井,賊出之,縛至太原,罵賊,不屈,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太原同知李之青(一作一清),廬江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太原,被執,罵賊死(見山西通志)。
掌理靈邱王府事朱慎鏤,陽曲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太原,慎鏤驅宗人入廟中,焚之,已亦投火死(見明史及輯覽)
整飭寧武道監軍副使王孕懋,樂安人(一作霸州人);崇禎十七年,賊至,同總兵周遇吉殺賊,賊陷城,自刎。妻楊氏,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武遊擊馬振麟,陽和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督兵巷戰,與周遇吉俱殉(見山西通志)。
寧武關遊擊高日晃,保德州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與周遇吉俱殉(見山西通志)。
副總兵曹文耀,大同人;總兵文紹弟。從征,屢有功。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忻州,戰死城下(見明史及輯覽)。
御史衛楨固,韓城人;有政績,監李建泰軍。崇禎十七年,與賊戰,力竭被執,罵賊不屈,自殺(見陝西通志)。
分守下川南道右參議張(一作陳)孔教,餘姚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至,佐巡撫龍文光守城,奮勇堵禦,力竭被執,罵賊死。妻孔氏,後聞孔教殉節,取刀斷喉死(見明史及輯覽)。
建昌道兵備僉事劉士斗,南海人;知太倉州,有政聲。崇禎十七年,由成都推官擢任,未行,佐巡撫劉之勃守成都。獻賊陷城,被殺。妾張氏、幼子晉,積薪闔署自焚,二十餘人同殉義(見明史及輯覽)。
鎮守四川總兵官都督僉事劉佳蔭,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獻賊薄成都,率兵戰敗,投浣花溪死(見明史及輯覽)。
威茂兵備道僉事羅銘鼎,三泊人;崇禎十七年,獻城犯川,拒守;城陷被執,罵賊死。妻段氏攜三子兆鶴、兆桂、兆昌俱投水死(見雲南通志)。
大理寺寺正王秉乾,華陽人;崇禎十七年,流賊陷成都,秉乾令闔門投井,罵賊死之(見四川通志)。
崇慶知州王勵精,蒲城人;仁恕,善折獄,有惠政。崇禎十七年,獻賊陷成都,將渡江,命縱火焚樓,觸刃貫胸死(見明史及輯覽)。
川北副將加銜總兵張奏凱,綦江人;崇禎十七年,分守東門,獻賊陷成都,血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顧景,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重慶陷,護瑞王走,王為賊所殺,景從之死(見明史及輯覽)。
敘南衛指揮同知加陞遊擊曾印昌,敘州人;崇楨十七年,分守白水江,獻賊圍成都,戰死(見四川通志)。
四川參將徐明蛟,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督兵討賊,戰歿於陣(見四川通志)。
建昌行都司指揮使丁運選,建昌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成都,調援力戰,陣亡(見四川通志)。
建昌衛同知李甲,蒲圻人;由雙流知縣陞任,未行。崇禎十七年,會師榮經縣,流賊至,力戰,馬蹶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雲南按察使莊祖誥,成都人;崇禎十七年,里居。獻賊至,衣冠端坐,罵賊,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觀政進士王起莪,安岳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舉義,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興文知縣艾吾鼎,漢川人;崇禎十七年,署宜賓縣事。獻賊陷城,閤門被難(見明史及輯覽)。
大寧知縣高日臨,鄱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自鹽井至,日臨齧血書牒請援,不報。兵敗被執,罵賊,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蘆山知縣金鼎祚,當塗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蜀,鼎祚閤門殉節(見江南通志)。
榮縣知縣秦民湯,漢陽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城,被執,不屈,射死(見明史及輯覽)。
蒲江(一作蒲田)知縣朱蘊羅,江夏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不屈,閤家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松陽知縣孫鵬舉,江夏人;致仕歸。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死,一門殉節十餘人(見湖廣通志)。
中江教諭署劍州事單之寶,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長沙知縣高明,建昌衛人;以艱歸里。崇禎十七年,流賊入建昌,明督鄉勇拒賊焦家屯,力不能支,舉家自焚死(見四川通志)。
興都留守沈壽崇,宣城人;都督有容子。時為巡按李振聲誣劾,未行。崇禎十七年,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固始朱皋鎮巡檢郝瑞日,陝西人;攝盧山縣事。土寇萬明勳誘執以獻闖賊,瑞日殺之;將奔鳳陽,雨阻,復被賊縶,愛其勇,勸降,不屈,罵賊,支解死;二僕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河間同知張光斗,神木人;有政績。闖賊陷城,罵賊死;妻單氏殉之(見陝西通志)。
指揮同知高應詔,遼東人;分防水冶鎮,流賊至,拒之倪村,以孤軍戰死(見盛京通志)。
宣府參將熊維藩,威武堡人;致仕歸。高賊攻堡,力戰,傷賊甚眾,堡陷,自刎(見陝西通志)。
固原(一作甘峪)參將高從龍,榆林人;崇禎中,調征流寇,行至三水,遇賊,力戰死(見一統志)。
漢中守備范于殷,山東人;殺賊至經瓦舖,矢盡被執,城陷,罵賊,磔死(見陝西通志)。
署許州知州事同知韓澹,淄川人;崇禎中,賊至,欲得其官,即解圍去。澹恐州為賊所殘,遂縋城而下,賊殺之,城賴以全(見河南通志)。
仁壽知縣唐鳳翥,宿松人;為令,以慈得民。崇禎十七年,禦賊,吮血裹創,接戰而死(見四川通志)。
贊皇知縣宋德成,臨清人;城陷,賊入署,與子昌齡罵賊死(見山東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