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二十五章 两军并进:文伐之威
他甚至听说过,在函谷关的叛军击败吕帆之后,远在长安的叛军首领王褒,鼓捣着要弄个什么西凉王,对麾下的将领大肆加封,与大周分庭抗横。
欧鹏闻言皱了皱眉,回顾唐皓与张栋说道,“说话的是秦维么?”
别说西征军的将士们不理解,就连函谷关上的叛军将领们,也是一头雾水。
毕竟按着欧鹏的话意理解,只要他们有心投降、且不参与与西征周军函谷关战事,那么,一旦西征周军攻下函谷关,所有的人都免凌迟以及斩首死刑,改判从军,还能祸不及家眷。
这点距离?
“诺!”东军士卒抱拳领命,拨转马首,再次朝着唐皓等人的方向奔去。
好家伙!
“效果不错啊……”强忍着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李寿轻笑着说道。
正说着,他神色微微一愣,他注意到,城外的西征军,有一个方阵的弓手,已举了手中弓对准了函谷关的方向。
“那不是谷城的欧鹏将军么?怎么会在周军之中?难道欧鹏将军已降了周军?”
可以说,这十二万军队的将士只是来走了过场,像木桩一样站了小半个时辰,什么也没做就回去了。
毕竟,眼下的函谷关,仅仅只有六万余叛军,而排列在函谷关一箭之地以外的西征周军,却多达十二万,且不说别的,光是那密密麻麻犹如蚁群的人数,就足以让函谷关上的叛军心头蒙上一层阴霾。
不得不说,包括五千南军在内,谢安这近乎十二万的大军,一旦摆好阵型,光是这数量,便足以叫人头皮发麻。
要知道,为了这一招先声夺人,他可是特地增添了两倍的锣鼓,为的就是震慑住函谷关上的守军,而眼下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可惜的是,在那般响彻天地的锣鼓声中,他的声音甚至传不到谢安耳边。
“好,谢大人的意思,末将明白了!”冲着那名东军士卒一点头,唐皓深吸一口气,朝着函谷关上叛军喊道,“关上诸位将士弟兄听着,方才唐某接到安平大将军传令,如下:叛将秦维,执迷不悟,其罪不赦,破关之后,按叛国之罪论处,凌迟处死,其家眷,诛三族!——但凡与此贼为伍者,一并罚之,其罪不赦!”
见此,秦维心中愈加恼怒,举起利剑便要朝着马聃的脖子砍去,继而,便他麾下几名心腹将领拦住。
“说得好!”欧鹏帮着说道。
至于第二列,那是林震、乐俊、卫云所率领的五千余南军,以每千人为一个方阵,横向摆开。
“你方才说什么?”谢安一脸疑惑地望着李寿。
“这是……”一名被箭头砸中脑袋的叛军将士捡起了砸伤自己的箭矢,他这才发现,箭矢上的箭头,已被人有意地磨钝了。
也不想想,大周占了几个州郡,你王褒又占了几个州郡,还想与大周天子平起平坐?
可以说,但凡是家眷不在函谷关的,皆有意向周军投降,就算是家眷在函谷关在,也在思索如何连同家眷一道溜出关中。
“唐皓将军不是率军援救谷城去了么?怎么会在这里?还与西征周军一道?”
这一阵锣鼓声,足足维持了两盏茶的工夫,直到第三通鼓罢,这才停了下来。
那一瞬间,整个战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最先向周军投降的一百人,免所有刑法,前五千人减刑三等,前一万人减刑二等,前两万人减刑一等。
函谷关上守军将士闻言面面相觑,不得不说,有些人只听地怦然心动。
“那个我认得,那是守卫洛阳的张栋将军,怎么……”
正如那名叛将所预料的,尽管这一波箭雨足足有近万支,可关上的守军,却几乎没什么有伤亡,也是,那种落下时歪歪斜斜的箭矢,能有什么杀伤力?
见此,谢安瞥了一眼护卫在身旁的东军将士,喝道,“扬旗、擂鼓!”
关上一名叛将眼中露出几分愕然,暗暗说道,就算是抛射,这种角度射过来的箭矢,恐怕也已经没有了什么杀伤力,周军这是打算做什么?
明明是气势汹汹,率领着十二万大军在函谷关外摆好阵型,结果除了敲了半天鼓,派了唐皓等人与关上的将领展开了骂战外,几乎什么都没做就回去,哦,倒是射了一波箭,不过满打满算,也没几个叛军将士因此丧生。
不多时,那名士卒便骑马回来禀告。
他放弃了,要知道他本来心脏就因为那阵阵锣鼓声而有些吃不消,再经那一喊,差点没让他当场昏厥。
起初是一个两个,继而是一个伍、一个什,紧接着是一个百人营、两百人营,以至于数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一夜都有大量叛军士卒偷偷溜出函谷关,向周军投降。
“唐将军,谢大人有令……”说着,那名士卒策马靠近唐皓,附耳对他说了几句,只听得唐皓不住点头。
然而令秦维感到惊怒的是,在他下达了将令之后,竟无一人听令,关楼上大部分的将领,都不动声色地与他保持了一段距离。
李景愣了愣,不解说道,“这点距离,还是能够看到的……”说着,他望了一眼身旁的苏信,后者点了点头,疑惑说道,“大人看不到么?”
“擂鼓!”
瞥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谢安,李寿笑着说道,“你这是杀鸡儆猴么?”
“秦帅三思,马聃将军亦是我函谷关善战之将,若无端将其斩杀,非但士卒不满,更会使得军心不安,甚至引起兵变……”
与此同时,城外,唐皓正出言指挥指那一万弓手方阵。
但是令他感到惊愕的是,谢安依旧是一副疑惑不解的表情,仿佛是丝毫没有听到。
函谷关上秦维听闻,又惊又怒,气地面色苍白,指着关下的唐皓,厉声吼道,“放箭!放箭!射死这卑鄙小人!”
可就算这样,谢安依然不习惯在甲胄内再穿一件棉衣,倒不是说梁丘舞的那套甲胄太小,而是甲胄内穿棉衣实在太热,倘若在烈日下站一刻钟,那件被汗水浸湿的棉衣甚至能拧出水来。
“为何张栋、欧鹏、唐皓将军等人的军队,会反过来攻函谷关?”
“欧鹏,连你也……”函谷关主帅秦维大怒。
“啊?什么?”谢安抬手举至耳边,做了一个倾听的动作。
“是!”苏信、李景等将抱拳领命,策马回到自己曲部,指挥麾下的将士们缓缓撤离。
名为马聃的叛将低着头,低声说道,“末将……不敢!”
不难猜测,函谷关上的叛军,被西征周军这番鼓声给震慑住了。
不得不说,此刻的函谷关守军,已没有了想要誓死奋战的意思,尽管他们不敢就这么表达投降周军的意思,然而也没有了想要殊死抵抗的想法,几乎大部分的叛军士卒都在思索如何能过活到破关的那一日,而不是如何击溃周军。
简直是自寻死路!
当然了,就算谢安想起来了,凭着昨日李寿对他落井下石的【恩情】,他多半也会故做不知,所以说,李寿的猜测还是蛮准确的。
望了望左右,那名士卒悄悄将那张纸贴身藏了起来……
记得,苏信、李景曾经也解释过,那是为了防止箭矢穿透甲胄、刺入身体,毕竟有些箭矢的箭头带着倒刺,一旦扎入人体,就算当时未死,也很难活得长久,原因就在于,那枚刺入人体的,带着倒刺、血槽的箭矢很难取出来,而如果穿上了那件内裹棉絮的绸衣,这样一来,箭矢几乎就不可能在穿透铠甲的情况上深深扎入问题,就算扎入,多半也是带着一部分丝绸扎入的,这样的话,只要抓住那部分丝绸一提,便能将箭头轻松扯出来,防止箭头上的倒刺二次伤害人体。
但是令函谷关上叛军感到意外的是,那七个万人方阵的西征周军,仅仅向函谷关方向走了几十丈便停了下来。
“诺!”那名东军士卒一夹马腹,朝着唐皓等人的方向急速奔去。